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悅,陽 瀾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時代帶動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面對我國鄉村產業發展速度較慢、質量不高的情況,利用數字經濟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成為新趨勢。國家高度重視數字鄉村的建設,從2018 年開始陸續出臺《數字鄉村發展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等政策規劃進行數字鄉村的頂層設計,并不斷完善。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由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性,而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第一產業占國民經濟總值的比例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利用數字經濟推動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以此來促進產業振興就顯得迫切。
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數字經濟如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圍繞作用意義、內在機理、現實問題、路徑對策等方面展開研究。
李資博(2021)[1]認為,經濟給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很多機遇,有利于提高農業產業的能級和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創新農產品流通業態等。邢昭(2022)[2]梳理了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邏輯關系,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密切關系。鄉村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現代化。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國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能力較弱。完世偉和湯凱(2022)[3]認為,在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過程中,要素協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產業銜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郭朝先和苗雨菲(2023)[4]從“農業+”和“數字+”2 個層面分析了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和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措施。總之,有關數字經濟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最近2~3 年,但對于具體如何呈現相關案例較少。
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浙江省一直位居前列,具有不少成功的數字化案例,尤其是在鄉村產業數字化方面。德清縣鄉村產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德清縣處于長三角腹地,地理位置優越,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浙江省首批美麗鄉村示范縣。
德清縣從2019 年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數字鄉村建設的號召,成為國家級數字農業試點創建縣開始,一直不斷努力。2021 年完成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縣項目建設后,全力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德清縣已建成8 個省級數字農業工廠、11 個數字農業示范園區、4 000 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通過浙農碼,打通生產端和銷售端對接渠道,“有德鮮生”商城上架優質農產品60 余個,浙農碼賦碼量2.6 萬余個[5]。推進“一圖全面感知”的鄉村智治模式,構建“一三五”鄉村治理體系,“數字鄉村一張圖”應用實現縣域全覆蓋。德清縣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建設得越來越好,其對于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數字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推動鄉村產業向新產業發展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德清縣根據自身優勢利用數字經濟帶動一二三產業更好地融合發展,比如數字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搬到鄉村景區的話劇中心有更多人觀賞,從而增加收入。據相關資料統計,德清縣2021 年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56.66 億元,比2020 年增長12.4%。德清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 032.5 萬人次,增長7.3%;實現直接營業收入41.96 億元,增長6.5%。德清上榜“2021 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2021 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分別位列第8 位和第16 位。莫干山鎮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莫干山風景名勝區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德清文旅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數字經濟影響下,鄉村旅游成為德清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了經濟發展。
德清縣2014 年成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打造了“6+1”服務體系,在鄉鎮、村、培訓機構、特色產業市場等13 個場地設立電商服務站,每個服務點均已建立專人聯絡制度,高效開展電商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使得德清縣的電商發展越來越好,已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2021 年德清縣網絡零售額達到97.8 億元,同比增長了21.2%,增速居湖州市首位,2 年平均增長30.4%,促進了農民致富。利用數字技術改變了德清縣原先傳統的產業銷售渠道,通過農村淘寶、直播帶貨、短視頻分享等新興的營銷模式,推動農產品由“線下”走到“線上”,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產品銷售,極大地拓寬了鄉村產業銷售渠道。農業電商服務平臺、物流服務網點等在鄉村地區的出現和不斷發展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平臺支撐,使其在新模式的發展中更有保障。另外,還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將農產品通過社區團購等新型零售模式,線上線下有效結合,進一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德清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改變原來污染環境的生產模式,打造綠色生態的農業產業。
2019 年,德清縣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生態價值轉化研究中心,大力推動鄉村生態價值轉化,比如仙潭村積極推動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等制度落到實處。另外,德清縣不斷推廣綠色農機裝備,深化數字化場景,推動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德清縣通過幾年的發展,在利用數字經濟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德清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頗有成效,但在整體上仍較薄弱。
首先,鄉村產業發展配套性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落后。比如農業機械化設備總量較多,但機械設備與農業生產活動契合度較低,處理農作物的設備較多,進行其他農業活動的機械設備較少,機械設備存在老化問題。再者德清縣物流體系建設有待完善,冷鏈配送體系發展不成熟,生鮮農產品冷鏈通過率低于30%,影響了農產品的運輸。
其次,數據資源城鄉分布不均衡,公共數據開放率較低。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相對于城市來說仍然較低,農村地區上網的農民較少,網民覆蓋率相對于城市較低。2020 年當地公共數據開放率僅為4%,近幾年增長也較慢,限制了農民對信息的獲取。當地農村地區還受自然條件及環境制約,并且較高的寬帶資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網絡化的普及和發展,不利于實現數字技術下鄉。
在數字經濟助力德清縣產業振興發展過程中人才較欠缺。
首先,發達地區各方面的優質條件吸引著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人才,導致德清縣數字化人才供應不足。據相關資料顯示,德清縣數字人才不足5%。
其次,當地數字化人才結構不合理。在農村地區運用傳統信息技術解決當地產業發展問題的人才較多,而大多數人對于數字經濟新時代中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掌握不足。當地能夠將有效的數字技術與具體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稀少。
再次,當地農民接收新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更新換代快,當地農民對于新信息的接收能力較差,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欠缺,對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理念理解不足,難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
首先,數字經濟在德清縣產業發展過程中不緊密,融合度較低。目前當地擁有較豐富的數字技術,但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很多數字技術僅適用于大部分相通的產業,具體到德清縣不同地方,其產業發展所需的恰當的數字技術供應不足,導致當地產業因地制宜的發展少有成效。
其次,鄉村重點發展產業與數字技術尚未實現高效融合,使得數字技術研究成果難以有效應用。比如全縣穩糧增效、生態循環的稻漁共生新型種養模式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并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德清縣產業的發展借助于數字技術多是局限于通過“互聯網+”的模式來實現產品銷售,未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入全產業鏈,比如2020 年數字農業工廠僅有6 個,使得鄉村產業振興受到了限制。
統籌組織領導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將數字技術真正融入鄉村產業發展中。
首先,德清縣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多方面吸納社會資本。鄉村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協調配合,積極利用數字技術打造信息化融資平臺,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6]。
其次,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網絡服務能級,力爭達到城市標準。同時,通過各種方式來降低網絡資費,實現鄉村網絡覆蓋面廣、網速提高、資費降低。
再次,德清縣需要加強對農機設備的投入,推動鄉村農機設備全方位應用與更新。采用數字技術加強鄉村公路建設,在現有的衛星導航技術上,更新農村公路地圖,實現鄉村公路的高質量發展;采用數字化自動化技術推動鄉村物流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在信息化基礎上,補齊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短板。
首先,德清縣需要通過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數字人才,鼓勵科研人員積極研發,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共同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其次,重視人才引進與管理,堅持“本土培育為主、外來人才引進為輔”的策略。加大培訓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從多所高校聘請各領域的專業指導人員,打造農民與專家協作的基站,促進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基于農村基層工作的特殊性和艱苦性,德清縣需要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專業人才待遇,使他們愿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同時,在人才引進之后加強管理,尊重他們意愿的基礎上制訂相關規定,使其能夠發揮最大用處。
再次,因材施教,對當地產業發展的不同主體采取不同內容的培訓,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養,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字化意識,培育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鄉村產業振興隊伍,增強現代農業人才儲備。
數字經濟能否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關鍵是看兩者的銜接程度。
首先,德清縣要堅持以鄉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方向,同時緊跟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工具,科學分析鄉村產業發展具體情況,并做好規劃,推動鄉村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其次,德清縣應利用數字信息技術與自身位置、資源特色相結合,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在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使用,使得其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等新業態發展更迅速,推動數字經濟和鄉村產業的銜接。推動數字技術研發與鄉村產業發展高度融合,將數字研發技術應用于田野,在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下研發出與當地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數字技術,使其能真正應用到產業轉型升級中。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全產業鏈,促進生產、加工、銷售等多方面應用數字化,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益。
再次,德清縣應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作用,優化第一產業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實現產業融合,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我國是農業大國,利用數字經濟高效促進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至關重要。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考慮各種因素,讓數字技術全方面融入鄉村產業發展。德清縣在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全國農村地區產業振興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通過對德清縣的研究,總結相關經驗,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開展全國鄉村推廣工作,但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因地制宜的鄉村數字經濟,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