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詠
(四川省達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四川 達州 635000)
在進行環境質量監測的過程中,發現環境空氣中存在的污染物會對環境中的微生物生存與代謝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及公眾的身體健康,為了改善我國空氣質量,國家先后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據調查了解,2022 年,全國PM2.5、PM10、NO2、SO2、CO、O3等污染物平均濃度相比之前明顯減少,特別是PM2.5平均濃度降低至29g/m3,種種調查結果表明這一防控獲得顯著成效,但是臭氧(O3)污染依舊呈現出每年逐漸加深的趨勢,臭氧污染防控形式依舊嚴峻[1]。根據研究發現,臭氧污染呈現出季節性和區域性兩個特點,從季節性角度分析,全國大多數地區的臭氧濃度整體上呈現出春夏季高(4-9 月份)、秋冬季低(10月-次年3 月)的特點。
臭氧自動監測儀器是一種用于連續監測和測量環境中臭氧濃度的設備,通常由以下幾個主要組成部分組成:(1)采樣系統。用于采集環境中的氣體樣品,并將其送入后續的分析部分。采樣系統可以包括氣體進樣口、氣體流動控制裝置和氣體過濾裝置等。(2)分析部分。根據所采集的樣品,使用不同的分析技術來測量臭氧濃度,常見的分析技術包括紫外線吸收法、電化學法、光學法和比色法等。(3)數據處理和顯示。將測量到的臭氧濃度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并將結果顯示在儀器的屏幕上,有些儀器還可以將數據存儲、傳輸和導出,以便后續分析和報告[2]。(4)控制和報警系統。監測儀器通常具有控制功能,可以設置測量參數和報警閾值,當臭氧濃度超過設定的閾值時,儀器會發出聲音或光信號,以提醒操作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選擇紫外光吸收法對環境控制臭氧濃度進行監測,應用Beer-Lambert 吸收定律作為理論基礎,對此總結臭氧監測公式。
光強變化公式為:
其中I0(λ)為待測氣體尚未進入吸收池之前,監測儀器測得的出射光強度,也就是初始光強;I(λ)是一定濃度待測氣體進入吸收池后由監測儀器監測到的出射光強度,也被稱為吸收光強;λ 為入射光播放,在公式中主要是波長為λ 的單色光強度;σ(λ,p,T)是氣體吸收截面(cm2/mole);C 為待檢測氣體的濃度;S 為吸收層的厚度。
但是Beer-Lambert 吸收定律的應用需要滿足一定條件,而且還會受到光學及化學的影響,因此需要對這一定律進行修正。瑞利散射和米散射是光在氣體中被吸收產生的附加現象,當入射光的波長大于造成散射的粒子的直徑時,瑞利散射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導致消光系數發生變化,并產生λ-4,因此散射吸收截面公式為:
對于米散射而言,主要考慮的是大氣中顆粒物的直徑與光的波長相等或大于波長的情況。因此,米散射也具有消光系數,其影響需要被考慮進測量結果中,公式為:
如圖1 所示,是瑞利散射和米散射兩種散射的散射強度與α/λ 關系,根據此可以修正 Beer-Lambert 吸收定律為:

圖1 光譜散射與α/λ 的關系
監測儀器監測到的兩個光強比值為:
定義D 為氣體吸光度:
可以得出:
目前研究中發現,臭氧吸收處于紫外吸收最強的Hartley 帶,尤其是250~260nm 波段的吸收截面。實際上,在對環境空氣質量臭氧監測過程中,紫外光源波長為臭氧吸收截面峰值對應的波長,采用250~260nm波段的光進行濃度測量[3]。
按照上述分析的定律,對臭氧自動監測儀器技術進行論述,其原理示:紫外光源→氣體吸收池→光電探測器→信號處理系統。
基于上述分析,在環境空氣質量臭氧自動監測儀器技術應用過程中,采用紫外臭氧分析儀,可實現連續工作,體積小,穩定性好,且有著較高的精確度,具備0/4-20mA 模擬輸出,可以與臭氧發生器、PID 調節器等組成臭氧閉環自動控制系統[4]。
1.零空氣。在測量光強度I0 時,需要提供一個零空氣樣品,即沒有臭氧的空氣,這個零空氣樣品需要與產生臭氧所使用的氣源一致,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2.采樣管線。為了避免臭氧與采樣管線發生化學反應,采樣管線通常采用惰性材料制成,如玻璃或聚四氟乙烯,這些材料不會與臭氧發生反應,從而避免了誤差的產生。
3.顆粒物濾膜。為了確保樣品中只包含氣態的臭氧,紫外臭氧分析儀通常會使用顆粒物濾膜來脫除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顆粒物。這些濾膜及其支撐物一般由惰性材料制成,如聚四氟乙烯。濾膜的孔徑一般不大于0.2μm,以確保顆粒物能夠被有效地濾除。另外,新的濾膜在使用之前通常需要在工作環境中適應一段時間(通常為5~15 分鐘),以確保其與環境達到平衡,并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第一,將儀表和校準系統直接相連,使得整個系統預熱和保持溫度48 小時,之后再進行零點標定,為確保無環境大氣被吸進多支管的排出口,需控制零壓縮空氣的流速,使其能夠超出接在輸出多支管上校準儀和分析儀的總需求量。接下來,必須先由校準儀與分析儀一起測量零空氣,并繼續檢測直至得出最穩定的響應值,一般情況下時間持續輸出控制在15 分鐘左右。完成對零空氣的采集之后,就必須調整校正儀的零點電位器至零,以保證校正儀的零點正確[5]。另外,還必須調整分析儀的零點電位器,使分析儀的零點調在距離記錄紙量程標度百分之五的水平上,方便工作人員觀測零點的偏移。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分別記錄臭氧校準儀和臭氧分析儀對零空氣的穩定響應值,將這些值作為后續分析和校準的參考數據。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操作時需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及時記錄實驗數據。如果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并進行排查。
第二,對臭氧調節器進行調節,確保其內滿量程80%的臭氧濃度。
第三,對分析儀的臭氧測量進行校準,保證80%的滿量程。同時,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操作時需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及時記錄實驗數據。如果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并進行排查。
第四,對臭氧發生器進行調整,確保其處于滿量程標度范圍中,并發生3~5 個臭氧濃度,對每一個臭氧濃度輸出值進行測定并記錄。
第五,繪制臭氧分析儀相應值(y)對臭氧濃度(x)最小二乘法的回歸曲線,即:
式中y 為臭氧分析儀響應值;x 為臭氧校準儀響應值;b 為回歸曲線斜率;a 為回歸曲線截距。a 的值<滿量程濃度值的1%,b 的值在1±0.01 范圍內,相關系數r>0.999。
經過校準的紫外臭氧分析儀可用于連續或瞬時采樣環境空氣,在采樣時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調整參數并將儀器正確安裝在適當位置,接通電源,先預熱1 小時,待儀器穩定之后,連接臭氧采樣管線,實施現場測定工作,記錄臭氧濃度。
4.3.1 CPU 操作
紫外臭氧分析儀的CPU 是儀器的核心控制單元,負責控制和協調各個部件的工作。在電子操作中,可以通過CPU 進行測量參數的設置、校準儀器、啟動和停止測量過程等操作,通過儀器上的操作界面或按鍵,用戶可以與CPU 進行交互,并通過操作指令實現相應的功能。
4.3.2 光具座操作
光具座是紫外臭氧分析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子操作中,需要保證光具座的正確安裝和對齊,通常,操作人員需要按照儀器的要求,將待測樣品放置在光具座上,確保樣品與儀器的光學路徑良好對齊,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4.3.3 氣路傳感器板操作
氣路傳感器板是紫外臭氧分析儀中負責檢測氣體樣品的模塊,能夠檢測限流孔上有待測氣體的絕對壓力,用于臭氧濃度計算中。在電子操作中,需要確保氣路傳感器板的正常工作,包括檢查氣路通道是否暢通、傳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等,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情況,需要及時進行維護和修復,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3.4 主板操作
主板是紫外臭氧分析儀的核心電路板,承載著信號處理、數據傳輸和儀器控制等功能。在電子操作中,主板的操作主要是通過CPU 進行控制和監測,操作人員無需直接對主板進行操作,而是通過與CPU 的交互來實現相關功能,例如設置測量參數、校準儀器、啟動測量過程等。
臭氧=2.141×C
其中C 為空氣中臭氧的濃度(ppm),2.141 是臭氧濃度(ppm)換算為標準狀態下質量濃度(mg/m3)的換算系數。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可以采取以下換算系數。
(1)0℃、101.32kPa 條件:1ppm=2.141mg/m3;(2)25℃、101.32kPa 條件:1ppm=1.962mg/m3。
總之,環境空氣質量臭氧自動監測儀器技術的發展對于保障人們的健康和改善環境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臭氧監測儀器的性能和精度得到顯著提高,監測過程也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盡管當前采用的各種監測分析儀器的型號不同,但是大多數都是采用紫外吸收法進行臭氧濃度測量,只要明確臭氧監測理論基礎、臭氧監測理論模型、臭氧監測儀器測量方法及相關參數、試劑及管線,進一步研究環境空氣質量臭氧自動監測儀器技術應用步驟,從自動臭氧檢測儀器校準、采樣、電子操作、計算等過程中,確定臭氧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