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班級管理工作占據重要地位,只有強化班級管理,才能營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提高自身的學業水平,同時,形成正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應將新的管理思想和現代化教育理念融入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如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文章旨在探討積分獎勵評價活動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以期為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積分獎勵評價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評價技巧研究”(課題編號:GS[2022]GHB1620)。
作者簡介:楊成霞(1981—),女,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班主任則應充當協助者和指導者的角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目前,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仍有許多問題,造成了班級管理的形式化,盡管班主任鼓勵學生自主管理,但仍不能達到理想的班級管理效果。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策略和體系,且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影響了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得班級管理的實施受到了限制。因此,為了更好地管理小學班級,教師需要改進傳統的管理方式,將積分獎勵評價活動與班級管理工作相結合。這樣可以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并發揮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優勢。
一、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原則
(一)客觀性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想充分發揮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優勢,教師就應堅持客觀性的原則。每個學生都想獲得教師的稱贊與認可,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教師的稱贊與認可,并且要保證每次稱贊與認可都以事實為依據,并無夸大成分。因此,教師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強他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責任感,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能夠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的成功離不開教師的稱贊,教師的認可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1]80。
(二)綜合性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育人功能,教師就應堅持綜合性的原則,制訂一套健全的積分獎勵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培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在積分獎勵評價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情緒體驗、態度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將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擴展到學生的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領域,讓學生能夠更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的公平與公正。
(三)具體性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在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時,應堅持具體性的原則,將評價的語言、方式和獎勵都具體化、細節化。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不能僅僅用“棒”“好”這類簡單的評語,而是應通過帶有藝術性的語言來贊揚和鼓勵學生,喚醒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在無形之中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2]。同時,教師還應確保評價的合理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相應的評價方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在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已經習慣了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領導者,學生一味地聽從教師的指揮,缺少自主管理意識培養。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可能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引發學生的抗拒情緒,從而影響最終的管理效果。因此,為了讓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教師不僅需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任務,還應通過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來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并且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進而使他們能夠在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班級氛圍中,獲得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
將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從而推動他們個性化發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評價指標所涵蓋的內容較多,既包括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和考試成績,又包括學生的品德修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使學生在積分獎勵評價制度的約束下,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積分獎勵評價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使學生自覺地投身于班級管理工作之中,從而使班級的規章制度和原則得以內化為一體[1]81。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開展不僅包括班級的主題班會,也包括平時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在文化課上,還是在體育、藝術課上,都可以通過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來激勵和約束學生,使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將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團隊榮譽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將會對整個班級產生影響,從而在各方面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終更好地促進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設定明確的班級管理目標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班級管理目標太過籠統,學生就會覺得很難實現,久而久之,其就會失去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信心。因此,教師應確保班級管理目標明確且易于實施,以便學生能夠發現和彌補自身的不足。教師應從各個方面出發設定班級管理目標,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一旦學生實現了一個目標,教師應積極地為他們制訂更多的目標,以激發他們的動力,從而達到更好的班級管理效果[3]。在設定班級管理目標時,教師還應兼顧班級管理目標的普適性,設定一個適合所有學生的班級管理目標,使他們在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都能夠感到快樂,從中受益,從而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在設定班級管理目標后,應通過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激勵學生完成目標,使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迅速地成長、發展和提高,進而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之間相互鼓勵、相互學習,最終實現自我發展和班級管理的目標。教師應重視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開展,確保學生在達到預定目標后能夠及時得到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也可以是物質層面的,以激勵學生繼續努力,并意識到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此外,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層面的發展,即使學生只取得了微小的進步,教師也應當給予其適當的獎勵,鼓勵他們追求更高的目標,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為他們提供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師生攜手合作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將有助于推動學生實現全方位的成長。
(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并確保活動的有效性。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非常重視同學和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因此,教師要通過積分獎勵評價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并給予學生更多激勵和贊揚,幫助他們認識并改正錯誤,同時鼓勵他們進行自我反思,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客觀的態度評價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引導他們的行為,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師應多使用激勵性話語,避免批評和指責,幫助學生建立樂觀、健康的心態,并通過自我管理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綜合能力。
(四)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信任、尊重學生
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通過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提高他們在自我管理中的自信和成就感,促使他們的行為、思想和意識產生積極變化,使他們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學習經驗和情緒體驗。這樣,學生將能夠更好地融合情緒與認知能力,激發內在動力,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應多方面關心學生,將情感激勵融入課堂教學,以理解與尊重的態度引導學生,讓他們真正受到教育,并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和困惑。此外,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深入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班級管理環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品質,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此推動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以及積分獎勵評價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榜樣的力量,從而培養良好的品德修養。
結語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科學開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約束自己、激勵自己,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陶海燕.積分獎勵評價活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踐[J].小學時代(奧妙),2021(5):80-81.
李輝.在小學班級自主管理中運用獎勵式評價淺析[J].學周刊,2022(35):172-174.
顧紅霞,倪衛國.獎勵與懲罰教育的雙翼:小學高段班級工作管理漫談[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03.
盧瑞玲.愛倫獎懲理念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7(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