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江 諶凌飛 姚珂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現狀以及當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情況,闡述培訓的過程要求,即明確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及形式、明確培訓過程、測評培訓效果,并提出培訓實施建議。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 助人能力培訓 培訓流程 慕課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4-0086-05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加頻發。為了更好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各高校也大都成立了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然而筆者在大量實踐中發現,由于大學各院系缺少相應的培訓手段及標準,導致朋輩心理輔導隊伍難以發揮大的作用。探討如何在短期內將一批非心理學專業學生培養為具有良好輔導態度、基礎心理輔導技能和責任感的朋輩心理輔導者,如何將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組織好、培養好、使用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保障校園安全穩定和培育大學生積極心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研究結合前期心理輔導隊伍培訓實踐,探討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的內容與流程設計,以期有效促進新時代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一、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現狀
(一)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組成及特點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是指一支由學校心理社團成員、學院心理工作站成員、年級心理部長、班級心理委員及宿舍心理聯絡員組成的開展朋輩心理育人工作的大學生心理輔導隊伍,其中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聯絡員是主要且重要的組成部分。心理委員是指學校各班級設立的班級心理工作的負責人,即班級心理委員,其最早于2004年在天津大學試行,隨后被各高校效仿。其主要負責觀察班級范圍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本班同學提供基礎的心理援助。宿舍心理聯絡員指以宿舍為單位設立的心理工作負責人,其工作職責是及時發現、干預宿舍心理危機,調和宿舍關系,搭建學校心理機構和宿舍之間的橋梁。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聯絡員相輔相成,他們可深入到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全方位地預防、干預學生突發性重大心理危機,助推構建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校園。
大量實踐表明,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具有普及性強、深入面廣的特點。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與其他學生之間在年齡、生活習慣、所承受壓力等方面相似性極大,且相較于教師團隊,其與學生在日常交流方面更為頻繁,能更好地把握、理解、疏導學生的由日常學習、校園生活等方面帶來的壓力。朋輩心理輔導隊伍能深入到學生群體內部,與朋輩共同學習和生活,比較深入地了解同輩,能及時發現并干預同輩存在的心理問題,能利用宿舍、班會等特殊場所與有心理問題的同輩進行深入交流并疏導,在早期預防、中期應急、后期安撫中發揮極大作用,有效構建和諧友愛宿舍關系、弱化宿舍矛盾。但是,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絕大部分不是心理學專業學生,缺乏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及手段,難以對求助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援助。有一些成員由于對心理工作者的職責及重要性缺乏了解,在開展具體的心理工作時缺乏責任心,不能很好地幫助求助學生化解負面情緒及其他心理問題,也不能及時反饋,難以擔負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的工作責任。
(二)部分朋輩心理輔導員的知識水平較低
朋輩心理輔導網絡對學校預防學生重大心理危機、提升學生幸福感起較大的作用。但由于朋輩心理輔導隊伍中的學生大多數未曾系統地接受過心理學教育,缺乏心理學知識,不具備心理學專業輔導意識與技巧,一般很難很好地履行職能,因此他們非常需要更為專業的心理理論知識學習和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訓練。筆者調查發現,許多學校直接從未曾學習過任何心理學知識的零基礎的學生中選拔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并把它當作一般的班級管理成員看待;有的學校只是簡單地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進行一次性的基礎輔導和簡單的訓練,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進行基礎性學習和訓練,大多數學校未建立比較完善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機制和標準。總體上看,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的知識水平較低,以致輔導效果差強人意。筆者經過大量實踐發現,朋輩心理輔導員如果沒有具備基礎的心理學知識,不掌握必要的心理助人技術和心理干預方法,那么很難有效干預有心理問題或有心理問題傾向的朋輩,也不能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問題,因此對朋輩心理輔導者進行系統培訓極為必要。朋輩心理輔導者只有參加了系統培訓后,了解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工作技能,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當中,當好朋輩心理輔導員。因此學校要建立和完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機制,制定規范的培訓標準,用制度化建設、標準化培訓來保障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持續有序、科學有效地開展。
二、當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情況
(一)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主要方式
心理委員崗前培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何讓一群沒有心理學專業知識背景的學生在短期內初步了解,并且能很快上手心理輔導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尋找最佳的培訓方式,例如體驗式教學法、心理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但更多高校則采取心理委員慕課培訓的方式。心理委員慕課培訓是在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的帶領下,于2017年開始實施的培訓方式,由包括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21所高校29名專業教師錄制了14個不同專題的心理委員基礎知識能力培訓課程。學生可以在“毫末心委工作平臺App”上免費觀看學習。學生一般在心理委員、宿舍聯絡員、各學院心理工作站的帶領下觀看相關視頻,完成課后習題,達標后申請并獲取“高校心理委員MOOC培訓合格證”。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也是高校采用比較多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方式,效果較好。
(二)慕課培訓平臺內容比較陳舊
心理委員慕課培訓視頻及相關課后習題自2017年初步完成后至今少有改動,雖然其視頻所展現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心理委員解決大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又會面臨新的問題,諸如內卷、就業等帶來的心理壓力,尤其在疫情期間,長時間的封閉學習和生活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新增不少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癥明顯增多,因此出現了一種我們稱之為“疫期心理綜合征”的心理問題。但是過去的培訓視頻卻沒有有關“疫期心理綜合征”的內容,與現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無法對接。這些比較陳舊的視頻已經不足以幫助心理委員在工作中完全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另外,心理委員慕課培訓課后習題部分也較為陳舊。部分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找到相關答案,并沒有對課后習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難以取得培訓預期的效果。課后習題答案提前流出,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及時得到答案,但另一方面也會讓更多學生失去參加培訓的興趣。這種在未經認真觀看視頻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抄答案的練習、“完成”培訓的方式,讓培訓變成一種收效甚微的形式。因此,“高校心理委員MOOC培訓合格證”也就成為一種沒有多大含金量的“水”證。
(三)培訓方式單調且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純
筆者調查發現,單純的慕課培訓方式難以讓學生的相關技能得到較大的提升。大部分心理委員及宿舍聯絡員表示,單純的觀看慕課視頻的培訓形式枯燥、單調,難以專心學習下去。這種灌輸式的培訓缺少對話交流與互動等環節,缺乏課堂中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遇到的問題很難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學習興趣和熱情逐漸喪失。筆者同時發現,部分學生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同輩解決心理問題,而是因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或者出于更多功利性的目的。他們沒有意識到朋輩心理輔導的重要性,不了解心理委員及宿舍聯絡員的責任及義務,心中難以建立起自助他助的責任感。單一的培訓環境、不端正的學習態度以及功利性極強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很難保持良好的狀態,很難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他們在長時間的單調的培訓中也就逐漸感到疲憊,出現敷衍培訓的現象。因此,培訓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培訓過程缺乏執行標準
學生心理輔導工作者培訓問題一直為眾多高校所關注,尤其是心理委員慕課培訓推出后,各高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心理委員慕課培訓,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筆者總結前期開展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的經驗,發現由于在具體培訓過程缺乏執行標準,培訓的設計人員不了解培訓中各個環節的意義及作用,導致培訓過程中缺少部分必備環節,培訓結果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因此,研究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標準化,對現有的心理委員慕課培訓平臺進行改革、優化培訓流程極為必要。培訓內容應當符合時代要求,能夠反映、解決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培訓流程應該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習慣,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且具有專業特色性;培訓結果應該能反映受訓者是否具有勝任心理委員或宿舍聯絡員的能力及態度。這樣才能構建高質量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促進構建和諧友善的校園環境。
三、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的過程要求
筆者通過近5年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成果分析發現,朋輩心理輔導培訓目標應當依照三個維度,即情感、知識、技能來設計。在充分利用現有高校心理委員慕課培訓資源的基礎上,要想使朋輩心理輔導發揮最大作用,培訓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培訓目標
朋輩心理輔導隊伍主要包含心理委員及宿舍心理聯絡員兩個部分,針對不同的群體應有不同的培訓目標。宿舍心理聯絡員的培訓目標主要是使學生在培訓過程中學會維系宿舍關系、緩解宿舍矛盾的方法和技巧,具備感知宿舍成員心理危機的能力,在其心中樹立自助、他助的意識。心理委員應在寢室心理聯絡員的基礎上明確心理委員基本職責、掌握心理委員四大基本能力、形成較強的責任意識。
(二)設計培訓內容及形式
第一,培訓內容:朋輩心理輔導基本能力。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成員應具備四大基本能力,即輔導基礎素養、宣傳教育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干預問題能力。培訓內容要圍繞賦能朋輩心理輔導者零基礎快速成長目標而設計,具體而言,就是根據能力要求設計四大培訓板塊。第一板塊是基礎素養賦能板塊,包含明確角色定位、知曉崗位職責、樹立專業輔導意識、具備良好心理健康素養等;第二板塊是宣傳教育能力賦能板塊,包含學習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掌握并分享常用心理輔導專業資源、學會設計與組織心理主題教育活動等;第三板塊是發現問題能力賦能板塊,包含知曉心理異常與心理危機信號、特殊場景問題模擬分析技能等;第四板塊是解決問題能力賦能板塊,包含掌握心理輔導的常用技巧、談心談話技巧訓練等內容。
第二,培訓形式。培訓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慕課培訓。心理委員慕課培訓主要依照傳統的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培訓,即學生在微信上關注“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公眾號,并在“毫末平臺”上進行相關的視頻觀看學習。二是線下專項培訓。這是心理委員慕課培訓之外的其他心理知識培訓,這種培訓主要由相關培訓發起組織自行整合學?,F有心理知識資源、篩選出與本校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較為緊密的心理知識、自行編寫心理自助必備知識手冊進行授課。它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與大學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輔導知識。
(三)明確培訓過程
培訓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如下。
一是培訓初期。由培訓發起組織在各年級范圍內進行構建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專業化的重要性宣講,使學生初步了解心理輔導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助己助人的責任意識,然后按照全員參與朋輩心理輔導的原則招募朋輩心理輔導學生。
二是培訓中期。需要建立監督及答疑督導機制。監督機制即通過采取打卡、抽查等辦法對學生進行學習進度督促,以有效避免學生在培訓中期出現懈怠、敷衍等情況。答疑督導機制即通過邀請專業的心理學教師擔任朋輩督導,對學生進行實時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學生相關問題,糾正學生學習誤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是培訓后期。在完成所有培訓內容后,需要使用相應的測評工具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測評,并建立獎勵機制,對學習效果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如頒發合格證書等。
(四)測評培訓效果
培訓效果測評需要運用一定的工具,以便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客觀地對參加培訓的學生進行考查,得到客觀的測評結果。具體的測評工具如圖1所示。
第一,測評內容。學習效果的測評題要基于學習目標、結合現有的慕課課后習題進行命制,以考查學生是否認真對待培訓、是否在培訓后獲得預期的能力、是否有主動去幫助他人的意識等。一般包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求助資源知曉程度,二是自我抗壓能力測試,三是他人心理危機感知能力,四是基礎心理知識掌握程度。
第二,測評形式。采取多種題型結合的方式,如主觀題、選擇題結合的模式。教師在命題時應盡量以生活實際為導入,考查學生解決日常問題的能力??梢圆扇≈R宣傳的模式,通過設置題目來解釋部分特殊心理現象,拓寬學生知識面;也可以通過構建一個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工作場景來測試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測評的難度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對考查不同能力的題目、不同的題型需設置不同的權重,如需要一定文字描述的主觀題等可適當降低權重。測評的目的是判斷學生是否認真對待培訓,是否愿意去認真對待他人的求助。
第三,測評結果。建立測評結果激勵機制,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有成就感。對測評合格的學生發放合格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不合格學生不給予證書,但要給予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給予精神鼓勵。
四、實施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培訓建議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甚至不同地域學生會遭遇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的組建與培訓需要基于各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
一是根據實際情況自編心理必備知識。心理知識學習是對原有慕課培訓知識的拓展,慕課培訓保證了學生基礎心理知識及相關心理工作技巧的學習與掌握,而自編的心理必備知識則保證了培訓內容的全面性及新穎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會面臨更為多元化的心理問題,因此組織培訓部門需要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困擾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納總結本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傾向,把問題分門別類,在此基礎上編輯一套符合本校、本學院學生實際情況的心理培訓講義,供參訓學生交流學習使用。二是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所有理論知識最終都應服務于朋輩輔導實踐,在培訓過程中要有實操環節,例如安排角色扮演、實例分析等環節,讓學生提前體驗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的流程,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在實操過程中的錯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采取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三是進行科學合理的測評。結業考核題目在參考原有慕課課后習題的基礎上添加更多新題目,由多種類型題目組合而成,以全面地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心理委員基本工作能力,是否在心中形成助己助人的責任感,是否能夠敏銳地覺察到身邊的同學正在遭受心理痛苦并主動而熱情地進行心理援助。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探索和構建標準化培訓過程,進而開拓創新,使培訓發揮最大作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學生在前期宣傳、中期監督和答疑等培訓過程中大有收獲,才能充分做好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的準備,才能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參考文獻
[1]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
[2]鄭慧敏.高校學生宿舍心理聯絡員的職能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0(24).
[3]婁寧娜,江艷.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委員培訓優化策略[J].西部學刊,2021(18).
[4]楊瑞.關于高校心理委員的培訓和管理探析[J].才智,2018(9).
[5]余金聰,劉青,楊子云,葛明.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委員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9).
[6]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藍皮書:心理委員工作研討會十二載[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8.
[7]余金聰,康麗婷,張春燕,等.慕課培訓對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
注:本文獲2022年度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品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項目(22Z406)、華中師范大學2022年時代新人培育工程項目、華中師范大學202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探索與實踐——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202310511106)資助。
作者簡介:顏寧江,碩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本科生院,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管理;諶凌飛,本科生,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朋輩心理;姚珂,碩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