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動態:
文化和旅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相關情況
(本刊記者:撒小虎)9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總體情況、籌備情況、重點活動安排。新聞發布會由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張旭霞主持。
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由文化和旅游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于10月12日至16日在四川成都舉辦。本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將圍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發布20周年、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等主題,組織開展天府大巡游、非遺成都論壇、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體驗展、國際手工藝展、國際非遺授權展、道明—青神國際竹文化周、巴蜀國際非遺美食周等活動。
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將以“共享履約實踐 深化文明互鑒”為主題,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展覽展演、研討交流、互動體驗和推介銷售等系列活動,全面展現非遺保護事業在新時代的新作為,充分彰顯我國非遺系統性保護先進理念、生動實踐和優秀成果。
◎地方動態:
咸陽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癸卯乞巧節槐蔭媒沉浸式體驗活動
(本刊記者:李舒婷 通訊員:孟琳)8月22日,由咸陽市群眾藝術館主辦,咸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興平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中共興平市南市鎮委員會、興平市南市鎮人民政府協辦的“癸卯乞巧節槐蔭媒沉浸式體驗活動”舉辦,走進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的發祥地——興平市子孝村,讓非遺傳承人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共同相約七夕,感受浪漫非遺。
本次活動圍繞大槐樹設置項目攤位,介紹七夕的文化由來及節日風俗,實景演繹董永大槐樹下邂逅七仙女的美麗傳說。青年漢服愛好者身著各式漢服,衣袂飄飄、釵環叮當,相繼開展乞巧風韻、實景演繹、制作茉莉花手串、穿針賽巧、拜槐仙等傳統七夕活動。活動中,子孝村群眾沉浸觀看漢服少女結彩線,穿七孔針,體驗趣味賽巧的快樂,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內蘊和氛圍,進一步了解千年流傳的“槐蔭媒傳說”。
咸陽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佳梅向大家介紹:“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人過七夕節,體現的是對情感生活的美好向往,采用場景體驗的活動形式,重建文化傳播的形象,更加符合當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她表示,傳統節日的傳承應當結合青年人的消費觀,開展此次七夕非遺文化活動,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傳承。
◎地方動態:
延長縣文化館攜多項非遺助力延長縣2023年豐收節
(本刊記者:陳永鑑)9月22日至23日,延長縣文化館攜多項非遺項目助力延長縣2023年農民豐收節暨首屆紅薯節,活動在新城廣場舉辦。活動中,延長縣非遺節目延長梆子舞、陜北民歌、陜北嗩吶依次登臺亮相,展示了延長縣非遺新氣象。
◎地方動態:
“魅力寶雞 多彩非遺”寶雞2023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在金臺區西府老街隆重舉行
(本刊見習記者:宮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21日晚,由中共寶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寶雞市金臺區委、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政府主辦,寶雞市金臺區文化和旅游局、寶雞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魅力寶雞 多彩非遺”寶雞2023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在金臺區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區隆重舉行。會議由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武云主持。
大會向現場觀眾及廣大市民朋友推介了8條最具寶雞特色的非遺研學旅游線路,表彰了第七批市級非遺名錄、寶雞市第六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對第1-5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考核情況進行了通報并頒發傳習補助資金,授予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區“非遺文化街區”稱號,并頒發非遺特色文化街區建設補助資金20萬元。
大會聚焦“創造、創新、轉化、活化,激發非遺活力 煥發時代光彩”這一主題,策劃召開了2023年寶雞市非遺產業創新發展政銀企校座談會、寶雞2023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開幕式、“多彩非遺 相約寶雞”寶雞2023非遺主題晚會,在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區舉辦了“寶雞有禮 西府非遺”展示展銷展演、“繞指絕技 民間珍寶”工藝美術類非遺產品現場制作、“非遺研學 薪火傳承”非遺項目研學體驗、“巧手涂鴉 非遺穿越”非遺彩繪涂鴉、“光影記憶 魅力非遺”寶雞非遺攝影作品展等5個系列非遺體驗活動,全市31個非遺項目應邀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