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哲
三叉神經痛被稱為 “天下第一痛”,是一種少見但令人極為苦惱的疾病。疼痛雖不致命,但頻繁發作,患者常形容如同“面部雷擊”:一陣突如其來的劇痛,就像是電流在你的面部穿流,帶來難以忍受的折磨。
本文將為您揭開三叉神經痛的神秘面紗,幫助您了解這一頑固神經疼痛的病因、癥狀,幫助你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
解碼三叉神經痛的成因 三叉神經是面部重要的感覺神經,負責傳遞頭面部的感覺信息。當這條神經受損或受壓迫時,就可能引發三叉神經痛,帶來難以忍受的灼熱、刺痛感。三叉神經痛的成因,是包括顱內的腫瘤、某些血管異常或其他結構性問題,壓迫三叉神經,導致神經傳導異常,引發疼痛。此外,患有多發性硬化癥的人更容易罹患三叉神經痛,可能是由于該疾病影響了神經的正常功能。
“面部雷擊”的癥狀及其影響 三叉神經痛的典型特征是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疼痛,往往限定于面部的特定區域,可能涉及下頜、眼眶、鼻或額部。疼痛為觸電樣、撕裂樣、刀割樣、燒灼樣跳痛,患者常形容這種疼痛如同電流在臉部肆虐,或是刀割一般的折磨。該疼痛常存在“觸發點”,通過刺激某些部位,可以誘發疼痛發作,這些部位通常包括口角、鼻翼、舌、眉等處。疼痛發作可以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頻率不一,嚴重干擾患者的生活質量。劇烈的疼痛可影響日常活動,包括進食、洗臉、刷牙等,甚至讓患者產生抵觸心理,害怕觸碰自己的臉部。疼痛發作也可能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精神狀態不佳,嚴重時甚至影響情緒和社交活動,給生活帶來沉重負擔。
準確診斷,早日解救 確診三叉神經痛需要綜合患者的病史和癥狀,同時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面部疼痛的疾病。①神經系統檢查:檢查面部的感覺和反射反應,評估三叉神經的功能。②腦部影像學檢查:腦部MRI或CT掃描有助于排除其他結構性問題,如腦腫瘤、炎癥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可發現壓迫三叉神經的責任血管。早期診斷對及時緩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如果確認患了三叉神經痛,醫生將為您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以便更好地應對這一困擾。
藥物治療 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旨在減輕疼痛發作和緩解癥狀,其中卡馬西平是目前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最常用的藥物,通過抑制疼痛的病理性多神經元反射來緩解癥狀。不良反應包括頭暈、胃腸道反應、共濟失調等,這使得一部分患者不能長期使用該藥物進行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 對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不良反應等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1.三叉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 是治療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方式,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或無法忍受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該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在耳后切一小切口,在顯微鏡或神經內鏡下進行,通過使用墊開物將責任血管推離三叉神經根部而達到治療目的。因其安全、有效,已成為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首選方法。隨著技術、設備的進步,在一些神經外科中心該手術已非常成熟,越來越微創。但該治療方式仍是開顱手術,有一定的手術風險,術后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
2.經皮穿刺球囊壓迫術 主要是通過壓迫損傷傳導痛覺的有髓神經纖維來達到治療目的。手術安全性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適用于無法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也是老年患者較好的治療選擇。但術后易出現面部麻木。
3.射頻熱凝術 也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常用方法,術中利用高頻電流熱毀損三叉神經節,破壞疼痛傳導的神經纖維。因其微創、安全、有效,適用于年齡較大或懼怕開顱手術的患者。手術局麻下即可進行,術中刺激三叉神經時,患者會有疼痛感。像球囊壓迫手術一樣,射頻治療也是一種毀損性手術,術后也可能會導致神經支配區域的麻木或感覺異常。
4.伽馬刀治療 伽馬刀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感覺根,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及其他方式治療失敗時的重要治療方法。伽馬刀并不是真正的刀,而是利用伽馬射線,聚集在三叉神經半月結或后方靶區進行毀損。該手術侵襲性小,安全性高,但與射頻及球囊治療方式相比,起效較慢,長期看也有較高復發率。
面對“面部雷擊”,我們無須感到束手無策。通過了解三叉神經痛的成因、癥狀及其治療方法,患者可以早日求醫,爭取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積極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面部“觸發點”的刺激,減少誘發發作,也能為緩解疼痛帶來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