于中原 解國棟 張小平
“備邊足戍,國之重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邊防部隊守護祖國大門,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軍改以后,中蒙方向邊防部隊架構重塑,壯大了戍邊力量,但其“地處偏遠、點多線長、人員分散”的特點沒有改變,要求基層軍官必須具備獨當一面的素質素養。新的軍官制度實施后,更多邊防一線軍官干事創業動力得到極大激發,他們揮灑青春熱血,苦練執勤本領,努力推動強軍目標在邊防落地生根。但是,也有少數邊防連隊軍官面對艱苦荒蕪的自然環境、信息閉塞的工作環境、孤寂枯燥的生活環境及高強嚴緊的訓練環境等感到難以適應,出現了躺平佛系的倦怠心態。為建設強大穩固的現代邊防,需糾治躺平思想、鏟除躺平土壤、激活干事動能,匯聚鞏固北疆長城的人才優勢。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躺平式”軍官首先是思想上出現了問題,從“躺平”中“站起”,須強化思想引領,持續滋養職業動力。一要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邊防無小事,事事連政治”。邊防軍官守的是邊防線,過的是政治關,在忠誠可靠上有著更高標準和要求。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更是內在的動力之源。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理論上的清醒離不開理論武裝,離不開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引領指導。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通過深入研學激發強邊動能,涵育邊防連隊軍官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培塑“界碑在面前、祖國在心中、人民在身后”的家國情懷,強固扎根基層、以武為榮、建功北疆的使命擔當,永遠做黨和人民忠誠的北疆衛士。二要堅定練兵備戰的使命意識。目標指引方向,使命激發動力。軍隊因戰而生,軍人為戰而練,邊防連隊軍官責無旁貸,必須聚焦練兵備戰主責主業,不能因北疆長期無戰事就玩忽懈怠。當面蒙古國因上有“北極熊”、下有“東方龍”,始終對中俄兩國心存戒懼,故不遺余力地推行“第三鄰國”政策,西方國家也借機拉攏蒙古以遏制我國。故與內地部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同,邊防部隊既要履行日常的邊境管控任務,還要做好隨時應對邊境突發情況的斗爭準備,是養兵千日千日用。邊防連隊軍官要導正精力投向,強化“邊境即戰場、執勤即戰斗、哨位即戰位”的觀念,加強實戰化訓練,不斷提升綜合防衛管控能力,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三要夯實無私奉獻的思想根基。作為軍人尤其是邊防軍人,犧牲奉獻永遠是人生價值的主題,始終是一路向上的精神動力。針對少數邊防連隊軍官名利觀嬗變的情況,各級領導要發揮“頭雁效應”,率先垂范、立起標桿,引導其發揚“草原胸懷、胡楊意志、駱駝品格、戰馬雄風”之北疆衛士精神,認清“基層”與“高層”、“小崗位”與“大事業”的關系,熱愛軍裝、扎根北疆、苦中作為,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在北疆沃土實現自我價值。
當今邊防,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陸防”“塞防”,而是集陸、海、空、天、電、網一體的現代化邊防。有的邊防連隊軍官不能及時進行素質升級、能力擴容,能力素質在組織要求之下,基層官兵不認可,不適應的環境與求而不得的疲憊造成內生動力弱化,終演化成低欲望生存。因此,需要提高邊防連隊軍官能力,催生職業動力。一要強化“能力為本”的意識。邊防軍官成長成才,依靠組織培養是一方面,自己才是最關鍵要素。要自覺培塑研究式工作、學習式生活理念,聚焦執勤訓練中心,突出崗位需求,學習強軍思想、蒙軍基本常識、前沿科技知識、邊防政策法規等相關內容,不斷完善履職盡責必備的知識體系。領導機關也應鼓勵和支持軍官通過研究生教育、學歷繼續教育等形式進行學識與學歷雙升級,以拓展專業視野,厚積發展潛力。二要突出本職崗位歷練。崗位是人才成長的“磨刀石”,立足本職磨礪是邊防連隊軍官提升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線帶兵人,承載著上級的重托,肩負著戰士的厚望,不能“瞅著位子干工作、數著日子盼提升”,必須扎實蹲苗鍛煉,把工作當事業,把崗位當陣地,通過每次的會議組織、勤務派遣、軍馬騎乘、邊境封控等活動,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強化履職能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三是注重大項任務摔打。艱苦的環境、艱巨的任務是邊防連隊軍官成長的“磨刀石”,是幫助其脫胎換骨的“大熔爐”。在大項任務中鍛造邊防連隊軍官,既是有效培養方式,也是一種檢驗考察途徑。領導機關要搭建好專項任務、演訓集訓、比武競賽等平臺,在大項任務中培養考察一線軍官,讓他們全過程參與籌劃部署、組織實施、復盤檢討等環節。只有通過讓他們扛硬活、打硬仗,才能在其中長才干、壯筋骨、強能力。
政策制度的激勵功能對于拉動邊防連隊軍官職業動力至關重要,應當繼續深化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改革,在完善制度體系上出實招,扎牢不能“躺平”的制度籠子,讓“躺平式軍官”躺不住。一是優化軍官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是軍官管理使用的基礎,要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撬動軍官職業動力強勁。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方法,改進年度考核,強化平時考核,既考核當前情況,還要考察一貫表現,增強考核的全面性,防范存在激勵作用不均衡的問題,造成軍官重視下半年工作、忽視上半年工作。針對“刷經歷”的問題,堅持以“貢獻論軍官,實績用軍官”,不僅要考察是否有“基層經歷”,更要把“基層工作實績”作為考察的重點,防止有的軍官下基層鍍金,身在一線、神飛天外。二是完善退役安置配套體系。由于軍官職業化后各層級干部服役時間延長,符合“6+3”基本退役條件并能順利退役時已超越35 歲公務員選晉的天花板。國家的軍轉安置政策要根據新的軍官制度適時調整,對于邊防服役時間長的軍官,可以有更多種退役安置保障方式,獲得更多的待遇保障。特別是有些地方降職安排的問題,應加快軍地溝通,促進政策落地,穩定職業期待,讓軍官在邊防干得有熱情,回到地方又安心。三是剛性落實福利政策。邊防連隊軍官受駐地教育、醫療、就業等社會條件的制約,多面臨著家屬就業、孩子教育、老人贍養等問題。在抓好思想引導的同時,更要利用福利、待遇去吸引人,不能靠強制措施去留人,強留下的結果就是混或躺。要對新政策中提及的關于邊防官兵福利待遇相關條款,比如家屬隨調安置、子女入學擇校、家人看病就醫等,明確專職負責部門以及解決時限,改變當前“政策沒有剛性落實也無人問津”的不良狀況,化解部分邊防連隊軍官缺乏干勁、反向拉套帶來的現實矛盾,讓軍裝承載更多的職業榮耀與價值。四是加大軍官交流力度。從現實情況看,邊防條件艱苦,在邊防的出不來,內地的不愿去,破壞了軍官人才隊伍的均衡。新的選調交流模式突破了“一選定終身”格局,促進了軍官隊伍的有序流動,有力激發了邊防連隊軍官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下步應繼續發揮交流工作暖軍心、鼓斗志的作用,通過特殊政策為更多邊防基層軍官提供職業發展新路徑。譬如,軍隊院校、科研機構、省軍區系統等少校以下指揮管理崗位選調,以更大主體面向邊防一線部隊,在出口關明確推薦“優秀的邊防基層軍官”,在選定關建立量化考評的流程,量化艱苦邊遠、立功受獎、學歷經歷等因素的打分,避免邊防軍官選不上或者選的少。
在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組織因內部不協調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產生的負面效應,稱之為內耗效應。從部隊角度來看,內耗過多過濫,無疑會削弱邊防基層軍官工作積極性,有待持續強力糾治。一是強化法治軍營建設,徹底由“人治主導”向“法治主導”轉變。“內耗”問題表現在基層,根子卻在黨委機關。要跳出人治的傳統窠臼,讓“法”回歸治軍主導地位,用法律保障練兵備戰的正常秩序。黨委機關應立足于“小機關大基層”編制體制,以法治軍營創建活動為抓手,堅持按綱抓建、依法指導,厘清職責界面、優化工作方式,不搞層層加碼,剎住內耗風氣。同時,還給邊防連隊應有權力,尊重基層工作安排權、人員使用權、購物支配權,為基層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增強連隊軍官內生動力。二是落實基層減負政策,徹底由“重留痕”向“重結果”轉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邊防連隊軍官從“過度留痕”中解脫出來,才能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執勤訓練、強邊勝戰中。領導機關要擺正政績觀,改進學習訓練考核辦法,全力實現減“痕”增“績”,摒棄“看計劃、查考勤、翻筆記”等傳統套路,走開用實際成效檢驗學習訓練成果的新路子,以考核結果“論英雄”、以群眾測評看效果,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基層連隊亦復如是,搞好聯動,別讓機關唱“獨角戲”,認認真真抓落實,不要挖空心思搞不切實際、嘩眾取寵的“創新”,陷入自我內耗的怪圈。只要上下齊心、各級合力,讓形式主義沒了市場,讓搞“內耗”的挨板子,就能從根子上剎住忙亂虛耗現象,推動連隊把主要精力用在主責主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