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奇志 譚貴紅 黃 強 徐符凱 潘成林
(重慶市沙坪壩區中醫院,重慶 400030)
腰痛是因內傷、外感、跌打損傷導致腰背部氣血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或腰背部失于濡養而引發的腰脊部位疼痛。病位在腰府,最主要的病機為筋脈痹阻,腰府失養,初起多屬實證,風、寒、濕、熱或跌打損傷引起,久病多以腎虛為主要表現[1]。腰痛在中醫學中常分為寒濕腰痛、濕熱腰痛、瘀血腰痛及腎虛腰痛。寒濕腰痛是臨床腰痛的常見證型,多由感受風寒,或長居潮濕,衣著冷濕,以致風寒濕邪由肌膚經絡下流腰腎,使經絡壅塞,氣血不暢,不通則痛,發為腰痛。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每遇陰雨天或感寒后加劇,痛處喜溫,體倦乏力,或肢末欠溫,食少腹脹等為主癥。現代醫學治療該病多采用局部封閉、口服抗炎止痛藥、物理療法、功能鍛煉、手術等治療。中醫學治療該病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中醫理論體系指導下中藥的內服與外用相結合治療寒濕腰痛,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為該病的治療開啟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中選用的薏苡仁湯出自《類證治裁》,其主要功效為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筆者在此方的基礎上聯合具有溫通經絡、除弊止痛功效的中藥封包[2]治療寒濕腰痛,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擬定;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擬定[4]。納入標準:年齡25~65 歲;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愿意長期口服中藥湯劑;病程4 周及以上,入院時遵醫囑規律服藥,出院后愿定期復診,堅持治療;神志正常,言語清晰,行為配合;自愿參加臨床試驗,同意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嚴重的心衰(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Ⅱ~Ⅳ級)者;嚴重的肝損害(ALT 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急性感染(血白細胞計數≥10×109/L,超敏C 反應蛋白≥10 mg/L)者;甲狀腺功能障礙、腎上腺疾病、腫瘤病史者;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病情變化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中醫院就診的寒濕腰痛患者120 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病程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口服薏苡仁湯加中藥封包治療。薏苡仁湯組成:薏苡仁30 g,蒼術10 g,羌活10 g,獨活10 g,防風10 g,麻黃6 g,桂枝10 g,制川烏10 g,當歸10 g,川芎10 g,干姜6 g,甘草6 g。每日1劑,加水500 mL,煎至200 mL,早、中、晚3 次分服。由本院煎藥機統一熬制。中藥封包組成:吳茱萸100 g,紫蘇子70 g,白芥子70 g,萊菔子70 g。1 周1 劑,加熱熱熨,每日2 次。4 周為1 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口服右旋酮洛芬腸溶片(湖北安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67)加中藥封包治療。右旋酮洛芬腸溶片(芬利)規格:12.5 mg,10 片服用方法:12.5 mg,口服,每日3次。4周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日本骨科協會評估量表(JOA)下腰痛評分。主觀癥狀共9 分,臨床體征檢查共6 分,日常活動受限度共14 分,總評分最高為29 分,最低0分。分數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分數越高,表明腰部功能及生活質量越好。2)實驗室檢驗指標。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空腹靜脈血,檢查血沉(ESR)和C 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情況。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痊愈:腰痛癥狀完全消失,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腰部活動,勞動力恢復正常。顯效:腰痛癥狀緩解明顯,基本能夠完成腰部活動。有效:腰痛癥狀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腰部活動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效:腰痛癥狀及其他癥狀無明顯變化。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符合正態分布且滿足方差齊性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秩和檢驗,多個時間點測量的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評分采用單因素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多個時間點之間的比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ESR、CRP 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ESR、CRP 水平明顯下降,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SR、CRP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SR、CRP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同時間段比較,△P <0.05。下同。
CRP(mg/dL)16.02±1.21 2.08±1.16*△16.05±1.22 11.53±1.99組 別治療組(n=60)對照組(n=6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ESR(mm/h)24.29±2.21 6.88±3.07*△23.90±2.29 18.51±3.92*
2.3 兩組治療前后JOA 評分比較 見表4。治療組在治療后JO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分,±s)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60 60治療前9.92±1.45 10.00±1.44治療后1周21.15±1.83*△15.19±1.42*治療結束26.54±1.58*△22.54±2.91*治療后1月26.92±1.44*△23.15±2.41*
腰痛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公共健康問題,成人發病率在12%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產生巨大的經濟成本和社會醫療負擔。臨床上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多將該病劃分為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范疇,是指沒有特定原因腰背部疼痛,約占下腰痛的30%~40%。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對該病具有很大的嚴重性和長期性,如焦慮、抑郁、社會階層低、失業等因素都會導致和加重腰痛的發生[5-6]。因人口的增加和老齡化的到來,腰痛導致的致殘率也逐年增加,據國外研究表明,腰痛是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會經歷的癥狀,大約8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會受到影響,44%~78%的患者會在1年內復發[7-8]。
現代醫學中腰痛的范疇十分廣泛,如有“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等西醫病名,均歸屬在腰痛范圍[9]。腰痛一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10],從人體經絡學說的角度對各經脈的腰痛特點和針刺治療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巢元方認為,先天之本虧虛,易遭受外感邪氣的侵襲,導致腰痛的發生。孫思邈認為腰痛有五辨,歸納為腎精虧虛、風邪侵襲、外傷跌撲、久居寒地等。《丹溪心法》將腰痛的發病因素歸納為瘀血、外傷、痰積、濕熱等。本病多為虛實夾雜,實證為外邪風寒濕熱、痰凝血瘀氣滯,虛證多為真陰不足、氣血虧損。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首當分辨虛實。古代醫家對腰痛的病因病機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完善,讓后世醫家對腰痛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臨床治療腰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寒濕腰痛屬于中醫學“腰痛”“痹證”等范疇,多以散寒除濕、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11-12]。本研究中的薏苡仁湯出自《類證治裁》,方中薏苡仁除濕、利痹;蒼術、防風、羌活、獨活祛風;當歸、川芎補血活血;麻黃、桂枝溫經散寒除濕;生姜、甘草調和諸藥,健脾和中,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散寒通絡之效。中藥封包是將中藥放在袋子里加熱后對腰背部進行熱熨,藥力和熱力的結合,以皮膚毛細血管為通路,直達病所,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功效,快速緩解癥狀[13-1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服用完薏苡仁湯后出現1例腹瀉,大便稀,對照組出現3 例惡心,腹痛不適,兩組研究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薏苡仁湯聯合中藥封包在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改善患者ODI評分、總有效率上均優于對照組。ESR和CRP是機體存在炎癥反應的體現[17-18],本研究中薏苡仁湯聯合中藥封包在降低ESR和CRP水平上明顯優于對照組。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制川烏所含的苯甲酰烏頭原堿等成分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這說明薏苡仁湯治療腰痛可能與抑制其機體的炎癥反應有關。
綜上,薏苡仁湯聯合中藥封包治療寒濕腰痛,二者配合,內外同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背部功能,抑制機體炎癥反應,臨床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