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劉欣苑,周榮攀,禹 猛,李 贊
(1.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電分公司,西藏山南 856200;2.武漢中科瑞華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 430061)
試驗設置9、12、15、18 ℃4 個溫度試驗組,每個溫度組設3 個平行,每組放入受精卵1 000 粒。每組的溫差為±0.5 ℃。為防止溫度突變對胚胎發育產生不良影響,采取逐步升、降溫的方法,升(降)溫速度為0.5 ℃/h,達到設計溫度后保持恒溫。定期觀察并記錄各組溫度及胚胎發育情況,仔魚半數孵出時,計算其孵化時數和積溫,全部孵化后計算孵化率。孵定每天觀察受精卵孵化情況,剔除死卵并記錄死亡數量。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 和SPSS 19.0 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can 多重比較來檢驗各組間的顯著性水平;采用OriginPro 9進行繪圖。試驗數據統一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
式中,V=1/N,為發育所需時間的倒數;N為發育所需時間,h;T為孵化溫度平均值,℃;n為數據組數;C為生物學零度,℃。
K=N(T-C)
式中,K為有效積溫,℃·h。

圖1 黑斑原胚胎孵化時間與溫度的關系

圖2 黑斑原胚胎孵化率與溫度的關系
表1 不同孵化溫度下黑斑原胚胎發育的有效積溫

表1 不同孵化溫度下黑斑原胚胎發育的有效積溫
設計溫度//℃9 12 15 18實際平均溫度//℃9.2 12.5 14.6 18.2孵化時間//h 338.0 253.0 204.5 162.0有效積溫//℃·h 2 662.93 2 799.10 2 691.96 2 715.71
外界環境因素對魚類胚胎發育有重要的影響,其中溫度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同魚類的生境不同,最適胚胎發育溫度也有區別。白斑狗魚的最適胚胎發育溫度在14~16 ℃[8],海水青鳉的最適胚胎發育溫度為28 ℃左右[9],松江鱸的最適胚胎發育溫度在10~11 ℃[10]。本研究表明,黑斑原的最適胚胎發育溫度在12~15 ℃,在此溫度條件下,黑斑原
胚胎的存活率最高,孵化時較短,初孵仔魚狀態最好。這與黑斑原自然產卵的環境因素有關,雅魯藏布江常年水溫在1~16 ℃,每年5—6 月水溫為11~15 ℃[1],而5—6 月正是黑斑原的繁殖季節。9~18 ℃時黑斑原均能孵化出膜,在該溫度區間內,黑斑原胚胎發育時間與溫度呈負相關,即隨著水溫升高,孵化時間變短。這與海水青鳉、黃姑魚、日本鰻鱺和白斑狗魚胚胎發育時間與溫度的研究結果一致[8,9,11-13]。溫度對胚胎孵化的進程進行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孵化酶的分泌與活性,而魚類受精卵的孵化主要依靠胚胎扭動及孵化酶催化[14,15]。在溫度為9.2~14.6 ℃,隨著溫度升高,黑斑原胚胎的孵化率逐漸升高,孵化時間降低,這表明孵化水溫逐漸接近黑斑原孵化酶的最適溫度。雖然提高溫度可以縮短胚胎發育時間,但可能對魚類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副作用[16]。因此,在人工繁殖過程中,應遵循自然規律,將黑斑原的繁殖孵化水溫保持在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