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亦亦 DONG Yi-yi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杭州 310012)
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發展增速明顯,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持續提升,人們對醫療服務水平的需求更高,醫院管理部門為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在傳統質量管理基礎上,對管理內容不斷改革和優化,實現符合現代化的醫院診療管理[1]。傳統的醫療質量管理模式未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醫患之間存在一定矛盾,醫療管理的水平難以達到現代化標準[2]。精細化管理最早出現于1950 年左右,當時是作為企業管理模式,后來逐漸被應用到醫院管理領域[3]。本文主要探究并分析在醫院質量管理領域中運用精細化管理的效果評價。
隨機選取2022 年1 月-2022 年12 月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收治的116 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象,利用單雙數字抽簽法進行分組,分為精細組與傳統組,各58 例。精細組男性33 例,女性25 例;年齡26 到64 歲,平均年齡(45.36±2.88)歲;病程1 到3 個月,平均病程(2.16±1.02)月。傳統組男性30 例,女性28 例;年齡26 到63 歲,平均年齡(45.12±2.69)歲;病程1 到4 個月,平均病程(2.65±1.14)月。比較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P>0.05)視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以上116 例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
①意識正常,具有溝通和交流能力。
②認知正常,不存在精神性疾病。
排除標準:
①合并惡性腫瘤。
②實質性臟器衰竭。
③配合程度差。
傳統組實行傳統管理模式:定期消毒病房,開窗通風,保持病房環境,保證病人的安全,所有臨床操作都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正確為患者提供救治措施。
精細組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
①在院內組建精細化管理團隊,首選為管理人員并對其開展精細化管理培訓,讓管理人員知曉精細化管理的內涵與管理內容,培訓后開展精細化管理考核,檢驗管理人員對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
②由院感負責人擔任精細化管理組長,將管理的任務分解劃分,最終細化到個人,并組織制定精細化管理制度,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監督管理的實際情況。
③鼓勵管理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為患者提供個體性、合理化的服務,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護患關系,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尊重與理解。
④制定消毒計劃,定時定期消毒,感染患者入住單獨病房,降低院內感染發生幾率。
⑤提高藥品的出入管理,避免藥物發錯現象,引進計算機技術,加強管理的流程,實現藥品的規范化管理。如在精細化模式落實過程中,嚴格審查員工是否符合藥學相關專業要求,嚴格規范藥品出入庫檢查等流程。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強化處方點評、藥品不良事件追蹤等,以此提高醫院質量管理水平。
⑥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意識,預防近似錯誤的發生,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在各個科室中實現對患者的動態管理,一旦發生風險情況,要立即進行處理,保證醫院管理的質量。
⑦建立數據資源庫,對患者的資料實現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速率和有效性。醫療設備的使用要符合規范,必須在合適的條件下才能使用,不可濫用和亂用。
⑧劃分管理小組的個人工作職責,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意識,出現問題落實到個人。并設定管理目標,實施人員管理,簡化服務環節,從而對基礎服務流程實施優化。同時以目標和責任作為依據,確定各個科室的管理目標和任務,并確保其執行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這一過程中可基于人員工作職責落實內部考核機制,通過量化考察指標檢驗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貫徹情況,進而提升管理實效。
①比較組間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
②比較組間滿意度,采用本院擬定的醫院管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將滿意度分為完全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維度。滿意度=[(完全滿意+一般滿意)/58]×100%。
③比較組間管理質量評分,其中共包括醫療條件、院內環境、設備設施、服務理念、健康教育、生活指導六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20 分,總分120 分。
④比較組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不良事件包括針刺傷、意外拔管、給藥錯誤、血透凝血、輸液外滲五個維度。
利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數(n)與百分數(%)表示,數據處理運用X2檢驗,計量資料運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處理運用t 檢驗,(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精細組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總發生率是2 例(3.45%),傳統組組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總發生率是9 例(15.52%),精細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組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精細組滿意度是57 例(98.28%),傳統組滿意度是48例(82.76%),精細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組間滿意度對比[(n)%]
精細組醫療條件、院內環境、設備設施、服務理念、健康教育、生活指導等管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組間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
表3 組間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醫療條件 院內環境 設備設施 服務理念 健康教育 生活指導精細組傳統組t 值P 值58 58--17.56±1.59 13.55±1.04 16.0739 0.0000 18.44±1.05 14.33±1.29 18.8183 0.0000 17.66±1.25 13.11±1.69 16.4847 0.0000 17.46±1.23 14.56±1.74 10.3647 0.0000 18.96±1.11 13.66±1.25 24.1551 0.0000 17.46±1.79 14.96±1.28 8.6520 0.0000
精細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是3 例(5.17%),傳統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是10 例(17.24%),精細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4。
表4 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醫院屬于特殊的醫療機構,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以診治病人、照護病人為主要目的[4]。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至關重要,這關系著廣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5]。目前,人們對醫療服務水平有著更高的需求,而傳統的醫院管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也無法滿足精益醫院管理的建設內涵要求。醫院質量管理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日益增進,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醫院質量管理在現今的契機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6]。因此在當前醫療衛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應當注重對醫院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改善傳統的管理模式,以此促使醫院診療及護理服務能力得到提高,為此,相關醫院應當加強對質量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精細化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的一種類型,是比較適應目前社會發展現狀的一種護理措施[7]。精細化管理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其管理的方式更加明確,并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科學化管理,使管理的形式更加規范和具體[8]。最大的差異就是在精細化管理中積極應用了人性化服務理念,將患者作為管理的核心,以患者的需求作為管理的主導,讓患者真切感受到醫院服務的質量與水平[9]。精細化管理將責任和任務進行細致的劃分,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可有效提升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信息技術可提高醫院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和物力資源,有效推動醫院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10]。同時精細化管理在現代醫院質量管理中的運用,能夠將其全面地貫徹到整個醫療活動中,并且在實施期間,可通過細節意識、規則意識、系統意識以及服務意識等,改善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基于完善的管理制度、規范的業務流程以及科學的組織架構等,確保醫院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大幅提高。此外,精細化管理強調以患者需求和滿意度為導向,突破醫院原有架構存在的局限性,對業務流程實施重構,并分化具體流程,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的問題,節約成本,推動醫院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實驗結果如下:精細組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總發生率是2 例(3.45%),傳統組組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總發生率是9 例(15.52%),精細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精細組滿意度是57 例(98.28%),傳統組滿意度是48例(82.76%),精細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精細組醫療條件、院內環境、設備設施、服務理念、健康教育、生活指導等管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精細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是3 例(5.17%),傳統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是10 例(17.24%),精細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傳統組,(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精細化管理的運用明顯降低醫院感染、患者投訴、管理差錯等情況的發生,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患之前的關系,另外各個方面的管理質量均有提升,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得到控制。精細化管理值得在醫院質量管理中廣泛應用和推廣,具有一定醫院管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