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偉,趙敏寧
(咸陽師范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現代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先進的設備、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技術與綠色理念深入融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以及安全性,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的發展是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與產業化理念融會貫通到整個生產過程中,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綠色農業的發展要在充分結合實際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嚴格遵循自然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確保農業實現綠色發展,促進當地經濟快速增長。綠色農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強調社會、經濟以及自然環境的相互協調,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建設宜居型新農村。推廣綠色農業可以為農村經濟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的驅動力量。綠色農業的發展不僅是提升農村經濟質量的重要措施,而且還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綠色農業的發展很好地保護了農村的生態資源,確保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建設相互適應,避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可實現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綠色農業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
一是提升人們生活水平。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質量也在逐步提升,對于飲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發展綠色農業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要求??萍嫉倪M步推動了各個行業的發展,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機遇,為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也提供了更多機會,對于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建設新農村的必要手段。新農村建設符合國家的發展需求,推廣綠色農業為農村多元化發展提供可能,極大地促進了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縮小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在之前很長時間里,我國經濟主要是粗放型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大,發展綠色農業可以很好地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傳統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1]。綠色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村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文化,在提升經濟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精神生活。重視綠色農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培養農民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還可以促進農村文明生活習慣的建立,為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是實現了農村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農業對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綠色農業可以更好地推行無公害、無污染的農產品種植,鼓勵農民建立完善的加工生產線,不僅可以實現無污染農業生產,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農副產品,從而通過對各種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綠色農業發展符合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提升農村經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綠色發展理念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是綠色農業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很多地區綠色、優質地方特色農產品供應還存在不足,很多地區的農產品種植仍然以常規農產品為主。由于缺乏對于綠色種植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推廣,很多地區在農作物的種植方面還存在大量施用農藥化肥以及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以及循環利用等綠色農業先進技術的研究。
綠色農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農民思想認知的限制,發展速度較慢。農民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綠色農業發展理念的認知不足,只關注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久發展的重要性。很多人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手段,造成了農業資源的浪費,嚴重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由于綠色環保意識相對較低,在生產活動中不能采取相應措施保護周邊環境,對于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這些行為對于綠色農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嚴重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提高機械使用效率對于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農村的信貸系統發展較晚,導致綠色經濟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資金比較緊張。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很多土地產權存在限制,增加了農村的信貸風險,對于綠色農業的推廣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由于資金問題導致機械的投入力度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綠色農業的發展,影響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
我國目前在大力推進綠色農業的發展,但是在實行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經濟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農業的發展,不利于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由于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相對較晚,相比于發達國家而言,相關體系的建設不完善。
綠色農業相關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而且管理體系相對落后,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以次充好的情況,對于綠色農業穩定發展非常不利。在綠色產品驗收時,由于相關檢查制度不健全,影響了銷售價格,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關部門要深入全面地分析綠色農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充分結合地區農作物種植的特點,合理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促進當地農業轉型升級,更好地解決當地優質綠色農產品不足的問題。例如,針對積極進行農業轉型升級的農戶給予技術以及相應政策的扶持,為農戶解決后顧之憂,確保其能夠更好地支持綠色農業的發展,快速實現當地農產品的轉型升級。地方農業技術研發部門一定要積極研發相關新型種植技術,研發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新型農作物、綠色農產品加工以及貯藏等,利用各種先進技術,降低農業發展的人工成本以及經濟成本[3]。只有在技術上和政策上給予綠色農產品足夠的重視,真正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解決農民技術、銷售等后顧之憂,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確保綠色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真正起到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于綠色農業的宣傳工作,轉變農民的思想認知,提升對于綠色農業的正確認知,充分認識到綠色農業對于促進自身經濟水平的重要性,大力支持綠色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不斷創新宣傳的方式方法。各地基層領導要積極轉變思想,增加對于綠色農業的重視程度,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結合當地人們實際生活情況,不斷創新宣傳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宣傳方式提升人們的思想認知。例如,利用電視臺、農村廣播站、地方網站、文化墻等多渠道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轉變農民的思想認知。地方電視臺針對當地的種植特點開設專門的綠色農業講座,向農民講授綠色農業的良好發展前景,還可以向農民展示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在改變農民思想認知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4]。利用農村廣播站宣傳相關的綠色農業發展政策,為當地綠色農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基層領導通過創新宣傳方法,促進當地綠色農業發展,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抓準宣傳內容。基層領導在進行綠色農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宣傳時要抓準宣傳內容,更好地突出該生產模式的優勢,結合當地成功案例進行宣傳,積極發揮其示范和引導作用,讓更多的農民積極參與其中,實現不同主體之間相互合作,確保綠色農業生產模式的落實,促進當地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在向農民宣傳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以及農民的喜好,提升宣傳工作的針對性,讓農民積極主動地學習推廣綠色農業,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對于綠色農業發展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機械化水平可從以下3 個方面分析。
一是采用先進機械設備。各地政府要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機推廣站之間的合作,積極推廣采用先進設備,從而進行集約化生產,確保機械水平不斷提升。在引進設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種植情況,選擇合適的機械,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各地政府要合理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為機械化生產創造好的條件。在購置費用方面可以采用優惠、補貼等形式真正地讓惠給農民,讓農民可以無壓力地購買農業機械設備[5]。
二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和規劃。地方政府必須要有針對性的優化政策,不斷完善農村信貸辦理機制,讓農民真正能夠買起農具機械,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政府還要重視相關農業配套設施建設,確保農產品能夠順利流通。
三是加大農業機械人才培養以及農業機械設備研發的力度。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綠色農業機械化水平,就必須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為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視新技術研發工作,研發出更加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降低農業生產的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國家以及各地政府必須加強對于綠色農業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為綠色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合理構建流通體系。綠色農產品的快速流通是提高農民經濟水平的保障,在流通體系的構建中一定要以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核心,科學合理地搭建流通體系,確保綠色農產品可以更好地在市場上流通,提升其附加值。在構建流通體系時,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科學合理地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完善的市場對接平臺。
二是完善加工運輸系統。在綠色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加強重視農產品加工以及運輸工作,避免由于運輸過程而影響農產品的品質。農產品存放的時間相對較短,對于貯存有較高的要求,而且生產過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節性。由于地域以及人們飲食習慣差異,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農產品,就需要確保綠色農產品能夠符合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由于農產品種類較多,而且實際特性不同,在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需要的技術、程序以及工具都會有很大差異,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在實際的加工、運輸過程中必須采取合理的工具,充分分析農產品的特性,科學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運輸以及加工工具。對于運輸環境進行合理建設,農產品由于種類較多,而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對于貯存條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據農產品的特征對加工、運輸、貯存環境進行靈活的改善,并且制訂科學的標準。重視對于加工以及運輸工人進行專業的培訓,確保相關人員能夠掌握科學的加工以及運輸知識,不斷提升工作效率,為綠色農產品的質量提供保障。相關政府部門只有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綠色農業發展體系,才能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制訂科學合理的綠色農產品標準體系。想要更好地讓人們接受、認可綠色農產品,相關部門就必須要制訂科學、明確的綠色農產品標準體系,避免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混淆人們對于綠色農產品的認知,提升綠色農產品的整體質量,為人們提供質量有保障的綠色農產品。在制訂相關標準時,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國內以及國外的市場情況,制訂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綠色農產品標準,確保其等級劃分更加清晰。農業相關部門要以市場實際變化和需求為導向,制定合理的綠色農產品準入制度。
四是重視生產以及管理工作。想要更好地提升綠色農產品的質量以及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加強對于生產環節的重視,嚴格把控相關工作的質量。農產品不同于工廠批量生產的各種產品,在實際的生產環節中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生產流程也較多。在綠色農產品播種前,必須嚴格把控和改進種子質量,選擇優質的品種,優質的種子是確保優質綠色農產品的關鍵。在動物飼養以及農產品種植過程中,要不斷進行改良和升級,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環境,實現生產與環境兩者的良性互動。在綠色農業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要加強對于農藥、化肥、飼料等材料的把控,嚴格控制可能會對綠色農產品質量以及安全性產生影響的因素,不斷減少對于農藥以及化學藥劑的依賴。采用沒有副作用、無毒的產品,確保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培訓相關人員,確保農民掌握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使其在思想意識以及專業技術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更好地適用綠色農業發展。
綠色農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生活水平,實現了農村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綠色農業的重視,全面分析綠色農業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積極解決綠色農業發展中的問題、提升農民對于綠色農業的認知水平、提升機械化水平、構建科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更好地促進我國綠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