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鑾,皮勁松,田紹恩,譚國輝,唐紅春,吳 艷,黃 濤,申 杰,孫 靜,梁振華,張 昊,付 明,杜金平,王秀軍
(1.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動物胚胎工程與分子育種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430064;2.來鳳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湖北來鳳 445700;3.來鳳縣剪家堡生態養殖家庭農場,湖北來鳳 445702)
來鳳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為鄂湘渝邊區結合部,是三省市的“窗口縣”,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其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溫潤多變的獨特地理環境,創造和繁衍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無數珍貴的生靈及特有的動植物,來鳳酉水雞就是其中之一。來鳳酉水雞是湖北省新發現的9 個疑似家禽新資源之一[1],以抗逆能力強、適應性好、蛋味純正、肉湯鮮香、滋補性強等優點而深受人們喜愛。但是,人們對其種質資源特性知之甚少,需要科學評價其種質資源,深度挖掘其特征特性。在湖北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辦公室的組織下,本研究深入開展來鳳酉水雞遺傳資源調查工作,參照陳偉生[2]的測定方法,對來鳳酉水雞的形成歷史、分布狀況、外貌特征和主要生產性能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分析測定。來鳳酉水雞主要產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酉水河沿岸的翔鳳鎮、綠水鎮、漫水鄉、百福司鎮等特定的生態環境中,來鳳縣其他各鄉鎮及酉水河沿岸周邊地區也有分布。來鳳酉水雞產區的自然群體規模超過50 000 羽。
來鳳縣位于東經109°01′—109°24′,北緯29°06′—29°41′,地處中國武陵山區腹地,湖北省西南部,為鄂湘渝邊區結合部,地域南北狹長,北半部東西稍寬,南半部東西扁窄,呈櫟樹葉形。武陵山余脈分南北兩支成鉗型走向橫貫全縣,酉水河沿東部由北向南流經縣域。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群山綿延,東南部多盆地平壩,全縣最高海拔1 621.3 m(大河鎮天山坪大尖山),最低海拔339.9 m(百福司鎮金龍灘,原稱雞籠灘),平均海拔681.8 m,縣城海拔458.3 m,海拔800 m 以下的低山平壩占全縣總面積的78%。多樣化的地貌類型,使來鳳縣大體構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整個縣域內,氣候、土壤具有十分明顯的垂直分異和局部差異,帶來了復雜多樣的土地資源,使來鳳縣這塊小范圍地域,適宜種植相當于平原地區跨緯度20°以上,東西距離1 000 km 地域的作物種類,為眾多的生物種群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適生環境,為農林牧漁特多種經營、發展立體農業進行綜合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場所[3,4]。
來鳳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型山地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寡照多霧,濕潤多陰,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氣候立體特征明顯,河谷炎熱,山地涼爽,垂直分異突出,“低山稱谷,高山圍爐”,境內氣候溫暖濕潤,小氣候環境多樣,土地肥沃,適合多種植物生長,并形成與氣候相適應的多種植被類型,即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在高山隨著海拔遞增分別為北亞熱帶常綠落葉混交林帶、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林帶和寒溫帶針葉林帶。縣境內溪河縱橫交錯,森林密布,有利于動物生長繁殖,動物種類繁多[4]。
來鳳縣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第一個土家族自治縣[5],是土家族文化重要發祥地,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養雞歷史悠久,當地農民家家戶戶養雞,習慣小群散養土雞,偏好黑底黃花羽公雞、母雞,自選、自繁、自養、自育冠大、青喙、青脛,且頭、尾兩端翹的雞種。經過長期進化、自然選擇和群眾馴養,逐漸形成了適應性廣、生活力強、善攀崖巖、特色鮮明、生產性能優良、遺傳性穩定、外貌辨識度高的地方雞遺傳資源。2021 年12 月,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專家小組赴來鳳縣漫水鄉等地實地考察地方雞資源,發現該雞種具有青喙、青脛、頭翹、尾翹等典型特征,自繁自養,無外來品種雜交,有一定群體規模,符合特色地方雞品種資源條件,并將其命名為“來鳳酉水雞”,又稱阿塔峽雞、阿塔峽土雞[6]。
來鳳酉水雞體型中等,結實緊湊,體態清秀,頭高昂,尾羽發達,具有“兩青兩翹”的外貌特征,喙和脛青色,頭和尾兩端翹,呈U 字形,全身羽毛以黑色為主,頭、頸、肩、背部有金黃羽,呈“黑羽黃花”特征,單冠,冠齒6~9 個,冠、肉髯、耳葉紫黑色,虹彩銅黃色,青喙,烏皮,青脛,四趾。雛雞全身絨毛以黑色為主,頭頸部羽毛黃褐色,腹部羽毛灰色。
根據2021—2022 年來鳳酉水雞保種群飼養資料,統計來鳳酉水雞不同生長階段體重情況,結果見表1。表1 顯示,來鳳酉水雞公雞、母雞平均初生重為(35±3)g,公雞14 周齡、母雞16 周齡體重超過1 000 g,20 周齡公雞體重超過1 800 g、母雞體重超過1 400 g。

表1 來鳳酉水雞不同生長階段體重 (單位:g)
2022 年3 月,測定60 羽(公、母各30 羽)43 周齡來鳳酉水雞體重和體尺,結果見表2。表2 表明,43周齡來鳳酉水雞公雞體重為(2 315±244)g,母雞體重為(1 614±167)g;公雞體斜長為(21.23±1.82)cm,母雞體斜長為(18.72±1.04)cm;公雞脛長為(10.65±0.96)cm,母雞脛長為(8.92±0.73)cm。

表2 43 周齡來鳳酉水雞體重和體尺
2022 年3 月,測定60 羽(公、母各30 羽)43 周齡來鳳酉水雞的屠宰性能,結果見表3。由表3 可見,來鳳酉水雞公雞、母雞的屠宰率分別為87.33%±7.92%、88.15%±8.11%;腿肌率分別為26.72%±2.35%、22.89%±1.98%;胸肌率分別為16.59%±1.46%、17.44%±1.49%。

表3 43 周齡來鳳酉水雞屠宰性能
2022 年3 月,收集43 周齡來鳳酉水雞新鮮雞蛋60 枚,測定蛋品質,結果見表4。表4 顯示,43 周齡來鳳酉水雞平均蛋重為(46.4±3.9)g,蛋形指數為1.34±0.05, 蛋黃比率為34.07%±3.62%,蛋殼顏色以淺褐色為主,少量淺綠色。

表4 43 周齡來鳳酉水雞蛋品質
來鳳酉水雞與江漢雞等相鄰或相近的9 個地方雞品種的區別見表5,湖北的江漢雞、洪山雞,湖南的桃源雞、黃郎雞,貴州的竹鄉雞,重慶的大寧河雞,安徽的黃山黑雞,云南的尼西雞以及江西的東鄉綠殼蛋雞的相關信息與數據均引自《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7]。由表5 可知,來鳳酉水雞的體型外貌、體重、蛋重等性狀都與江漢雞等9 個地方雞品種存在明顯區別,具有自身品種特性,獨具特色。

表5 來鳳酉水雞與江漢雞等相鄰或相近地方雞品種的區別
采取建設保種場、劃定保護區的方式開展來鳳酉水雞活體保種,建立兩級繁育體系,以保持來鳳酉水雞資源的特征特性不丟失,重點保護來鳳酉水雞“兩青、兩翹”特征及肉蛋品質優良、抗逆能力強、適應性好等特性,并保存來鳳酉水雞的優良基因,維持基因頻率基本不變,保持來鳳酉水雞遺傳性能穩定。規范養殖,充分發揮來鳳酉水雞的遺傳潛能,并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傳統養殖模式,保持來鳳酉水雞產品優良品質,打造“小群體、大規模”格局,發展庭院經濟,形成產業經濟帶。
首先,在保種場進行該品種選育,其目的是選優復壯,主要內容包括生長發育、產蛋性能等,提高生產性能。其次,開展新品系選育,家系選擇與個體選擇相結合,傳統選育方法與現代生物育種技術聯合,主要選育指標包括毛色等外貌特征及生長速度、料肉比、屠宰率、產蛋數等性狀,在保持來鳳酉水雞的特征特性與優良品質基礎上,培育優質、高效、抗逆的專門化新品系。
來鳳酉水雞外貌特征明顯,特色鮮明,特點突出,體型中等,具有耐粗飼、生活力強、善攀崖巖、有就巢性、適應野外放牧飼養等特點,產蛋和產肉性能穩定、蛋品質風味純正、雞湯鮮香。但其生長速度較慢,產蛋量較低,養殖效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系統開展來鳳酉水雞資源種質評價及精準鑒定、挖掘其遺傳潛力,重點提高蛋用、肉用生產性能,提升養殖效益。
農業種質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8,9],來鳳酉水雞是新發現的地方雞資源,獨具特色,對中國優異種質資源保存和創新利用,以及培育更多地方雞新種質用于應對豐富多樣的未來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其保護利用與市場開發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