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卷”與“躺平”:社會變遷下的青年心態困境

2023-10-28 13:44:20葉文璐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3期

摘? 要:“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是近年來青年社會心態變化的新樣本。前者主要表現為過度投入、深陷競爭機制、精疲力竭卻收效甚微等,后者則表現為積極性低、順從姿態、低欲望生活等。從本質來看,無論“內卷”還是“躺平”,都反映出青年迷茫、焦慮、失落、矛盾的社會心態,在社會變遷下的個體與群體的相互構建下形成。探索多層次、多維度的引導路徑,應關切青年的現實需求,優化青年發展條件;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培育青年奮斗精神,尋找個體興趣所在;提高青年創新素質,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內卷? 躺平? 當代青年? 社會心態

一、問題提出

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青年是否具備積極的社會心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興衰成敗。“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優越的發展環境、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面臨著建功立業的難得人生際遇?!盵1]但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劇烈轉型背景下的中國青年同樣面臨著新的發展難題和心態困境,其中“內卷”與“躺平”兩種社會心態泛濫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內卷”和“躺平”作為流行語,經歷了由2021年的爆火全網到今天的“冷靜期”,并沒有失去它的生命力,反而成為一種平常的話語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在人們的頭腦中固定下來。青年對社會現實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量青年仍舊掙扎于“內卷”與“躺平”之中,這背后反映了復雜的社會因素,折射出當前青年群體社會心態的動態性發展趨勢。從理論上深化對當代青年“內卷”與“躺平”現象的理解,把握其心態形成機制和現實原因,對培育青年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和促進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回顧: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現象的研究圖景呈現

“內卷”原是一個學術概念,在學術文獻中常用作“內卷化”,其本質是在有限空間內的激烈零和式競爭現象,表現為投入增加、模式更加精細化卻并不能產生個人和總量上的共贏。[2]這一概念最初由德國哲學家康德和美國人類學家戈登威澤使用,最早應用于研究農業生產等經濟學領域,然后轉向國家政權等政治學領域,最后被擴展到精準扶貧、社區治理、農民工交往、制度變遷、教育發展等社會生活領域。[3]作為現代流行語的“內卷”,描述了部分社會群體目標高度單一、價值導向高度單一、行為模式也高度單一的生活樣態,它更多的是一種人們在努力進取中得不到遂愿的結果而陷入“無發展競爭”的社會焦慮的呈現。[4]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內卷”時代下,青年群體最為明顯地呈現出了“內卷”社會的時代癥候。比如,“內卷”在高校學生中表現為務虛、趣末、逐物的“假性學習”[5],在高校青年教師中表現為考核壓力下的追“熱點”、主動“灌水”及弄虛作假等方式來提高學術生產速度[6],在職場青年中表現為加班文化、末位淘汰制下的員工內耗與惡性競爭。[7]可見,青年群體的“內卷”現象普遍存在,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表現,過度投入、深陷競爭機制、精疲力竭卻收效甚微是其共同特征。

在不斷“內卷”與加速的社會中,一直有一股例外的、減速的文化潮流在青年代際中蔓延,當下一些青年直接擺出“不合作”的情緒與姿勢,所謂的智者運動——“躺平”便應運而生。[8]“躺平”是一個復雜的意義場,積極性低、順從姿態、低欲望生活是其主要外在表現,其內則隱含著青年復雜的情緒和多樣的訴求。當前學界主要存在著兩種觀點:一是把“躺平”理解為青年回歸初心、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境對個體的規訓的有益嘗試[9],它象征著“詩與遠方”,是任何合理社會的必要因素[10],即“躺平正義論”;二是將“躺平”看作是一種缺乏自立自足意識、逃避競爭、得過且過的邊緣性生存方式[11],反映出甘居下游、承認失敗和放棄通行社會游戲規則的心境狀態[12],即“躺平有罪論”。在“躺平青年”出現之前,流行過一個與之相似的熱詞——“佛系”。但與瀟灑自如的“佛系青年”不同,“躺平青年”多是被迫的而非自愿的,他們沒有“佛系青年”那種內心的自覺,“躺平”多是無可奈何的現實所迫,是不情不愿的權宜之計。[13]

雖然“內卷”與“躺平”二者氣質迥異甚至截然對立,但它們彼此交織、相反相成,共同反映出社會變遷下青年復雜多變的心態。學者們從不同維度闡述了“內卷”與“躺平”的關系:一是建立起“因為內卷,所以躺平”的因果邏輯。當“內卷化”成為一個社會的時代癥候時,部分青年感受到“努力無用”后選擇“躺平”。[14]這是青年在非理性的內部競爭的一種應激行為,是對以內卷為核心的反常社會現象的無奈反抗。[15]因此,“內卷”作為造成“躺平”的直接原因,認清“內卷”方能理解“躺平”,消除“內卷”方能拯救“躺平”。[16]二是闡述了“從內卷到躺平”的變遷邏輯。在不同歷史階段青年群體的社會心態始終呈現出矛盾交織的樣態,從“內卷”“佛系”到“躺平”是多種社會心態動態調適的過程,反映出社會心態的多元化趨勢,既體現了青年奮斗動力的弱化,又體現了青年精神性需求的覺醒。[17]但是,青年拋棄“內卷”、選擇“躺平”只是緩兵之計,“躺”完之后還是要面對活生生的現實。[18]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在生活情景中思考問題,避免陷入抽象邏輯的“概念內卷”。[19]三是對“內卷”和“躺平”的共性研究?!皟染怼焙汀疤善健倍紓鬟_著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抗爭,是年輕人在教育、住房、醫療、就業、婚姻等現實壓力下的無奈選擇與被動回應。[20]“內卷”和“躺平”等社會文化熱詞,一方面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心理宣泄式的滿足感,某種程度上有助于人們在通過積極的途徑認識到自我困境和社會現實困境;另一方面,“內卷”和“躺平”文化對青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造成了負面影響,特別需要將“內卷”與“躺平”文化的抗爭性轉化為青年對于社會責任的創造性承擔。[21]

既有研究豐富了對“內卷”和“躺平”現象的認識和理解,但從社會心態的視角來刻畫和剖析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現象的研究還付之闕如,因此本文試圖從社會心態的研究范疇出發,對“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進行深度解讀,從而進一步揭示這一現象背后所隱含的社會心態變遷及其形成內在機制,旨在尋求與當代青年心態現實相適應的疏導策略,確保青年健康成長。

三、圖景透視:“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的心態困境

青年社會心態并非一成不變的。任何一種社會心態都是階段性現象,會隨著時間的推進、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發展而發生轉換,也會有新的社會心態不斷出現?!皟染怼焙汀疤善健弊鳛閮煞N對立的社會心態,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它們可能出現在同一個體的不同人生階段,甚至同時并存于某一個體。作為青年價值觀念與利益訴求的表達標簽,“內卷”與“躺平”聯系緊密,傳達出青年群體迷茫、焦慮、失落、矛盾的心態困境信號。

(一)迷茫心態:當下與未來斷裂

“內卷青年”義無反顧轉軸于“成功之路”,終日奔波勞碌,踐行著“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的口號?!疤善角嗄辍眲t選擇“癱倒在地”,堅持“命里無時莫強求”的“人生信條”,高呼“躺平天經地義”。二者看似水火不容,但就本質而言,“內卷”與“躺平”根源于青年當下與未來的斷裂,即青年對當下生活境遇高度洞察與未來規劃缺位性迷失的反差。一方面,青年對自身境遇與社會現實有著清醒的認知。另一方面,青年常囿于目之所及,困惑或誤讀自我的真實需求,無法找到方向。以“內卷青年”為代表的年輕人,他們視“內卷”為努力奮斗的形式之一,“內卷”成為他們為滿足自己消費欲望唯一的選擇與出路。自稱“躺平”的年輕人,悲觀地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拼命,并不能帶來生活現狀的大幅度改善,他們只得說服自己去降低對自身和外界的標準,迅速向“地面”滑落。

(二)焦慮心態:他人與自我比較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競爭熱潮觸發青年觀念和心態的大轉換,包括“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消費促生產”“勞動致富光榮”“能掙會花”等一系列的觀念討論、觀念更新,使青年的競爭意識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一切方面。[22]人們在社會競爭中會逐步形成社會比較傾向,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衡量自身并做出自我評價,這是造成青年群體“內卷”現象的重要心理原因。在競爭中,同輩群體中的“比較”功能及其引發的“沮喪效應”會被放大,競爭越激烈,個體會越在意自身在同輩中的比較優勢或劣勢,對比壓力隨之增大。[23]家境、外貌、職業、婚戀、社交、收入等都是青年攀比的目標,也成為青年“內卷”的內容和焦慮的來源。除了與周圍人攀比帶來的焦慮,迅猛發展的互聯網和新媒體也加快了焦慮情緒的蔓延?!案欢薄肮俣薄靶嵌薄拔亩薄安鸲贝笈楷F網絡。在焦慮心態之下,“卷的動”的青年用繼續“內卷”來對抗焦慮,“卷不過”的青年則可能原地“躺平”。

(三)失落心態:理想與現實背離

青年是最富夢想、最富追求的群體,對未來有著諸多向往和拼搏的激情,這是青年一代的優勢。但在社會階層結構中,青年通常處于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他們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向上流動的巨大壓力。“豐滿”的理想只有在與“骨感”的現實激烈碰撞中才能實現。再加上青年暫未形成準確的自我定位,社會化程度尚淺,即沒有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他們在設立預期目標時存在著過于理想化的誤區,在理論上無法意識到無限自信與有限認知的矛盾,在實踐中無法把握自身能力有限性與外界環境變化無限性之間的矛盾。[24]脫離實際的目標、對自我能力的高估導致青年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在這種巨大落差的刺激下,部分青年為了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發展機會,主動出擊占領制高點,投身于“內卷”的潮流之中,成為“內卷青年”中的一員。部分青年生發出強烈的無力感、無助感和挫折感,這時候“躺平”仿佛成了年輕人的一種退路,也是當代青年的自我調侃與安慰。因此,“內卷”與“躺平”廣泛傳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們指向了網絡之外的現實社會問題,折射出青年理想與現實背離下的失落心態。

(四)矛盾心態:思想與行動割裂

事實上,青年是一個復雜多面的矛盾體,不能對青年做出“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的簡單劃分與定義。現實中,大多數青年呈現出的是一種一邊致力內卷、一邊自詡躺平的矛盾狀態。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25]青年階段對階層和財富的高需求度是當代青年的世俗化趨向的重要原因。這一時期青年要由學校步入社會、成家立業,這就要求青年爭取和占有一定的物質利益,青年的關注點也越來越多地向經濟生活領域靠攏。在家庭、工作和住房多方面的壓力之下,多數青年根本無法真正享有“躺平”自由。當然,不排除部分青年現實中真正做到了“躺平”,但是青年在“躺平”之后,他們的內心依舊充溢著不滿與憤懣不平,這種怨恨指向資本、精英和逼迫其不斷拼命的“優績制”,這就是所謂的“身躺心不平”。[26]可見,“躺平青年”的內心未必是平和安逸的,他們心向“躺平”卻身處“內卷”、身在“躺平”但心仍“不平”,這兩種情形實際是青年思想與行為的割裂,皆是對個人意愿的違背,根源在于現實壓力下青年的深刻的心態矛盾與沖突。

四、心態生成:社會變遷下的個體與群體相互建構

“內卷”和“躺平”話語概念的出現與時代變革和社會發展緊密關聯,是社會變遷和社會轉型的表征和展示,蘊含了當前社會轉型期青年群體的社會態度、觀點、價值觀、興趣、情感等的現實波動,是個體與宏觀社會相互構建的產物。

(一)向上模型:個體心理對“內卷”與“躺平”社會心態的建構機制

群體社會心態源于個人,卻并非個體心態的簡單疊加,而是在獲取個體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心理群體,在心理層面上把社會中的獨立個體聚集到一起,并實現對個體心態的超越,形成不同于個體心態匯總而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心態。“內卷”與“躺平”最初作為個體或小部分群體的心態特征,在社會互動的作用下,建立起與其他青年內在狀態的聯系和依賴,并吸納更多的個體在心理上歸屬和加入這兩個群體,最終由個體自下而上匯聚而形成彌漫于青年群體間的更加豐富性的心境狀態。向上模型著重探討了社會心態的形成機制,這一過程具體通過社會認同、情緒感染、去個體化與去個人化、關系化和鑲嵌化四條路徑實現。[27]

首先是社會認同。由于所處共同的年齡階段,當代青年群體面臨著一系列的共性問題,如由學校步入社會的不適應性、少子化時代的婚育與養老壓力以及轉型社會中的某些不公平問題等,這使青年很容易將自我劃分和歸入相同的社會范疇與心理群體,建立起心理聯系,完成“自我歸類過程”。“內卷”和“躺平”精準命中了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青年的集體痛點,導引了相同命運和處境的青年快速匯流,極容易獲得青年一致的認同。在社會認同之下,個體傾向于將自我看作內群體的代表,對我群的認同感會不斷增強,并對所屬的心理群體進行積極區分,建立起群體內外的區隔,形成對內群體的偏向,將群內成員的觀念和行為合理化。這也解釋了為何“躺平青年”對“躺平有罪論”口誅筆伐、嘲笑“內卷青年”大可不必,而“內卷青年”樂而忘返于“萬物皆可卷”、對“躺平青年”嗤之以鼻。

情緒感染在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社會心態的形成中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情緒是社會心態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具有動力傾向的核心要素。[28]“內卷”和“躺平”作為帶有情緒意義的言語符號,在網絡提供的開放性交際平臺上快速傳播,觸及到了不同領域、不同地域青年人痛點,使他們聯想到自身境遇并在情緒上集結到一起。可以說,“內卷”或“躺平”未必是青年獨立自主選擇的結果,更多的人是被群體情緒所感染和裹挾。個體情緒在群體中被去個體化和消解融化,并在群體中重構和強化,最終成為超越自身情緒的社會情緒,再次在社會情緒的驅動下繼續分享和擴散。這種情緒在青年群體中不斷復制和傳遞,在網絡媒介的作用下進一步傳遞和放大,從一個圈層蔓延到另一個圈層,成為彌散在某一情境或時段的狀態。

去個體化和去個人化影響著集體行為產生,關系化和鑲嵌化為人們形成“我們感”提供了一定條件。[29]當青年置身于某個心理群體時,身份的隱匿性可能會帶來青年自我約束力和責任感的喪失,從而出現失控行為。尤其是在“同輩壓力”的作用下,青年很容易產生符合群體要求的信念和做出符合群體要求的行為,即去個體化。因此,當網絡上出現對“內卷”與“躺平”的批評之聲時,青年似乎被強大的力量所主宰,群情激奮并群起而攻之。去個人化則讓個體保持與群體的一致性,無論是心態上還是行為上,會主動縮小與群內成員的差異、擴大與群外成員的差異。關系化和鑲嵌化也促使了個體與群體內其他成員相互依賴、有機結合,獲得鑲嵌化的“我們”概念,在這一過程中,“內卷青年”奉行的“卷”或“躺平青年”崇尚的“躺”被群體內成員不斷強化。新加入的成員最初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存在微弱的“內卷”或“躺平”傾向,然而自身觀點與群內成員進行比較之后,其原有觀念也會被群體改變或加強,最終形成了“你卷我,那我就卷死你”或“躺平才是人生終極目標”的社會心態。

(二)向下模型:“內卷”與“躺平”社會心態對個體心理的影響機制

向下模型強調社會心態是一種社會成員共享的心理現實性,指當某種社會心態逐漸形成后,它就會作為一個整體自上而下影響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態。[30]共享現實性深刻影響著青年的判斷、態度和行為,使青年群體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異的、甚至大相徑庭的個體的心理狀態最終發生趨同。

民族集體心態的相對穩定性、網絡媒體技術的便捷性以及轉型社會中不確定性,為青年“內卷”或“躺平”心理的產生奠定了心理基調和底色,是共享現實性形成的關鍵要素。其一,中華傳統文化厚培了中華民族集體心態的土壤,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共享的內在狀態。中華民族崇尚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流傳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三更燈火五更雞”“業精于勤荒于嬉”的勉勵與警告,深刻入每個國人的骨子里,鞭策著青年不斷向上;傳統文化中“學而優則仕”“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等思想也造成了人們對功名成就的重視,在青年一代中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中華民族亦有“水利萬物而不爭”“息交以絕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心態,為當代青年“躺平”提供心態借鑒。其二,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共享現實性的實現提供了便捷通路。網絡媒體的實時性、互動性和平等性為青年亞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條自由通路,對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一定沖擊?!皟染怼迸c“躺平”都是青年亞文化的表現形式,借助網絡媒體的快速成長和普及,實現了從相對封閉的小眾團體向整體青年社會開放的“普泛化”轉向,成為了青年群體中的潮流與時尚。其三,社會急劇轉型引致社會標準和社會規范出現模糊,青年群體的不確定感促成了共享現實性的實現。當情況不夠清晰或被焦慮感、慌亂感充斥的情形下,人們往往愿意將群體的結論看作一種共識,判斷漸趨一致并受這一共識的約束?!皟染怼焙汀疤善健弊鳛橐研纬傻纳鐣膽B,對個體心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塑造和規范著個體的心態發生和行為選擇。置身于充滿不確定和不穩定的社會變遷大背景之下,部分青年更愿意將這兩種共享的心態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選擇,潛在地形成和保持了與同齡人的聯系和相互依賴,并效仿同齡人投入“內卷”或滑入“躺平”。

“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現象背后的青年社會心態便是在向上模型和向下模型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通過社會認同、情緒感染、去個體化與去個人化、關系化和鑲嵌化四條路徑,個體產生對“內卷青年”或“躺平青年”的群體歸屬感、情感依附性以及心理趨同性等認同要素,個體心理匯成社會心態;在共享現實性的作用下,已形成的“內卷”與“躺平”社會心態被更多的青年識別和感知,吸納更多青年的融入和匯聚,形成一個互動的環狀關系。

五、破解路徑:青年健康心態的培育與形成

所謂青年,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也有要前進的。[31]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靠的是醒著的和前進的青年推動的。醒著的和前進的青年擁有不懈的奮斗精神并心懷熱愛,既不汲汲于名利以使自己落入“內卷”的圈套,又不戚戚于失意而令自身置于“躺平”的窘境。破解青年群體的“內卷”與“躺平”現象,必須深挖“內卷青年”與“躺平青年”出現的主客觀原因,從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對癥下藥破解青年群體的心態困境。

(一)關切青年現實需求,優化青年發展條件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32]單純呼吁青年“停止內卷”“停止躺平”無疑是空泛無力的,甚至會激起青年的叛逆心理。當務之急是回應青年群體的生存和發展需求,滿足青年自由、全面、多樣的發展期待,從現實社會中切斷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的情緒源頭。首先,滿足青年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讓青年群體能夠感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益處,并要積極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發展突破增長邊界,使青年的發展條件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上升而邁上新的臺階、實現新的跨越。其次,用更有溫度的方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以法治建設為青年獲得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就業機會、公平的上升空間保駕護航,保護青年合法權益;以政策保障促進青年優先發展,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的頂層設計支持,指引青年走向致富之路;以社會保障服務緩解青年住房等難題,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持續向青年職業勞動者擴大覆蓋,免除青年發展的“后顧之憂”。最后,給予青年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上升空間,注重對青年人才的挖掘、培養和提拔,建立以能力、水平、業績、貢獻等為導向的管理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分兴赋龅哪菢?,“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內卷、‘躺平?!盵33]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心態的破解根本上依靠國家社會經濟水平的進步和個體發展條件的改善,有賴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和階層流動性的增強。

(二)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加強社會輿論引導

思想文化環境,尤其是社會輿論環境,顯而易見地左右著青年的思想和行為,在青年群體“內卷”與“躺平”現象的形成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要重視媒介輿論在青年價值信仰與行為選擇中的重要導向作用,對社交媒體進行科學的監督與管理,同時不斷提高主流媒體引導力,以立帶破,以破促立,著力優化青年成長環境。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和行政手段對網絡媒介和輿論環境進行監管,健全法律政策規范大眾傳媒特別是新媒體的運營,打擊不良網絡媒體與危害青年成長的視聽內容。及時介入并有效處置負面輿情事件,努力掌控輿情發展方向,以正面疏導的原則與順情入理的方式,實現對青年社會心態的動態調控與引導。另一方面,主流媒體積極發聲,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深入生活挖掘素材,研究青年的思維方式和接受習慣,真正做到傾聽青年聲音、理解青年所思、回應青年之問、關心青年訴求,用青年的故事打動青年,用青年的表達方式感染青年,用青年的榜樣鼓舞青年,構建積極向上的青年文化。另外,文化環境建設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社會每個個體需要思考的問題,需要協調多方力量,號召大眾傳媒、網絡輿論領袖等主體參與到輿情引導工作中來,在焦點問題上引導青年心態向著理性的方向發展。

(三)培育青年奮斗精神,尋找個體興趣所在

奮斗精神的培育也是幫助青年脫離“內卷”與“躺平”狀態的關鍵舉措。對于青年群體來說,重要的不是做出“內卷”或“躺平”二選一的選項,而是要在二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青年可以激活自身內在動能,為熱愛的事業自發地奮斗。一方面,要注意“內卷”和“躺平”僅僅是小部分青年的自我摹寫,是青年紓解壓力、調節情緒的吐槽之聲和自我貶損,大多數青年仍然保持著昂揚的風貌與拼搏的狀態,是奮力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應給予青年一定的寬容理解與自由話語空間;另一方面,也要正確引導青年,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防止其精神懈怠,激勵青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永不停滯的前進姿態,在接續奮斗中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34]青年奮斗精神的培育離不開對自身興趣的內在探索與外在實踐,只有了解與澄清自己的興趣所在,才能做出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方向選擇,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并擁有克服艱難險阻的勇氣。這要求青年主動接觸、嘗試、探究不同的領域,努力發現自己的興趣并與職業生涯相結合,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相結合,進一步找到自己興趣的價值和意義,在為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進步的奮斗過程中激活自身動能,真正擺脫“內卷”與“躺平”的心態困境。

(四)提高青年創新素質,開辟人生嶄新天地

在社會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內卷”和“躺平”不是青年最好的出路,提高創新素質是青年在“內卷社會”中贏得主動權的必要條件,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是實現社會“去內卷化”的重要舉措。一是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著力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引導青年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用智慧才干開創自己的事業,自覺將個人追求與國家發展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在創新創業中服務社會和展現自己的才華,使青年從內心拒絕“躺平”。二是要著力推進高校人才供給結構改革,尤其重視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應用服務業等以創新創意為關鍵競爭力的行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精尖急缺人才,切實解決人才結構性過剩短缺并存難題;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開放、多元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多元人才培養模式,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潛能,為青年走出“內卷”提供現實通路。三是要為青年營造勇于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為青年跳出固有思維和打破舊環境壁壘提供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使青年在心態上能夠走出“內卷”、在行動上敢于反抗“內卷”,在心態上真正拒絕“躺平”、在行動上愿意摒棄“躺平”。

參考文獻:

[1][34] 新華社:《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4頁。

[2]陳誠、包雷:《內卷的產生機制與教育內卷的破解》,《中國考試》,2022年第2期。

[3]盧曉雯:《多維視角下的內卷化:研究現狀及概念梳理》,《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

[4]曾建勛:《破解“內卷”現象》,《數字圖書館論壇》,2021年第8期。

[5]苑津山、幸泰杞:《“入局與破局”:高校學生內卷參與者的行為邏輯與身心自救》,《高教探索》,2021年第10期。

[6] 任可欣、余秀蘭、王世岳:《“先生存后發展”:N大學文科青年教師行動邏輯分析》,《高教探索》,2020年第7期。

[7] 關浩光:《內耗、“996”、年齡焦慮……職場內卷究竟“卷”了什么》,《齊魯壹點》,2021年第2期。

[8] 呂鶴穎:《躺平:加速社會青年代際的感性減速》,《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

[9] 陳功:《躺平學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騰訊新聞》,2021年第7期。

[10]汪行福:《合成癥候躺平現象分析》,《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

[11]王金林:《自我解構的躺平主義——“躺平正義論”批判》,《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

[12]朱國華:《從預防性抑制到現代性危機:躺平的前身后世》,《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

[13][26]許紀霖:《躺平:代際沖突下的“后浪”文化》,《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

[14]相雅芳:《祛魅與重構:“躺平文化”的社會根源及文化反思》,《新疆社會科學》,2021年第5期。

[15]林龍飛、高延雷:《“躺平青年”:一個結構性困境的解釋》,《中國青年研究》,2021年第10期。

[16]熊鈺:《網絡“躺平”現象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17]覃鑫淵、代玉啟:《“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18]趙潔:《“自我異化”與人的復歸:“內卷化”的實質、成因和紓解》,《理論導刊》,2021年第10期。

[19]曹林:《面向生活,避免評論的過度反思》,《青年記者》,2021年第7期。

[20]沈東:《“內卷與躺平”沖擊下中國青年奮斗精神的熔鑄》,《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21]付茜茜:《從“內卷”到“躺平”:現代性焦慮與青年亞文化審思》,《青年探索》,2022年第3期。

[22]譚建光:《中國青年的競爭強化過程分析》,《中國青年研究》,1995年第2期。

[23]吳愈曉、張帆:《“近朱者赤”的健康代價:同輩影響與青少年的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

[24]趙彥剛、楊博、許海光:《職場新人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領導科學》,2018年第4期。

[25][3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419-420頁。

[27][29][30]楊宜音:《社會心態形成的心理機制及效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28]王俊秀:《社會情緒的結構和動力機制:社會心態的視角》,《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31]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學出版,2016年版,第58頁。

[33]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求是》,2021年第20期。

"Involution" and "Lying Flat": the Youth Psychological Dilemma under Social Change

Ye Wenlu

Abstract:"Involute youth" and "lying flat youth" are new samples of changes in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young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former mainly manifests as excessive investment, deep involvement in competition mechanisms, exhaustion with little effect, etc., while the latter manifests as low motivation, submissive attitude, low desire to live, etc. In essence, whether "involution" or "lying flat", they all reflect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young people's confusion, anxiety, loss and contradiction, which is formed under the mutual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under social change.To explor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guidance path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young people and optimize their development conditions; pay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cultivate young people 's spirit of struggle and find individual interes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th innovation and open up new development paths.

Keywords: involution; lying flat; contemporary youth; social mentality

責任編輯? 王? 穎

收稿日期:2023-4-3

作者簡介:葉文璐,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一级|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免费aa毛片|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人妖在线|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欧美a级在线| 一级在线毛片|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无码人中文字幕|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婷婷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一区| 婷婷午夜天|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91原创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色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色在线|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 久久久黄色片|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性欧美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广东一级毛片|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午夜不卡福利| 欧美成一级|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69精品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99在线小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