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敬 民
《方案》回答了新形勢下石化產業因何發展、如何發展的問題,是石化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近日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2023—2024 年石化化工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具體指標是年均工業增加值增速5%左右。到2024 年石化化工行業(不含油氣開采)主營業務收入達15 萬億元,乙烯產量超過5000 萬噸,化肥產量(折純量)穩定在5500 萬噸。
除了增長目標之外,《方案》提出石化產業發展堅持的三項原則,即石化產業要做到平穩運行與轉型發展相結合、供給提質與需求升級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同時提出五類舉措。三個“結合”為產業增長定調,五類舉措讓發展更為落地。《方案》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石化產業因何發展、發展什么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是石化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石化產業是基礎產業,其產品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均有大量應用。只有將其發展好,方可避免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短板,繼而影響全局。然而,2023 年上半年,受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石化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企業效益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均超出全國工業平均水平,行業壓力凸顯,穩增長任務艱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6 萬億元,同比下降4.4%;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310.9 億元,同比下降41.3%。
效益下滑背后,最突出的表現是石化化工產品價格整體下降。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氣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3.5%,化學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9.4%;6 月份重點監測的48 種無機化學品中,市場均價同比下降的有44 種,占比達91.7%。
由此可見,今年整體經濟形勢相對嚴峻,石化化工行業投資不足,需求側也只是仍在有序恢復,保障行業穩定發展是當務之急。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連續數年的疫情沖擊以及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發展是硬道理。只有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速,相應的各種社會問題方可得以解決。因此對經濟增長的追求剛需決定了石化產品必須穩增長。
時代在發展,環境在變化,當今中國的經濟增長須在結構調整中實現。換而言之,我們追求的不再是低水平重復建設,而是結構升級。結構升級意味著產業要進步,競爭力要增強,意味著實體經濟在質量和科技含量方面要有質的提升。石化產品作為原料,只有質量提升了,才能適應形勢發展和中下游提升質量的要求。如果是低端產能遍地,產品供應再充分,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
而目前石化行業所面臨的問題恰恰是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所以必須推動石化產能結構轉型升級。2020 年我國高端化工材料自給率僅為53% ,高端聚酯、高端工程塑料等自給率更低,預計到2025 年通過努力可提升至近60%。
《石化和化工行業“十四五”規劃指南》數據顯示,未來電子化學品和高性能纖維將保持10%以上的年增速,高性能樹脂、高端聚烯烴等將保持5%~10%的年需求增速。因此在如何發展方面,《方案》給出了原則。
《方案》提出了平穩運行與轉型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強調的是石化產業要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勇于實現自我革命,推動自身轉型升級。供給提質與需求相結合的原則強調的著力點是適應需求。《方案》提出要瞄準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方向,實施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特別強調增強專用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提高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
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實體經濟有著較高程度的依賴。石化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前提條件是行業自身具有能動性,潛在的要求是行業自身具備壯士斷腕的改革發展勇氣,這才是平穩運行與轉型發展的真正內涵。《方案》提出的市場引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原則更多地強調發展合理依靠外力推動,為石化行業自身的調整提供動能。《方案》提出的三項原則體現出了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關于工作舉措,強調的是石化行業的發展重點。《方案》首先提出“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發展思路,要求投資聚焦 “三化”,旨在形成石化產品有效供給。其中的重點是重大項目、技術改造以及集約集聚發展。這一要求與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的“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是一致的。
《方案》提出的“豐富優質供給,激活釋放消費潛力”給出了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方向,提出聚焦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氫能以及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鏈需求,支持催化劑、特種聚酯、膜材料等專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及關鍵單體原料產業化,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將其視為產業鏈強基行動;《方案》提出的“穩定外資外貿,增進更高水平國際合作”強調的核心是推動產能國際合作以及開辟國際市場,為石化產品消費和發展動能獲取拓展空間;《方案》提出的“強化要素供給,保障生產平穩運行”強調的是產業鏈的整體穩定,重點是原料等生產要素的穩定;《方案》提出的“激發企業活力,筑牢穩大盤的基礎支撐”強調的重點是企業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旨在推動大中小企業相互協同、相互支撐的良性發展格局形成。
實現“雙碳”目標、發展實體經濟以及創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給石化行業帶來新挑戰,提出了新要求。縱觀《方案》全文,其發展思路始終沿著供給側改革主線展開。因此,只有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一致的產品,石化行業的發展才能更好地與國家大產業體系融合,才能稱得上高質量發展,這是時代賦予石化化工行業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