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素質教育在實踐中的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這一理念打破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為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目標與新挑戰。問題教學法順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以問題作為主線,由問題引入,用問題歸結,使問題貫穿于物理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一、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順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社會對全面發展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難以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物理學科急需對教學策略進行創新,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問題教學法的實踐運用,改變了“師主生從”的教學形式,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同時,問題教學法有利于推動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全面性深入性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靈活運用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積蓄能量,打好基礎。
(二)符合新課程改革下高考考核的趨勢
落實新課程標準,推進新課程改革,促進了教書育人理念的發展。當前,物理學科將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而這一目標在高考考核的內容中也有了充分的體現。當前,高考物理注重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性的考查,因此要想讓學生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就不能夠只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讓物理學習擺脫了“照本宣科”“題海戰術”的桎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驅使,分析并解決物理問題,促進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達到甚至超越物理高考考核的要求。
(三)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問題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給物理課堂的革新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高中階段,物理學科難度較大、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待提升,難以將教學內容徹底落實,致使教學的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佳。而問題教學法則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了這一問題,能夠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節奏與思路,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同時,問題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讓物理課堂不再“死氣沉沉”,構建出一個高效率、高成果、高互動的物理課堂,實現教學效率與效果的雙重提高。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聯系具體生活,設計實踐問題
高中階段,學生在物理學習上存在困難,常常是由于物理學科的抽象性所導致的。因此,在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問題設計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從具象的生活情境出發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促進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生活化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深切意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引導學生用物理的眼光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答案,激發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提高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九章第4節《靜電的防止與利用》的教學為例。靜電,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每一個學生都有被靜電“電”到的經歷,甚至飽受其擾。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生活中的靜電”。在寒冷干燥的冬天,人與人見面握手會被刺痛;脫下毛衣準備睡覺時,會聽見噼里啪啦的聲響;一覺醒來,頭發宛若天線,一根根高高翹起,既頑固又難以打理……這些現象都是生活中的靜電。然后,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們提問:“為了防止靜電的發生,我們可以怎么做?”有的學生說:“在冬天勤拖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靜電的發生。”有的學生說:“只要勤洗澡、勤換衣,靜電就不會出現得那么頻繁。”還有的學生說:“我每次睡覺前都會用手撫摸墻壁,這樣脫衣服的時候就不會被電到。”聽完同學們的回答,教師可以繼續發問:“為什么這些行為能預防靜電的發生呢?”并且給學生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學習與思考。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推進,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生活小妙招”的同時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們能夠了解,勤洗澡、勤換衣能夠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核,脫衣前撫摸墻壁可以將體內的靜電導出,以此來預防靜電的發生。
基于現實生活提出物理問題,有利于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既能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又能將所學知識反作用于生活,為生活帶來便利,增強知識運用的靈活性,順應了高考考核重點的發展趨勢。同時,生活化的問題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好奇心高高懸起,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聽講、認真分析找出答案。
(二)加強問題設計的探究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以問激學,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流于表面,趨于程式化與公式化,難以發揮切實效果。部分教師的課堂提問設計比較淺顯,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某一段概念、背誦一個公式就算是完成了課堂提問,但其實這種走馬觀花的提問方式并沒有實質的效果。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注重了問題設計的探究性,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基于此,教師就應該在問題設計中,為學生提供一些大膽思考、勇敢推測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挖掘物理學科的思維規律,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二章《電磁感應》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中,我們學到了便于判定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方向的“右手定則”。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向學生發問:“我們學完了右手定則,那么同學們想一想,哪些知識點涉及左手定則呢?”同學們會回答:安培力和洛倫茲力,就是左手定則。通過對左手定則、右手定則的學習、分析、比較,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與推理能力等。改變固守陳規的物理課堂,讓學生在探究中提高綜合能力,感受物理學科的特殊魅力。
提高問題設計的探究性,有利于推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師可能擔心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會出現頻頻出錯、思想偏差等狀況。然而,物理教學從來不怕學生出錯,而怕學生不思考、不感悟、不應用、不創新。
(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問題的發起者,學生是問題的解答者,這一課堂提問形式固定不變。然而,問題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也要求學生能夠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提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緊跟教師的思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與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單元《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學活動為例。在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的思路緊跟教師,適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機械運動中的能量都去了哪里?”“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學生的疑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思考與理解,還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進程,發揮了師生雙方共同的力量與作用,構建出了高效民主的新型物理課堂。
想要在物理教學中真正做到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應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與所思所想,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的學習進度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讓學生的思考隨著教師的引導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順應了素質教育的總趨勢,符合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的要求,能夠助學生一臂之力迎戰高考、發揮實力。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樹立創新的理念,聯系具體生活,加強問題的探究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課堂問題,讓問題成為物理課堂的一根主線,既牽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將細碎的內容連接在一起。?(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