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玲
摘要: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我國沿海出口企業對跨境商務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全國各大高校也加大了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相比其他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具有較好的外語和跨文化基礎,在該專業進行跨境電商教學有一定的優勢。文章在“用法事件”模型基礎上,通過分析跨境電商的職能結構,梳理主要教學內容,構建適合該專業的跨境電商教學模式,從而培養更多適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
關鍵詞:用法事件;跨境電商教學;商務英語專業
隨著全球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跨境電商成為進出口的重新途徑,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何有效培養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專業跨境電商人才,成為企業和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涉外商務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商務英語專業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方面不理想。
一、跨境電商和商務英語專業的現狀
(一)國際新形勢下的跨境電商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和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我國的出口產業,特別是廣東沿海地區的出口企業,既處于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又面臨著重要的商業機遇。當前,跨境電商作為新型國際交易形式,具有明顯的潛力。在政策支持下,自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傳統貨物貿易。
從2020年開始,跨境電商逐漸成為新常態外貿增長動力。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24.5億票,同比增長63.3%。
跨境電商行業綜合了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的優勢,這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培養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專業跨境電商人才,是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的研究現狀
根據各新聞媒體報道,當前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關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及其課程建設的研究越來越多,主要集中在兩個專業:一是針對外貿專業進行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二是在電子商務課程中進行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然而,目前針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探索較少。
(三)新文科建設下的商務英語專業
按照我國新文科建設要求和《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商務英語專業作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商務人才的重要平臺,應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輸送符合時代需求的優秀商務人才。
跨境電商要求從業人員要有較好的外語交際能力、商務知識和跨文化知識,而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非常符合這一要求。因此,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產生了新的人才培養課題:如何在現有的教學框架下解決跨境電商人才缺乏問題,并通過高效的課程建設,有效培養既有較好外語交際能力,又有較強電子商業操作技能的跨境電商人才。
筆者在“用法事件”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跨境電商的職能結構,梳理主要教學內容,在現有的教學框架下探究如何有效地培養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
二、“用法事件”模型下的跨境電商知識
相比其他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優勢在于外語的交際能力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較強,劣勢在于缺少電商操作的動手技能。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應該以仿真交易情景為背景,以實際操作流程為內容,鍛煉學生的語言和電商操作能力。
(一)跨境電商模式的“用法事件”模型
外語技能是進行跨境商務活動的工具。認知語言學家蘭蓋克提出了“用法事件”的概念,他認為構建和理解一個新的表達靠的是語言使用者,因為使用者為了達到該目的會調動一切資源。認知語言學認為交際者的語言系統是基于“用法事件”,即語言系統從語言用例中浮現而生。
在典型的事件場景下,各種事件元素以有序的方式出現并形成較固定的聯系。根據“用法事件”理論,在某特定情景中,語言使用的知識系統是以由千萬個具體事件提煉而來的典型事件為認知結構;該事件由代表其中某環節的子事件構成;子事件由事件元素構成,包括參與者角色與聯系。基于“用法事件”理論,跨境電商的課程支架應該是具有典型特征的某個跨境電商模式為“整體事件”;由該模式下的功能模塊為“子事件”,每個模塊都具有重要的角色特征,表現為電商崗位;由特定功能模塊下的操作步驟為“子事件”的重要元素,元素的關聯形成有序的流程。
以亞馬遜B2C操作模式為例,平臺包括“店鋪運營”“直播推廣”“短視頻推廣”三個模塊,而直播模塊又包括“選品”和“詳情設計”,詳情設計又分“方案”“圖片”“關鍵詞管理”“侵權甄別”等步驟。這就形成了一個跨境電商的“用法事件”模型。
(二)基于“用法事件”的跨境電商知識結構
基于跨境電商的“用法事件”模型,筆者以亞馬遜和速賣通的運營為例,結合對跨境電商B2C模式的運營實踐調查,總結出系統知識結構,如表1、表2、表3所示。
如表1所示,第一模塊是跨境電商平臺管理和運營。這種“開店模式”是商業事件的典型情節,可視化交流是焦點。從該事件的元素分析可以得出,運營工作要求從業人員學會開店,提高可視化交際技能。
如表2所示,第二模塊是直播平臺引流。通過該子事件的元素分析可以得出,要達到更直觀、有效地與客戶端進行交流,“直播模式”是最佳選擇,這要求從業人員發揮外語優勢,進行產品推介。
如表3所示,第三模塊是3D動態展示,通過該子事件的元素分析可以得出,作為“開店模式”的重要工具,短視頻是增強互聯網客戶端對產品快速認知的方式,以高度可視化傳遞產品信息,這要求從業人員能較好地利用新媒體增加客流。
經調研,以速賣通平臺(B2C)和國際阿里巴巴平臺(B2B)為例,跨境電商主要崗位職能如表4所示。
從以上分析可知,以“用法事件”為框架,通過“用法事件”的各種典型“情節”和“角色”進行解讀,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具體地學習系統知識。教師如果可以帶領學生嵌入“事件”,扮演特定“角色”,可以讓學生體驗崗位的職能要求。
三、跨境電商的實踐課程建設
(一)在校企合作基礎上構建仿真環境
從“用法事件”可知,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學校需要創造仿真的事件環境,按事件發展分配角色,使學生在用中學。因此,教師應在校企合作基礎上,指導學生以企業業務為基礎,從產品特點出發,完成實際的電商操作。
(二)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大綱
從職能調研可知,跨境電商人才具有交叉學科特性,大綱設計需以達成一定的操作或解決具體的問題為主線,教師按實際效用指導和評價,形成多維考核機制,并根據工作完成度考核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常識素質、思政素養。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大賽,在擬真語境中考查學生的英語和商務技能達成度。
(三)在項目的基礎上設計交際活動
教學活動應以項目的方式進行設計。第一,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為在有機、有趣、有益、有意的情景化認知環境下進行操練。第二,教學活動應該是“項目式”的,即“project-based”。第三,教學活動需要用到的語言交際是基于“目標”的,即“working to achieve result”。
教學活動應以其中一種方式為例,將該運營過程及知識結構設計作為一個實際操作的實踐課程,在每個操作環節中,學生通過對該事件中的用法反復操練,從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四)形成多維考核機制
學生在電商模塊中完成崗位工作后,教師應考查其各方面的達成度,包括知識和技能:語言交際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市場運營能力、談判能力;常識與素質:成本意識、風控意識、團隊協作、國際視野;思政素養: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
綜上所述,筆者在“用法事件”基礎上提出在商務英語專業中進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方面,教師通過仿真的跨境電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成本意識、風控意識和協同工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跨境商務人才。
在理論方面,教師通過“用法事件”分析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現了該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豐富了認知語言學理論的論證,有助于深化和拓展新文科建設的理念。
參考文獻:
[1]韓維正.中國跨境電商加速奔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07-13.
[2]劉嵐,黃和猛.應用型本科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問題與路徑優化:基于武漢“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的思考[J].新經濟導刊,2020(4).
[3]馮其云.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3).
[4]杜卓彧.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路徑創新與實踐研究[J].商展經濟,2022(12).
[5]龍麗瑩,韋小蕾.基于OBE理念的高職跨境電商實踐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商貿工業,2022(1).
基金項目:“2022年度韓山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建設專項”,項目編號:E22135;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年度粵東西北研究專項“多模態交際視域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研究——以潮州非遺文化為例”,項目編號:GD23YDXZZY03;韓山師范學院博士項目“漢語文化特色詞外向型釋義模式研究——語言認知研究視角”,項目編號:QD2021219。
(作者單位:韓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