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海坤 / 馬獻珍 付豫蓉
華北人找到了打開鄂爾多斯盆地南緣油藏的金鑰匙。
2023 年初,中國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的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拓展了斷縫體油藏勘探新陣地。
“今年上半年,我們廠不僅在斷縫體勘探多區帶立體評價上獲得突破,斷縫體油藏開發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紅河斷裂帶HH51P5、HH42P17 井獲穩定日產油20.5 噸、6 噸,預測斷層實鉆符合率達90%以上。而從前在這個區域打的井日產油通常不超過2 噸?!比A北油氣分公司采油一廠廠長、黨委副書記梁承春說。
高達3 到10 倍的日產油量,一時間讓“斷縫體”三個字進入了業界的視野。
“過去,是沒有‘斷縫體’這個概念的。實際上,這是我們華北油氣分公司的一項理論創新??梢哉f,是從零到一的突破!”華北油氣分公司油氣田開發專家、勘探開發研究院生產科技辦公室主任丁景辰告訴本刊記者。
如今,據說這項創新成果已經成為華北油氣分公司十大技術成果之一。
鄂爾多斯盆地是當今世界上典型的“三低”油氣田,即特低滲透儲層、原油豐度極低、壓力極低。然而,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過渡帶,由于成藏條件與盆地內部迥異,其構造的復雜更為罕見,油氣資源稟賦更差。
“如果我們把鄂爾多斯盆地比作是一個用來烙餅的鍋,我們現在的油藏區塊絕大部分都在‘鍋’邊上,整個區塊都是難以想象的低豐度。”梁承春說。
早在2011 年,華北油氣分公司就曾針對鄂南這一區域的油氣藏進行過大會戰,當時認為這一區域是連片分布的巖性油藏。那之后的幾年間,認識不斷深入后,他們發現斷層和裂縫竟然是這里油氣富積的重要因素,斷裂、裂縫的發育為致密、低滲儲層提供了重要的滲流通道?!斑@個時期可以說是我們對于斷縫的最初認識?!绷撼写赫f。
而將斷縫認識為“斷縫體”始于2018 年。當時,他們發現這些斷縫不僅有效地溝通了源巖,石油可沿斷縫垂向或側向運移進入高滲的斷縫內,而且,在上覆油頁巖、泥巖等蓋層封堵以及側向泥巖、致密砂巖遮擋下,形成了一個優質的儲集體。
于是,2019 年華北油氣分公司創新提出了“斷縫體”油藏理念。
采油一廠迅速成立了“斷縫體”研究攻關小組,如今已是采油一廠開發研究所副所長的高一龍便是當時該小組的主要成員,他與團隊一起開始了深入細致地攻關和探索。對上百余口穿斷縫的水平井進行詳細解剖,對所有資料“吃干榨凈”,逐步明確了區域構造應力特征和斷裂、裂縫發育特征。
2020 年8 月,一篇名為《鄂爾多斯盆地南緣過渡帶致密—低滲油藏斷縫體的識別與描述》的文章在權威雜志上發表,梁承春正是該文的主要作者之一。與此同時,一個相應的發明專利被申請下來。
在經過不斷研究和試驗,以及在措施井和老井改造中有意識地圍繞“斷縫體”發力取得良好的效果之下,當年9 月,采油一廠布了一口新井,專門針對“斷縫體”油藏,取得了明顯的突破。
“但是,我們對獨立斷縫體流動單元的刻畫,還不能精準的認識清楚,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認識?!绷撼写赫f。
于是,2021 年初,采油一廠將“斷縫體精細刻畫和產能精準預測”作為重點研究攻關。
2022 年,“鄂南中生界重點區帶斷縫體油藏勘探評價”亦成為華北油氣分公司開展的重點攻關項目之一。
這兩年間,華北油氣分公司利用巖心、鉆井資料、測井資料,結合三維地震等技術,開展了斷裂、裂縫的識別技術研究,形成了“斷縫體”的精細描述技術和“斷縫體”的識別技術。
以此為基礎,在彬長區塊 JH17 井區,針對斷縫體油藏共部署水平井25 口,大幅度降低了無效水平段和單井鉆井投資。優化后的這批水平井初期單井日產量大于8 噸,實現了“斷縫體”油藏的有效動用。
“找到‘斷縫體’,就找到了油藏‘甜點’,在這個天然優質的儲集體中開采油藏,甚至不需要壓裂干預,就可以將油藏采出?!倍【俺秸f。
依據最新認識的“斷縫體”理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取不壓裂工藝技術,利用地層能量自然求產,大幅度降低了壓裂成本?!澳壳?,我們的產量增幅40%,卻降本30%,這一增一減經濟效益就明顯出來了。”梁承春告訴本刊記者。
“從連片分布的巖性油藏到受斷裂控制的局部富集油藏,是一個明顯的轉變。再到發現這些斷縫發揮著儲積的作用,也就是說,它不光是一個通道,更是一個容器。這在認識上,又發生了一次轉變……”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油一廠副廠長李俊鹿說,華北人就是在認識上快速迭代,才對“斷縫體”的研究和實踐不斷取得突破。
那么這種飛躍和突破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發揮著作用呢?
“首先,我認為思維觀念的轉變是其中的關鍵。”梁承春說,為了在“斷縫體”的研究和實踐中繼續獲得新的突破,去年年底,他帶著項目組本著多年來一貫的經驗又總結了轉變觀念“30 條”,他讓所有人員好好讀,甚至要求項目組的人員都要熟記背誦這30 條。
“將隊伍粘合成一股強大的科研攻堅力量,我們的黨建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崩羁÷拐f。在采油一廠開發研究所,實施“黨小組+班組”聯動,他們成立了黨員突擊隊8 支,在科研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展“產學研”黨建聯創共建也是重要舉措之一。他們以鄂南項目及成果轉化為載體,聯合公司工程院、研究院以及成都理工大學等,進行集智攻堅。
但與這些相比,緊盯“斷縫體”研究和實踐的這群華北人,才是真正的中堅力量。因為,他們是一群不怕長期坐“冷板凳”的人!
現年39 歲的李俊鹿,當過調度,管過工程工藝,在廠里的開發研究所搞地質一干就是很多年。為了“斷縫體”,他寧愿坐鄂南油“冷板凳”很多年。他說,關停那幾年間也有領導跟他談過調離的事情?!白詈笪疫€是堅持回來了!我覺得我的理想和責任一直沒有完成……我不怕苦,當年選擇石油行業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一定能在這個行業里做一些貢獻?!闭f這話時,這位年輕的廠長眼里盛滿了光?!八晕以谝痪€一扎就是很多年,我知道干成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只要能干成,人生就值得了?!?/p>
為了破解油藏密碼,開發研究所的高一龍就像一名攀登者,在“斷縫體”的研究和實踐中,多年來默默地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他經常白天晚上連著干,沒有星期天,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了“斷縫體”的研究中。
在這群華北人中,像這樣坐“冷板凳”的人還有很多,孟賽、梁臣……他們一年年在海量的數據庫中“浪里淘沙”,只為尋得一輪輪“斷縫體”的突破!
“其實,我們這支隊伍多少年來打不散,跟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有關?!崩羁÷拐f,“尺子文化”和“臺燈精神”是他們特有的文化精神。面對鄂爾多斯盆地南緣如此復雜的油藏,研究人員必須像尺子一樣精細、嚴謹。而“臺燈精神”則體現的是聚焦和務實勤奮,在許多年里,采油一廠的夜晚總是映出加班的燈光……那燈光早已滲入了這群華北人的骨血里,在集智攻堅“斷縫體”的過程中,迸發出強大的動力。
面對未來,廠里讓高一龍帶領團隊,把紅河油田的122 個斷裂系統全部描述出來,這無疑又是個龐大、繁復的任務?!拔覀兪菫榱嗣寮业?,只有這樣,才能統籌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相關勘探開發部署的節奏和規模?!崩羁÷拐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