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淑娟

攝影:方潔
汪曾祺先生說,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他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是的,逛農貿市場就是逛生活。而生活就是教育。為推進“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走深走實,創新家庭教育支持形式,豐富家庭教育內容,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婦聯依托天旺路農貿市場打造了集家庭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為一體的教育基地,開展“我是小攤主”活動,打造“親子小課堂”,為農貿市場經營戶和周邊群眾的家庭教育加油賦能。

攝影:方潔
9 月9 日上午8 點多,記者來到天旺路農貿市場,市場里熱鬧非凡,居民們為周末豐富的餐桌忙碌采購著。走上二樓,迎面看到一個掛有“麒麟街道青少年勞動教育社會實踐點”的攤位,幾個孩子正手忙腳亂地擺放著蔬菜,攤位上菜品豐富,茄子、土豆、黃瓜、生姜、四季豆……甚至還有幾張卡通小貼紙。看到有人來,孩子們興奮起來,又有些緊張:“阿姨,我們的菜又新鮮又便宜,快來買呀。”“冬瓜1.5元1斤,茄子2元1斤。”
這個特殊的菜攤時不時吸引買主駐足,你買兩斤黃瓜,我買幾個茄子,卡通貼紙則成為跟隨家長買菜孩子的最愛,1 元買好幾張,很是心滿意足。賣菜和買菜孩子可愛的笑臉,成為菜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攤主助力勞動教育大實踐。據江寧區麒麟街道婦聯副主席蘇金花介紹,開展“我是小攤主”活動,家長帶孩子擺攤設點,進行勞動體驗,既讓孩子體驗勞動的價值與意義,體會父母掙錢的不易;也引導家長多角度看待孩子成長,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據了解,活動從2022 年8 月開始以來,已經開展近30場,吸引轄區內近200個家庭參與。
對于曾多次帶孩子參加社區活動的居民陳小臘來說,孩子參加“我是小攤主”活動,有著與眾不同的收獲。她發朋友圈說:“從一開始的社恐,不好意思開口,到后來慢慢學會吆喝喊價議價稱重找零,再到后來的社牛,嫌錢給少了與顧客討價,與陌生人交流毫無障礙。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體會到賺錢不容易的小寶貝們紛紛將擺攤所得的收入,作為愛心款捐給轄區內困境婦女兒童。”
自從2021 年11 月天旺路農貿市場成立婦聯后,麒麟街道婦聯通過這個陣地,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家教指導活動,讓市場經營戶和轄區家長體驗觸手可及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攝影:東籬
線上,建立“麒麟街道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微信群,適時推送科學家教相關課程,回答家長育兒困惑,為家長賦能,助力家長成長,形成互幫互助、共建共享的良好家庭教育氛圍。線下,利用會議室閑置空間打造“親子小課堂”,發放生活教育宣傳冊,開展“父母成長”主題沙龍,組織家庭關系小組活動,針對性解答家長家庭教育困惑;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協調周邊資源,將轄區幼兒園、學校、愛心商戶、街道相關部門等四十家單位納入家庭教育聯盟,共同開展主題活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暑假期間,“孩子去哪兒”是很多家長煩惱的事。農貿市場的“親子小課堂”此時就發揮了積極作用。課堂發展一批專業老師、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服務,不僅輔導孩子們做功課,還開展各種興趣活動,孩子們做手工、學畫畫、下象棋,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假期生活豐富了,家長憂心化解了。
街道婦聯堅持“活動有結束時,而對家長的支持沒有終止”的理念,注重對家長在親子活動中表現出的不當觀念、行為進行及時指正,共性問題通過微信群進行討論,用身邊人身邊事激發家長思考,引導家長根據孩子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個性問題則個別交流給予建議,同時定期邀請優秀家長總結分享家教經驗,以此幫助家長樹立科學家教理念,掌握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比如,“我是小攤主”勞動實踐中,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把菜帶來,再怎么帶回去;有的孩子因羞于吆喝而賣不出菜,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不愿意參加以后的活動。街道婦聯在微信群里轉發培養孩子逆商的文章,大家分享好的經驗、遇到的困惑、參加活動的感受等,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強大孩子心理。
持之以恒地開展家庭教育支持行動,不僅提升了婦聯家庭教育工作影響力,還給農貿市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獲。天旺路農貿市場副主任、農貿市場婦聯主席孫歡說,市場對內增強了凝聚力,對外則提升了吸引力。以前,周邊的家長不知道天旺路市場在哪,現在主動帶著孩子來體驗勞動教育、買菜,給市場增添了不少人氣。
從居民小區到農貿市場,是麒麟街道婦聯推進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所做的一次有益實踐。今后,麒麟街道婦聯將不斷探索、推進,逐步實現家長在哪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就在哪里,讓社區家長充分體驗到“家門口”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