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艷
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聯方交易在上市公司的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越來越普遍,其主要原因在于關聯交易在表面上看是近乎合理的,交易雙方一般是母子公司或合營聯營企業,彼此都熟悉各類信息、資源,且易于溝通,因而能夠有效降低交易監督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然而,這種交易方式也逐漸演變成大股東為了自身利益實施利益侵占、企業避稅以及進行盈余管理的不正當手段,嚴重侵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為此,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行為,對關聯方交易披露的規范性文件也越來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不合規的關聯交易[1]。審計收費在審計界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體現注冊會計師的價值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而學者對審計收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響審計收費的因素方面,例如審計風險、審計市場環境與高管股權激勵等。然而,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審計的范圍以及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擴大,尤其對于上市公司中發生頻率如此之高的不合規關聯交易事項,成為當前審計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
高管股權激勵作為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也一直都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Jensen et al.[2]最早開始了股權激勵的研究,后來的研究則主要集中于股權激勵方案實施的動機以及采取股權激勵能夠對公司治理、業績帶來什么改變等方面。經過多年的實踐發展,我國證監會于2016年7月13日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鼓勵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完善公司內部治理,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高管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通過公司價值的提升來體現,事實上,在公司日常經營活動中有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行為,例如企業創新水平的提升、提高投資效率,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有損企業價值提升的行為,例如關聯交易。彭韶兵 等[3]通過研究發現,實施高管股權激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損公司價值的異常關聯交易,但對于其是否能夠對關聯交易與審計費用的關系產生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縱觀相關文獻,學者們對關聯交易的研究集中于關聯交易與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以及審計風險等方面,對審計收費的研究則主要集中于探討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審計收費,而對關聯交易、高管股權激勵以及審計收費的研究往往是研究兩兩之間的關系,鮮有文章將三者納入一個框架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將首先對關聯交易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進行研究,然后再引入變量——高管股權激勵,探究其對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的作用,以期厘清三者之間的關系,豐富對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我國有部份的上市公司是經國有企業改制過來的,與其改制前的母公司在經營決策以及業務往來等方面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于企業內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代理沖突問題,常常導致作為“理性經濟人”的大股東通過不正當、非公允的關聯交易侵占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關聯交易的隱蔽性、多樣性以及對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監管的不嚴格為大股東實施“隧道挖掘”行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上市公司為了通過增發股票、配股等獲得融資,需要向外界釋放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因此一些企業便通過關聯交易虛構經營業績、粉飾報表數據來吸引外部投資者的注意,以此獲得更多的資金。
與上市公司進行關聯方交易的主體為該公司的母子公司或者是具有控制關系、投資關系的關聯方,大多數學者均認為關聯交易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雙重目的,即一方面是正常的基于效率促進觀的關聯交易,通過減少溝通成本與交易成本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則是基于效率損害觀、機會主義動機的不正當關聯交易,控股股東往往通過不正當的幕后交易實施利益侵占[4]。對于關聯交易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系,Yong-Joon et al.[5]研究指出關聯方交易金額越高,涉及的事項會越多,則審計人員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交易事項以及盡可能規避審計風險。高雷 等[6]發現上市公司所披露出來的財務信息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的基礎,而頻繁發生的關聯交易也可能會誤導投資者,同時會大大提高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審計風險。而關聯方交易的存在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基于風險收益與成本效益原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會因此提高審計收費。對于被審計單位來說,一方面他們想通過審計師獨立客觀、專業的審計工作來減少企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依據“深口袋”理論,企業也想通過支付的審計費用將可能存在的不正當關聯交易受處罰的風險“轉嫁”給審計人員,以此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當公司存在不正當的關聯交易時也需要支付更高的審計費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即關聯交易發生的規模愈大,相應收取的審計費用會愈高。
公司中的管理層與股東因各自所追求的利益目標的不同,其效用函數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很可能會出現利益沖突,從而形成一條“利益防御壕溝”。而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適當的股權激勵,則可以填補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壕溝”,從而有效地減少彼此之間的利益矛盾。劉井建 等[7]研究發現高管股權激勵的實施能夠顯著抑制損害公司價值的違規關聯交易,尤其是大股東掏空公司資金的行為,而實施高管股權激勵從長遠角度來說對公司所存在的第一類代理問題的解決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還能促使管理層轉換身份使其具有強烈的動機提升公司業績,抑制異常關聯交易的發生。由于公司的關聯方之間具有內在的交易特征,利用關聯方交易可以減少交易費用,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但也常被用來實現非正當交易,而實施高管股權激勵制度使得高管利益與企業價值相關聯,管理層財富的增長有賴于公司價值的提升,因此管理層會為了自身的利益積極阻礙有悖于公司價值提升的事項,例如有損公司業績的異常關聯交易,使得大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受到一定的監督、約束,避免由于異常關聯交易導致的股價崩盤風險的發生,從而在整體上降低了公司的財務風險,促使審計收費下降?;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高管股權激勵制度能夠對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起到緩解作用。
本文選取的原始樣本數據來源于2015—202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并遵循以下的篩選原則。①剔除財務數據缺失值。②剔除金融行業公司。③剔除被標記為ST和*ST類上市公司。④對文中涉及的連續變量都進行了上下1%水平上的Winsorize縮尾處理,最終共得到12 712個觀測值。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于CSMAR數據庫,并使用Excel對基礎數據進行篩選匯總和整理,運用Stata16軟件進行數據的實證分析。
根據已有相關文獻,本文構建以下模型來檢驗上述假設。
模型1如下,用以檢驗H1。
YLnFee=α0+α1XRpt+α2ASize+α3BLev+α4CInven+α5DRoa+α6EGrowth+α7FTop1+α8GBig4+α9HOpinion+α10LSOE+ΣMYear+ΣNIndustry+ε
模型2如下,用以檢驗H2。
YLnFee=θ0+θ1XRpt+θ2ZINC+θ3XRpt*ZINC+θ4ASize+θ5BLev+θ6CInven+θ7DRoa+θ8EGrowth+θ9FTop1+θ10GBig4+θ11HOpinion+θ12LSOE+ΣMYear+ΣNIndustry+ε
模型2增加了含有高管股權激勵變量的交乘項,用于考察高管股權激勵對關聯交易影響審計收費的調節作用。
1)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YLnFee),作為一項評價審計工作是否有價值的關鍵標準,參考王麗娟等[1]的做法,以上市公司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的審計費用合計數取自然對數進行衡量。
2)解釋變量。關聯交易規模(XRpt),由于企業發生的關聯交易大多為商品、勞務交易,因此參考魏明海 等[8]的做法,以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的商品交易類、提供或接受勞務關聯交易金額之和/年末總資產來衡量。
3)調節變量。高管股權激勵(ZINC),參考李百興等[9]的做法,采用高管持股比例來衡量高管股權激勵程度。
4)控制變量。引入如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ASize)、資產負債率(BLev)、存貨占資產總額(CInven)、總資產利潤率(DRoa)、營業收入增長率(EGrowth)、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Top1)、事務所規模和聲譽(GBig4)、上年審計意見(HOpinion)、股權性質(LSOE)、年度虛擬變量(MYear)、行業虛擬變量(NIndustry)。
相關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變量的全樣本描述性統計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YLnFee)均值為13.99,最大值為16.29,最小值為12.77,標準差為0.672,這反映了在不同的公司中,審計費用的收取也存在著差異,但是差異程度較小;樣本數據中解釋變量(XRpt)均值為0.036 5,最大值為0.508,最小值為4.05E-06,標準差為0.081 2,這說明上市公司發生的關聯交易情況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公司發生了大量的關聯交易,而有的公司則只發生了少量的關聯交易;調節變量高管股權激勵(ZINC)均值為0.089 8,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實施高管股權激勵的強度較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小值為8.84E-07,最大值為0.593,標準差為0.142,這說明不同公司之間高管的持股比例存在著較大差距。在控制變量方面,公司規模(ASize)均值為22.43,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規模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Top1)均值為31.9%,這表明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比較高,這也與我國的股票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股獨大”的情況較為吻合;產權性質(LSOE)均值為0.277,說明在所有樣本中非國有企業占比較高,國有企業數量較少,占比較低。其他控制變量從各方面來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都大致符合預期估計,變動情況處于正常范圍內。
主要變量間的相關系數見表3。被解釋變量YLnFee與解釋變量XRpt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41,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即關聯交易發生的金額越大,審計收費越高,H1初步得到證明。但是相關性分析結果并不能證明假設是否成立,需要通過回歸分析來進一步證明。

表3 相關性分析
為了驗證本文提出的假設,對全部數據進行了多元回歸,模型1和模型2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由結果可見,XRpt的回歸系數是0.025,表明在1%的水平下,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之間具有十分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關聯交易發生的規模愈大,相應收取的審計費用會愈高,這與本文的H1以及前文相關性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H1得到證明,說明若公司關聯交易發生的規模越大,則審計人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不確定性會越大,為了保證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搜集有用的審計證據、時間等成本的加大會提高對審計費用的收取。XRpt與YLnFee在1%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關聯交易與高管股權激勵的交乘項(XRpt×ZINC)與審計收費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實施高管股權激勵可能會促使管理層轉變風險理念,提高公司的風險承擔水平,降低代理成本,并能夠顯著抑制有損公司價值的異常關聯交易,因而高管股權激勵制度能夠減弱關聯交易對審計費用的正向影響,H2得到證明。調整后R2均在50%以上,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有較強的解釋力。

表4 回歸分析
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證結果產生的影響,使得研究結果更加準確有效,本文采用2種方法來進行穩健性檢驗。
1)將解釋變量XRpt、調節變量ZINC滯后1期,其余變量和樣本維持不變,然后對模型1、2再次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以驗證實證結果的準確性,發現模型1、2的顯著性和方向均與前面的結果保持一致,證實結論可靠,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1、2穩健性檢驗
2)使用替換變量方法,采用審計費用/營業收入來衡量被解釋變量,用關聯交易金額自然對數(LnXRpt)作為關聯交易的替代變量,其他控制變量的衡量指標則保持不變,再次進行檢驗,最終回歸結果與主測試一致,H1、H2再次得到證明,前文結論穩健。
本文在對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的實證研究中得到了如下結論。
關聯交易與審計收費存在著明顯的正向關系,這是由于當關聯交易發生的規模越大時,涉及的相關交易也會越復雜,這就使得審計人員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尋找審計證據,相應的審計工作量及難度也會提高。關聯交易的固有特征也會使得審計人員承擔更高的審計風險,綜合來講,審計師必定會相應提高對審計費用的收取。
此外,實施高管股權激勵可以顯著緩解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對審計費用的正向影響,這說明當前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管理層股權激勵所起到的效果就是讓高管的利益與公司利益變得更為接近,能夠促使管理層轉換身份使其具有強烈的動機提升公司業績,抑制異常關聯交易的發生,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使審計師所面對的審計風險更小,進而使得審計費用有所下降。
企業發生的非公允內部交易可以通過證監會等監管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或執法小組,招聘專業人員對上市公司涉及的關聯交易及其披露情況進行嚴格審查,整合多方面力量有針對性的監督公司中發生的關聯交易,并且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進行違規交易的成本,讓關聯企業之間有所忌憚,從而對不正當關聯交易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師應當審慎承接審計業務,在接受審計業務之前需要對被審單位的基本信息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與評估,其中包括其公司經營是否正常以及財務運轉是否合理,要對被審單位的總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特別要注意公司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此外,會計師事務所要對審計師進行高品質的技術和專業培訓,打牢專業根基,并盡力提升審計師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便于審計工作的開展與進行。
對于企業來說,一方面可以實施股權分散,其目的是為了約束控股股東的不當行為,防止控股股東濫用權力,保護公司利益及所有股東的權益;另一方面,對于高管的激勵因素,公司也應該重視,聘請專業團隊設計符合本公司實際情況的高管股權激勵措施,激勵高管為公司創造價值,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評價高管的績效,確保高管的行為與公司的長期利益相一致,從而對大股東實施違規交易起到監督、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