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細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葫蘆島市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紅色內涵”為引領,打造出黨史紅、基礎橙、農業黃、宜居綠、產業青、文旅藍、振興紫的“七彩黨建”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文化鑄魂強黨建
近年來,葫蘆島市在基層黨建各領域高舉“紅色”旗幟,傳承紅色基因,采取深挖紅色資源、建強紅色堡壘、開展紅色教育、加強黨員管理、壯大產業經濟、強化基層治理等多種方式,在打造30個傳統紅色村的基礎上,在全市1066個行政村全面開展“紅色堡壘村”創建工作。
走進綏中縣加碑巖鄉黃木杖子村,穿過“遼西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拱門,就來到了“遼西第一個黨支部”紀念碑和英雄廣場。在這里,綏中縣實驗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聽村黨支部書記董占友講述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黃木杖子村黨支部依托“遼西第一個黨支部”舊址,結合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和特色種植業,每年接待參訓黨員和游客5萬人,“遼西第一個黨支部”培訓教育基地被評為省級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
“感謝村里提供了這么好的培訓機會,讓我們年輕黨員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我們一定努力把村莊建設得更好,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在后富隆山村黨支部組織的黨建視頻培訓會上,無職黨員蘇景隆鄭重做出承諾。隨著南票區沙鍋屯鄉后富隆山村不斷深入開展強黨建活動,村子逐漸改變了省級貧困村的落后面貌,黨建強帶動了民生富、村莊美,讓“有形象、有溫暖、有力量”成為村黨組織名片底色。
葫蘆島市在全市農村黨建領域開展“三抓三促三提升”專題突破行動,提升基層黨組織“橙色”溫度,深入實施“強基礎、提質效、固根本”行動計劃,以“黨建引領奔共富、建功立業促振興”等載體活動為具體抓手,以“五個過硬”作為工作目標,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為實現葫蘆島全面振興新突破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產業賦能抓增收
烈日炎炎,在連山區寺兒堡鎮老邊村的文創葫蘆加工車間里,卻是一派繁忙景象,寺兒堡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們正在體驗葫蘆文化進課堂活動,“弘揚紅船精神 實現時代夢想”的葫蘆船栩栩如生。自2021年老邊村黨支部牽頭創辦葫蘆印象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來,注冊了“葫蘆印象”商標,流轉土地100 畝發展葫蘆農創試驗田,種植食用和觀賞葫蘆,解決了5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了“小葫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大產業”。葫蘆島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扎根“黃色”土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群共同致富”活動,通過廣泛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鼓勵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推動組建產業聯合黨委,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共同致富。
“一座現代化花生加工廠區里,一臺臺等待裝貨的貨車停滿廠區,一袋袋經過加工的花生粒被發往全國各地”,這是億隆花生加工廠的日常生產場景,按照鎮黨委的發展規劃,加工廠老板張雪朋將老舊的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興城市紅崖子鎮立足資源優勢發展“青色”產業,采取“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農戶主動”的方式,凝聚各方力量打造花生育種科研基地和種子生產基地、貿易倉儲物流中心和花生交易平臺,擦亮了“紅崖子花生”地標品牌,讓“花生粒”變為“金豆子”,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小銀行”。
因地制宜促振興
剪枝、除草、澆水……在建昌縣石佛鄉白狼山村,工人們正在揮汗如雨地對大棚內長勢喜人的果樹苗進行精細修剪、養護。白狼山村黨支部始終堅持“綠色”理念,推動黨建工作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組建無職黨員垃圾清運隊,解鎖垃圾收運新模式,定時定點定路線“入戶式”收運垃圾,著力改變鄉村環境面貌,形成黨員干部帶頭干、發動群眾一起干、大家齊心合力干的良好局面。“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能為美化環境出一份力,我很自豪!”白狼山村參與環境整治的無職黨員劉超說。
作為傳統旅游城市,葫蘆島主動謀劃打造“藍色”“黨建+”文旅品牌,以產業、文化及鄉村旅游發展定位為出發點,開發特色種植、特色采摘、特色文化休閑等旅游產品,推動“黨建+特色”鄉村旅游全面開花。2023年4月,綏中縣文化旅游事務服務中心、縣文物保護中心、李家鄉、永安鄉4家主體單位結盟,組建綏中縣長城文化旅游產業聯合黨委,共同吃好這碗“旅游飯”。
“這是唯一一段建在水上的萬里長城,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文旅中心主任、產業聯合黨委書記曹楠表示,守著豐富的文旅資源,卻沒有帶富一方百姓實在是可惜。組建產業聯合黨委后,文旅中心投資7078萬元,打造了綏中長城博物館、錐子山北服務中心、錐子山長城景區3個項目,預計增加游客60萬人次,可帶動旅游收入破千萬元。聯合黨委還在各景區門口設置了攤位,免費供農民銷售農特產品,并帶動周邊村民搞起了農家樂,真正實現了強村富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葫蘆島強化培育“紫色”產業龍頭,堅持推動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創新發揮“延鏈”效應、搭建“補鏈”平臺、推動“壯鏈”發展,持續放大“黨建+產業”的帶動富民效應,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格局。南票區大興鄉土臺子村黨支部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注冊成立村集體公司,引導村民種植菊花、扶郎花等新品花卉,通過“黨支部+公司+產業”模式和“出口+內銷”產業鏈,使土臺子村的精品菊花暢銷日韓和國內各省市,年產值達4500余萬元,帶動就業近百人。一方水土養一方百姓,精品菊花帶動百姓增收致富,過去的家庭婦女如今個個都變成了花卉栽培的女能人,花卉大棚就建在家門口,不離家也能捧上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