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鋒
(廣東安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地下空間工程作為解決城市交通、商業和公共設施等方面問題的有效手段,正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下空間工程中,盤扣式鋼管支架作為一種重要的支撐體系,廣泛應用于地下商業、地下公交、地下隧道等工程中,具有快速、高效、靈活等優點。本文的研究目標是通過總結和歸納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技術的經驗和教訓,探討如何在施工過程中克服重難點,確保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同時,本文還將展望未來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技術的改進和發展方向,以期為地下空間工程的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參考。
本項目是一項地下空間工程,總共包含3 層。地面層主要為地面市政道路;地下一層主要為地面覆土層(地面管線敷設層)及綜合管廊層,其中局部區域規劃有地下公交站和配套商業設施;地下二層主要包括地下商業人行通道和新型軌道交通站廳,另有部分區域用于地下停車庫;地下三層為地下車行隧道以及新型軌道交通站臺和區間。該項目集地下商業、地下公交、地下隧道、綜合管廊與地面交通于一體。地下空間(包括地下商業及公共步行通道、地下設備房、緩沖區、出租車站廳、卸貨區和公交站廳)的總建筑面積為111001 平方米;地下車行道共計17 條,總長度約為5902 米;綜合管廊的總長度為3193 米;地面市政道路有11 條,總長度約為4371 米。
坡度≤4%時,選擇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作為首選支模體系。這種腳手架可以有效地支撐較小坡度下的梁板構件,并且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確保施工安全。在一些局部高支模需要超出盤扣支撐系統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可局部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作為補充支撐,以增強結構的穩固性和安全性[1]。
坡度>4%時,全部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支撐體系,確保足夠的承載能力來應對更大坡度下的支撐需求。在使用鋼筋彎弧工藝處理弧形壁板橫向肋,以確保施工質量和構件的精確適配。
將弧線分成若干段直線段進行搭設,保證梁按中梁支撐體系搭設,確保支撐的穩固性和適配性。確保相鄰的板支撐體系與梁支撐體系方向一致,采用鋼管進行橫向連接,以確保梁和板支撐體系連成一個整體,增強支模的整體穩固性。使用鋼筋彎弧工藝處理弧形壁板橫向肋,確保梁的曲線部分精確適配,并確保施工質量。
在遇到無法按模數進行搭設盤扣式立桿的情況下,采用扣件式鋼管進行搭設,并使用鋼管與周邊架體橫向連接,確保支撐的牢固性和穩定性。
地下環路縱向坡度>4%時,所有梁構件支模體系均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撐體系,以確保足夠的承載能力來應對更大坡度下的支撐需求。與承插型盤扣架的搭設方向一致,采用鋼管進行橫向連接,以確保梁和板支撐體系連成一個整體,增強支模的整體穩固性。
對于特大梁截面尺寸,在無法按承插式盤扣支撐體系搭設的特大梁截面情況下,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撐體系,并與相鄰的板支撐體系橫向連接,確保整體穩固性。嚴格控制材料質量,確保使用合格材料,并根據規范要求設置支撐系統的構造,以確保特大梁截面的支撐安全可靠[2]。
以上是對地下空間工程中地下環路結構坡度、走向弧度以及構件尺寸較大的施工重難點的分析,并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施工質量。這些對策將在工程實踐中得到驗證,并對類似工程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
滿足工程施工需要,模板體系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便承受新澆筑混凝土荷載和施工荷載,達到模板體系不破壞、不變形、不傾斜和不搖晃,保證各構件形狀、尺寸和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必須嚴格控制材料質量,使用合格材料,支撐系統構造要求嚴格按規范要求設置,其具體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主要構配件材料和規格要求
在開始模板拼裝前,在立柱上安放上托,托上安放下楞(Φ48×3.0 鋼管),拉線調整好標高,然后鋪50mm×100mm 厚板底上楞,間距按計算大樣及規范尺寸要求設置。在拼裝好模板后,逐塊檢查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設計,并核對模板編號與使用部位是否一致。
首先,根據建筑的邊柱或墻軸線進行引測,然后從該軸線為起點引出每條軸線,并根據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內線、邊線以及外側控制線。
用水準儀將建筑物的水平標高引測到模板的安裝位置。豎向模板的支設應根據模板支設圖來進行。
根據腳手架配置圖尺寸,將可調底座排列至指定位置。然后將標準基座的套筒部分朝上套入調整座上方,確保下緣完全置入扳手受力平面的凹槽內。接下來,依次安裝橫桿、起步立桿、斜桿和立桿,注意橫桿和斜桿的組搭方向要符合要求。最后,將U 型可調頂托插入立桿中,并通過扳手調整至所需高度。
安裝梁模板時,首先在已安裝的柱模上彈出梁位置線,并架好柱節點,開出梁豁口。然后搭設好梁底支撐架,安放梁模板和梁底板,并確保梁底板按設計要求起拱2‰。綁扎梁鋼筋后,安裝梁側板、梁對拉桿和壓腳板。對于板模板,先搭設好板底支撐架,然后安放上托、下楞,鋪上板底木楞,再安裝板底模板,并調整樓板模標高及起拱。檢查支撐是否牢固,清理模板內雜物,合格后進行預檢。
拆除模板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辦理拆除審批手續。拆除模板時,采取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按拆除順序逐層拆除,并嚴禁成片撬落或拉拆。在拆除過程中,注意設置可靠的立足點和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拆除的模板、支架和零配件等需妥善運輸并入庫備用。
拆除支架立柱時,應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拆除順序進行。先松可調托座,拆除模板和支架后,逐層向下拆除鋼管。在拆除過程中,確保作業人員站在安全地點進行操作,嚴禁站在已拆或松動的模板上。同時,設置圍欄和標志牌,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拆除區域,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3]。
對于懸臂構件和特殊情況,應根據設計規定的混凝土強度達到相應標準后方可拆除腳手架。在拆除前,應進行混凝土強度報告并經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總監審批簽字。同時,在拆除過程中,注意安全細節和防護措施,并遵循先裝后拆、后裝先拆的原則。
5.1.1 安全交底與審批手續
在施工前,必須進行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確保所有參與施工的工作人員了解相關安全規范和操作流程。施工方案中應詳細列出安全管理措施,并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總監審批簽字。此外,還需辦理安全措施的審批手續,確保施工方案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規范。
5.1.2 立足點與防護措施
在施工現場,設立可靠的立足點是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的關鍵措施。合理設置腳手架、安全網和護欄,以保護工作人員免受高處墜落和其他傷害。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合格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等,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工事故的發生。
5.1.3 特殊情況處理安全措施
面對特殊情況,如惡劣天氣、地質條件變化等,施工方應及時調整施工計劃,并制定相應的特殊安全措施。在處理懸臂構件或特大梁截面拆除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設計要求和混凝土強度報告進行操作,確保施工安全。
5.2.1 施工圖符合性檢查
在施工前,對施工圖紙進行仔細審核和符合性檢查,確保施工圖紙與實際施工相符,并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任何需要更改的地方都必須獲得相關設計和質檢部門的批準。
5.2.2 材料質量保障
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規范,并在進場前進行嚴格的材料檢查和驗收。材料供應商必須提供合格證明,并確保材料的質量符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材料必須妥善存放和管理,以防止損壞和污染。
5.2.3 參數統計與質量檢查
在施工過程中,對關鍵參數進行統計和記錄,如混凝土強度、鋼筋的直徑和數量等。定期進行質量檢查,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對于特殊構件,如梁板連接處,應進行更加嚴格的質量把控[4]。
通過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事故的發生,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要求,并最終保障地下空間工程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嚴守安全和質量標準,以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同時,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并進行持續改進,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盤扣式鋼管支架作為地下空間工程施工的重要支撐體系,在本項目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在面對地下環路結構存在坡度的情況下,我們合理選擇了梁板構件支模體系,并根據坡度大小選擇了不同的支撐方式,以確保足夠的承載能力。對于環路結構走向局部存在弧度的情況,我們采取了切分弧線段、鋼管橫向連接等措施,保證了梁和板支撐體系的穩固性。通過總結施工技術和對策經驗,并積極探索未來的改進與發展方向,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地下空間工程施工的效率、質量和安全水平,為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