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中共赤峰市委講師團,內蒙古 赤峰 024000)
20 世紀后期,我國發展速度較快,建設成果突出,經濟總量也較大,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然而由于我國農村居民數量較大、鄉村分布比較分散,社會資源在用于城市建設后,很難兼顧鄉村,以致出現了城鄉發展二元化的問題,也使脫貧工作顯得尖銳[1]。
2021 年末,我國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消除了絕對貧困,下一階段工作以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基本目標。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也在“十四五”期間得到了更多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中,也明確要求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村振興。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就二者銜接的價值、困境以及銜接機制建設方法進行分析,進一步服務于后續具體管理活動。
脫貧攻堅工作在我國開展已久,一般認為其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系統提上日程開始于2015 年11 月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并在11 月27—28 日召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實際情況為基礎,開始組織、部署全國范圍內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以“十三五”工作期間為重點時間段,強調在2020 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2020 年11 月23 日,最后一批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國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扶貧工作帶有長期性,脫貧后返貧的情況并不少見,這就要求加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嘗試將其與鄉村振興等工作融合開展。
鄉村振興戰略由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 年10 月18 日,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后該戰略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并開始組織實施。《意見》中,明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具有內部關聯。鄉村振興的關注點之一是擺脫貧困,幫助農村、農民、農業實現發展和增收,而我國大部分貧困人口分布在農村,占比達到65%左右(2022 年),意味著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也在廣大農村,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是高度一體化的,鄉村振興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應一體開展[3]。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2 項工作的銜接,有助于促進鄉村發展。根據《意見》精神,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部分,是其前置性和基礎性工作。可以將農業產業作為對象和紐帶,以鄉村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脫貧。在此基礎上,繼續組織產業建設、管理,使鄉村企業擴大規模、增加業務范圍、吸納更多農民就業,發揮更大帶動作用,促進鄉村振興[4]。
脫貧攻堅的難點之一在于脫貧人口有返貧可能,嘗試銜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助于應對此問題。實現脫貧工作深入化,如我國西南、西北各地農村,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困難突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可著力于交通建設、技術推廣,并以留住技術人員和完成的道路工程項目組織來鞏固、夯實脫貧成果。應加強對農村金融、資源、教育的關注和扶持,使其能夠形成基于本地特點的發展模式,獲取經濟增長和社會建設的方向,保證發展建設穩定性,降低返貧風險[5]。
以脫貧為目標,各地多采用鄉村旅游、家庭作坊等形式,向農民提供思路、技術,增加其收入以實現脫貧。在鞏固拓展此類發展模式時,可進一步組織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的方式,提升商業化運作水平和綜合效益。各地可以此為思路,加強專業合作社建設、指導,推動各地農村發展。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基層自治組織作用比較突出,以鞏固拓展脫貧工作成果為目標,可適當加強黨組織的滲透作用,發展更多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并與基層自治組織共同組織管理。以鄉村振興作為銜接,可統計各鄉村能力較強、技術突出的村干部、村民,將其發展為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等,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活動,使黨組織、鄉村自治組織能夠通力合作,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6]。
實現鄉村振興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銜接,作用十分突出,但該工作當前并不完善,存在各部門工作聯動不足的問題。為保證脫貧工作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國于2019 年成立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對各地脫貧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各地脫貧工作以及對應的鞏固拓展活動,是在其上一級直屬部門的領導下開展,與當地各部門的關聯主要體現在目標方面,具體實踐層面的聯系尚不緊密。
鄉村振興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各級政府部門均應參與,也包括鄉村自治組織,國家鄉村振興局及其下屬機關是否參與、如何參與,尚無明確要求,導致二者的銜接往往在實踐層面缺乏聯動,不能真正發揮“合力”作用。
“信息孤島”問題在我國各地普遍存在,主要是指各部門工作生成的信息、與管理有關的信息、未來工作需要的信息彼此割裂,不能妥善實現共享。現階段,各工作的開展依賴各自主管部門,鄉村振興工作以各地政府部門(尤其是行政部門)為中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則依賴國家鄉村振興局及其下屬機關,上述部門不存在直接隸屬關系,其所產生的信息、工作需求的信息也由各自組織保存、應用,在工作過程中存在互通需求時,可以臨時組織交流、調取數據,但效率不高,無法充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提供支持。
以提升工作效率為目標,要求各部門能夠在相對統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包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相關工作、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在內。
目前,二者銜接依然不夠緊密,部分地區僅在存在工作聯動需要時,由其上級部門確定組織方式和領導機制,各地具體工作中缺乏管理權限,很難將所有部門納入到統一的管理體系下,比如鄉村自治組織需要根據政府部門要求組織基層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要求,也需要接受國家鄉村振興局領導,提供各類信息,當上級部門的工作要求同時下達基層時,如何協調、統籌、執行,往往困擾工作實踐,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銜接、開展。
從根本目標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均關注促進鄉村發展、提升農民以及其他貧困人群的收入。然而進一步分析又發現,2 項工作的具體目標并不完全相同,限制了其銜接。如某地組織鄉村企業建設,以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脫貧工作管理部門希望聘用收入較低的農民作為流水線操作工,但當地基層自治組織以及上級政府部門認為,鄉村企業的發展應關注早期穩定性,希望聘入更多年輕的技術人員、大學生參與流水線操作。雖然雙方的根本目標相同,但具體工作中又存在沖突性,難以有效組織工作銜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價值突出且必要,為應對現有問題,應從機制角度尋求改善,以更成熟、穩定的工作機制支持二者銜接。具體方法上,應該設法出具統一的管理框架,并確定各部門權責邊界。某農村初步完成脫貧,為避免出現返貧問題,可由其上級管理部門(縣一級部門)與當地鄉鎮、基層自治組織進行交流,由后者提供該村的具體信息以及返貧風險分析結果。再由上級部門制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核心的規劃方案。方案包括發展計劃、目標等基本內容,同時包括參與部門、主管單位,應明確相關組織權責,并對可能出現的聯動困擾進行說明。比如,當地農業企業發展需要由政府部門作為主導,脫貧管理相關部門給予必要輔助,并參與后續具體工作、組織跟進。當政府部門和脫貧相關部門存在意見相左的情況時,由政府部門決定最終工作方案,若脫貧管理相關部門對其方案存在異議,可向上一級部門提出申訴。方案草擬后提交給立法部門生成法案,組織應用。由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屬于鄉村振興的一個前置階段,且關注點更廣泛、更深入,政府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予以更多重視。類似的方案和工作方法,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在管理機制上更完善,有助于各方協調管理資源,實現工作聯動。
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主要用于各類信息的管理和共享,以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時互動,發揮信息作用,推動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的中心為大范圍的物聯網,借助互聯網實現物物相連、人物相連和人人相連,是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基礎。為避免通信壓力過大、管理負荷過重的問題,物聯網范圍應以一個縣、區為宜,該縣、區的脫貧工作管理部門、鄉村振興參與部門,以及一些較重要的主體(如鄉村自治組織、鄉村企業負責人等),均以一個節點的身份連接到物聯網中。出于管理便捷性的考慮,這種連接以實時的無線連接為主,除政府部門、脫貧工作管理部門、基層自治組織外,其他主體的參與應以自愿為前提。負責信息管理的人員、部門,則應強制納入物聯網平臺內。政府部門、脫貧工作管理部門可在物聯網平臺內發布各類信息,并獲取各類信息庫的訪問權限,如鄉鎮經濟統計數據庫、農業信息系統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臺還應建立穩定的反饋機制,由各地農民、貧困群眾等通過平臺反饋關于脫貧、鄉村發展的訴求,上級部門可根據其反饋信息組織下一階段工作。信息共享機制的建設,使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 項工作在管理信息上實現初步統一,并服務于部門之間的聯動、二者之間的銜接。
銜接工作缺乏統一領導的問題,目前來看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一方面,此局面的產生有其客觀性,是分別組織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的具體需要。另一方面,現有工作也證明此模式具有一定價值,缺乏調整的迫切性。未來工作中主要強調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由上級部門進行統籌和協調,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2 項工作的銜接。
如果各鄉村自治組織在工作中同時接受國家鄉村振興局、上級政府機關的領導,二者分別下達了工作要求、任務,鄉村自治組織難以同時完成其工作要求。此時應由鄉村自治組織負責人向上級政府部門說明情況,也可以借助物聯網反饋相關信息,同步結合本地情況提出本組織的工作建議。上級政府部門在獲得相關信息后,可與脫貧管理工作部門進行交流,按政府部門主導的基本原則,確定具體工作的開展次序。如果脫貧管理部門對此有不同意見,可繼續向上一級部門提出意見,由后者了解情況后進行2 次協調,原則上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更突出,脫貧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應從屬于鄉村振興。但脫貧工作帶有前置性特點,如果脫貧管理工作部門的工作特殊,也可優先予以考慮,優先組織執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鄉村振興工作亦然。二者銜接帶有遞進特點,但并不完全是前后相繼的,為保證二者銜接的有機性,控制目標不一致等問題,在具體工作中應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工作的具體需要確定銜接目標,再組織執行。鄉村企業建設的目標在于振興鄉村、增加農民收入等,在此目標下,政府部門的工作原則應科學合理,優先組織吸納人才,吸納的人才進入流水線后,可作為各班組的負責人,帶動其他工作人員共同進步,包括在流水線工作的貧困群眾,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能有機銜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均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綜合性、長期性工作。從促進鄉村發展、提升脫貧工作深入性等角度出發,需要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但目前該工作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包括各部門缺乏工作聯動、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銜接工作缺乏統一領導、銜接目標不一致等。為予以應對,未來建議加強二者銜接機制建設、優化,首先確保各部門充分聯動,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統籌和協調管理,明確銜接工作具體目標,確保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鄉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