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權 王光強 宋萑
摘要 數字素養是衡量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需要。教師數字素養主要涉及數字化觀念、數字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教學、專業發展、數字倫理與責任等五方面內容。基于中小學校實際提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校本路徑:一是促進區校優質數字資源的整合與共建共享,建設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體系;二是開發具身式教師數字化研修課程,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模型和評價體系,完善教師數字化學習考核與激勵制度。
關鍵詞 教育數字化轉型;教師數字素養;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研修課程;數字生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9-0020-04
注釋:① 本文系2020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JYA001)的研究成果。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數字素養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2021年11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要求提高教師運用數字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1]2022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數字素養的結構框架和評價指標。[2]這為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導和實用的方向指引,切實體現了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在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礎作用。因此,厘清教師數字素養的概念和框架,探索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校本路徑,對于培養數字化卓越教師和推進中小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數字素養最初由以色列學者約拉姆·埃希特-阿爾卡萊(Yoram Eshet-Alkalai)提出。根據國家網信辦的定義,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3]對于教師而言,教師數字素養是指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4]有學者認為教師數字素養指教師批判性地使用設備、技術和軟件,獲取、整合與評估各類數字信息,并在此基礎上使用數字技術重組學習環境,提升課堂教學成效,進行知識創新的能力。[5]也有學者指出教師數字素養是教師在實施教學及實現職業發展過程中需具備的與數字信息資源創造和使用有關的意識、知識、態度與能力。[6]
綜合相關定義,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教師數字素養”這一概念。第一,數字素養是教師作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是教師積極接受數字化教育,主動進行數字化學習實踐的重要結果;第二,數字化觀念和數字化知識與技能是教師數字素養的基礎與關鍵,旨在服務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第三,教師數字素養的塑造過程是動態的、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此,本文認為教師數字素養是教師在數字環境中能夠秉持正確的數字化觀念,在充分挖掘數字資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一定的數字技術和手段快速有效地解決教學問題,從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與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文化素養。
為有效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培養數字化卓越教師,我們必須明晰教師數字素養的核心要素和結構框架,以建立健全新時代教師數字化學習培訓與評價體系。
關于教師數字素養框架,目前學界存在多種觀點。2017年,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簡稱ECJRC)發布了《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素養框架》,提出了六個專注于教育工作者專業活動的素養域,分別是專業參與、數字資源、教學與學習、評估、授權學習者、提高學習者的數字能力;其中,數字資源、教學與學習、評估和授權學習者是核心素養域。[7]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教師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力框架(第三版)》,明確表明教師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力包括理解教育中的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課程與評估、教學法、信息與通信技術、組織與管理和教師專業學習六大維度。[8]2022年,我國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從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和專業發展五個維度構建了教師數字素養框架。[9]此外,美國、挪威、西班牙等國家也都立足本國國情制定了教師數字素養框架,并頒布相關工作標準。
盡管各個國家或組織對于教師數字素養結構的認知存在差異,對教師數字素養的標準和要求也略有不同,但這些教師數字素養框架中所劃分的維度結構仍具有一定共性。因此,綜合相關研究成果,本文認為教師數字素養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見圖1)。一是數字化觀念,指教師對數字技術的根本看法和認知,包括對數字技術的認識、態度和價值觀等。二是數字知識與技能,指教師應該熟練掌握和運用的數字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包括使用數字工具和開發數字資源等。三是數字化教學,指教師因時制宜地使用數字技術和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發展的能力,包括數字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等。四是專業發展,指教師合理利用數字技術和資源促進自身和教師共同體專業發展的能力,包括數字化學習研修和教學研究等。五是數字倫理與責任,指教師在使用數字技術和資源的過程中要自覺遵守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以及要承擔的數字安全保護責任。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舉措。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仍處于初始階段,教師數字素養的發展尚存在很多問題,如學校數字資源不足、教師數字化觀念滯后和數字道德規范意識欠缺等。因此,中小學要立足學校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措施,塑造良好的學校數字生態,以有效提升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水平。
1. 推進區校數字資源融合共享,建設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體系
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是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必備條件。為此,中小學校需要從內外兩方面著力,逐步建設、豐富、完善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為促進教師數字化學習打好基礎。
其一,大力推動區校聯動,融合共享優質數字資源。為豐富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小學校要以區校數字化資源融合為牽引,以區域指導、學校主導、社區參與為模式,積極與學校所在地區共建共享優質數字資源,形成區校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搭建完善區校優質數字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數字資源可持續發展。區校要積極探索資源融合新路徑,打破原有壁壘,有效匯集和充分整合區域內各組織的數字資源,推動資源依法規范有序開放,實現區校優質數字資源共享的良性循環。同時強化區校合作協同,建立數字教育資源中心和教師數字化學習培訓中心,為學校教師的課程教學和專業培訓提供數字化平臺,分享優質的數字化知識與技能教學內容,以培養教師數字化觀念和思維,提高教師數字化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要精心建設區校數字化項目,深入推進學校數字化創新實踐。開發數字化項目是區校數字聯動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學校數字化建設水平和效率。對此,學校可以以培養數字化卓越教師為抓手,與所在區域聯合打造教師數字素養提升項目,制定系統的教師數字化學習培訓方案和內容,開展常態化教師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著力提高教師運用數字技術和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
其二,做好學校數字化學習體系建設和資源開發。首先,學校要基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選擇性地融通各院校教師教學發展平臺和各地區教師培訓中心等校外資源,取其精華,拓展、優化本校數字化學習資源體系建設。其次,學校要在調研了解教師學習水平和需求的情況下統籌規劃,按照層次分配策略將數字化學習資源劃分為多個層次,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方案,差異化、梯度化設計專題課程內容,并提供匹配的數字化知識與技能學習資源,以更好地滿足教師不同的學習需求,提高數字化學習效率。再次,學校要不斷拓寬優化數字化資源獲取渠道,如開發設立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網站和相關微信公眾號等,為教師數字化學習提供豐富的選擇。最后,學校還要持續完善升級教師數字化學習空間,如在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加快推進學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新型智慧教學平臺、智慧教室、虛擬教研室等,全面提升教師數字化學習實踐環境和水平。
2. 開發數字化研修課程,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
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研修課程則是教師開展數字化學習的重要支撐。為此,中小學校要重視開發教師數字化研修課程,通過構建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提升的長效機制。
其一,設計具身式數字化研修課程,提升教師數字化學習實效。中小學校可以基于具身認知理論,設計和實施具身式教師數字化研修課程,增強教師數字化學習實踐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一方面要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創設沉浸式教師數字化學習情境。在設計研修課程之前,學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數字化學習現狀,掌握教師的真實學習需求和所面臨的問題,并將其作為設計數字化研修課程內容的重要參考;在沉浸式學習情境中,教師通過研究探索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獲得有關數字化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數字技術和資源的應用開發能力。另一方面要以身體感知為導向,開展體驗式教師數字化教學活動。在研修中,學校可以借助虛擬智慧實驗室、虛擬教研室等數字空間和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使教師得以身臨其境地參與不同的教學活動,這在極大提升教師數字化學習效果的同時,也節省了教學時間和空間。此外,學校還可以嘗試將戲劇、舞蹈、太極拳等元素融入教師數字化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圍繞某一專題設計故事情節,在角色扮演和軀體活動中通過身體感知、身體表達和互動體驗等加深對數字技術的認知與理解。
其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健全完善教師數字化學習長效培訓機制。中小學校可基于知行合一和學思篤行的培訓理念,構建助力教師數字化學習的研修模式。一方面,學校要搭建線上教師數字化研修平臺,向教師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教研課程、學術會議、專家講座等學習資源,讓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開展學習,互相交流研修心得,增強數字化學習內生動力,逐步習得掌握數字化知識與技能。同時,為避免網絡研修的形式化和低效化,學校要加強教師在線數字化學習管理,實行線上研修學習檔案制度和成果導向的考核評價制度。另一方面,學校應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積極開設線下教師數字化研修專題課程,組織教師運用所學到的數字化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實踐,提升教師運用數字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水平和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制作使用線下教師數字化研修記錄手冊,對教師學習內容和效果進行量化評估,并總結分享優秀研修案例,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3. 建立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系,完善數字化學習考核激勵制度
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是學校數字化建設與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影響教師數字化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小學校要通過建立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系,及時跟蹤了解教師數字素養的具體情況,同時通過完善教師數字化學習考核與激勵制度,激發教師數字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賦能助力。
其一,構建校本化的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系。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以科學方法考查教師所應具備的適應教育數字化發展需要的知識、品格和能力,衡量教師數字化學習水平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教師數字素養評價,學校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師數字化學習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培訓質量。對此,學校首先要建立和優化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機制,注重教師數字化學習過程性評價,如可以采用積分管理等方式對教師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考核評定。在此基礎上,學校要逐步構建起科學有效的校本化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模型和評價體系。具體來說,學校可依據《教師數字素養》中的結構框架和維度劃分,結合本校教師數字化學習實際情況,確定一級和二級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指標,編制相關測評題項;然后邀請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對量表題項進行評價和篩選,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檢驗量表的信效度水平,進而形成正式的教師數字素養測評量表。
其二,完善教師數字化學習考核與激勵制度。首先,學校應建立多維度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鞭策作用。教師數字化學習考核應以提高教師數字化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有效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為目標,重視教師個體差異,綜合評估每位教師的數字化學習表現。其次,學校應建構多元激勵體系,著力增強教師數字化學習的內生動力。例如:學校可以設立榮譽獎項激勵,根據教師數字化學習表現和成效,組織開展數字化卓越教師和學習標兵等評選活動,授予教師榮譽稱號,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可以設立績效工資激勵,將教師數字化學習情況與其績效工資掛鉤,探索合理可行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可以設立崗位晉升激勵,建立教師晉升綜合考核機制,為數字化卓越教師提供更多元可選的崗位晉升途徑,拓展教師的職業晉升空間。
參考文獻:
[1][3]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2021-11-05)[2023-08-23].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331677.htm?ivk_sa=1024320u.
[2][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數字素養[EB/OL].(2022-11-30)[2023-08-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1/ content_5742422.htm.
[5] 孔令帥,王楠楠.如何發展教師數字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路徑與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23(6):56-63.
[6] 賴春,呂伯寧,龔陽.外語教學活動設計中的教師數字素養框架[J].外語界,2023(3):31-38.
[7] REDECKER C.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DigCompEdu[R].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7.
[8] UNESCO.UNESCO 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EB/ OL].(2018-10-29)[2023-08-20].https:/unesdoc,unesco.oralnotice?id=p%3A%3Ausmarcdef0000265721&gueryld=e8aDeef5-ee5b-460fbc71-2e87f009ded5&posinSet=1.
(編輯 黃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