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敏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醫生說手術很大,做完手術要送到心臟加護病房觀察,還簽了病危通知書。我當時腿都軟了,也不知孩子是怎么熬過來的,要在加護病房里呆多久,何時才能醒來……為什么晚進病房的人都能出院,我的孩子還在重癥監護室里?”這是一名孩子剛經歷心臟手術的家長,在重癥監護室(ICU)門外等候時產生的顧慮。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對很多青少年患者及家長來說,充滿了未知的危險,術后的ICU 觀察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心臟外科手術與ICU 之間的關系。
青少年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進行心臟外科手術后,由于該病的復雜性,手術難度和創傷較大,并發癥和死亡率較高,需要進行嚴密的觀察評估和治療。因此,術后進入ICU 的主要作用是為患者提供最嚴密的監護和專業的治療,以確保生命體征的穩定,維護各個器官的正常功能,并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手術結束后,患者將被迅速轉移至ICU,待病情交接后,ICU 的醫護人員將全天候守候在患者身旁,以確保其能安全度過術后危險期。在手術后的早期階段,青少年患者身上會有多種管道或監護儀器接頭,包括連接在胸腹部的心電圖導聯電極片和手指上的血氧飽和度探頭傳感器、心電血壓插件聯接導線、臨時起搏電極導線、動靜脈置管、導尿管以及胸腔或心包引流管等。為了減輕患者的不適,同時保障監測設備的平穩運行和微泵的正常工作,可以采用適當的保護性約束和鎮靜鎮痛措施,以確保藥物和液體的輸注。
一些患有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少年,由于手術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或呼吸功能障礙,因此在手術前就需要進行重癥監護治療,如果不重視重癥監護將增加手術風險;同時術后也會導致其他器官功能損傷更加明顯,因此需要在ICU 內接受治療和觀察。
對大多數進行簡單手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來說,住院時間通常只需3~10 天;若是病情復雜、情況危重的患者,住院時間可能長達2 周以上、幾個月,甚至更久。具體的滯留時間,一方面與心臟手術的復雜程度、體外循環的時間、患者本身的基本信息等因素有關,手術越復雜,體外循環的時間就越長,年齡越小或體重越低的患者,留在ICU 的時間就更長;另一方面,如果患者術后器官功能恢復得越快,則在ICU 中滯留的時間越短。所以,主要考慮的因素有:術后心肺功能恢復的程度,出血情況,引流液的情況,感染情況,傷口愈合情況,有沒有合并其他并發癥等。醫生每天都會對病情進行評估,然后逐步撤除輔助性設備或藥物。當不需要加強監護和治療的時候,青少年患者就可以回到普通病房了。
ICU 醫護人員的首要職責在于維持患者心臟功能狀態平穩。為了確保手術后的心臟跳動有力且規律,需要進行精密地監測和復雜的藥物支持。因此,在ICU 中,青少年需要實時進行心電監護,并進行動脈及深靜脈穿刺置管。針對青少年患者存在高風險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監測可采取多種方法,如超聲、腦電圖、近紅外光譜(NIRS)監測等,以便及早發現并干預治療。此外,還要對青少年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和感染指標進行定期監測,以維護其健康狀態并預防感染的發生。
對于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少年患者,若常規治療無法維持正常的心功能,將進行跨學科會診,并在必要時考慮實施體外生命支持。此外,還可以考慮使用血液凈化等方法來治療并發癥,改善患者的預后。當然,患者父母也無須過于憂慮,這些治療往往是短暫的,一旦青少年的心功能趨于穩定,將會逐漸降低治療的強度。
在ICU 中,呼吸支持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治療方法。由于心臟手術的操作非常復雜,手術所需時間相對較長,術后多數青少年無法自主呼吸,所以進入ICU 后需要依賴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出現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盡早進行氣管插管或面罩吸氧等治療措施,以免造成窒息。一旦青少年恢復意識,醫生們將根據其手術情況、心功能和呼吸能力的評估結果,決定是否解除呼吸機的使用。對于那些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少年,由于其心功能較差,常常會出現呼吸功能不全等癥狀,因此要實時評估他們的呼吸功能,并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程度的機械輔助通氣,以減輕心臟負擔。
在ICU 住院期間,青少年通常會接受全程的鎮靜鎮痛治療,以緩解其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青少年的病情嚴重程度是決定鎮靜鎮痛深度的關鍵因素,所以對于病情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來說,選擇合適的鎮靜鎮痛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該根據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來調整鎮靜程度和鎮痛效果,以確保他們的舒適感,減少藥物積累的風險。
在青少年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轉入ICU 的過程中,家長們面對著一系列的壓力和不確定性。特別是對于那些疾病復雜且危重的青少年而言,他們的康復之路異常漫長、辛苦,可能會面臨一系列并發癥的挑戰,迫使他們長期滯留在重癥監護室。不過不要擔憂,ICU 的醫護人員會積極主動地與青少年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和充分的溝通,在家長支持的基礎上,共同協助青少年克服先天性心臟病術后的各種困難,早日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