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莉莉 北京市順義區醫院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傳染病,每年的夏秋兩季是其高發期,發病后應及時接受治療,否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該病在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那么小兒得了手足口病應該怎么護理呢?本文將對相關知識進行介紹。
手足口病也被稱作“手足口綜合征”,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導致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傳染病。多數患兒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和全身發熱;少數患兒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為患兒和隱性感染者,而且其隱性感染率較高。在濕熱環境下,該類腸道病毒容易繁殖、生存,可通過感染者的排泄物、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密切接觸為該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與被病毒污染的手、物品等接觸均可導致感染。另外,飛沫傳播、飲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也可導致感染。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染手足口病,且多發于5 歲以下兒童。小兒手足口病的分布廣泛,并無明顯地區性。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溫帶地區多發于夏秋兩季。
通常情況下,輕癥手足口病患兒1~2 周可自愈,不會導致后遺癥。而出現腦干腦炎、肺水腫、心肺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的患兒,可能出現肢體無力、神經發育遲緩、吞咽功能差等后遺癥,極少數患者救治不及時可能導致死亡。
①患兒居室應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②如果患兒體溫為37.5~38.4 ℃,應注意散熱,采取物理降溫措施;當體溫≥38.5℃,需要遵醫囑服用退熱藥。③及時清潔患兒的皮膚,洗澡時避免采用具有較強刺激性的洗漱用品,只使用溫水沖洗便可,注意控制水溫,避免導致皮膚損傷加重。④定期清潔患兒的衣物、被褥,保持其床鋪平整和干燥。⑤受口腔皰疹、潰瘍疼痛影響,患兒張口困難,拒食,存在哭鬧情況,應加強對其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后可采用生理鹽水漱口,減少感染發生。還可輔以超聲霧化吸入法,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⑥針對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等相關物品,需要嚴格消毒,通常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水沖洗,或者采用煮沸消毒法。用一次性紙巾或毛巾對患兒鼻咽分泌物、嘔吐物等進行清理,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表面物體或環境應及時消毒。⑦輕癥患兒無需住院,以居家治療、休息為主,減少交叉感染。
身體多個部位出現皮疹是小兒手足口病的典型癥狀,會導致患兒的皮膚出現明顯不適感。為了提高患兒的舒適度,家長需要讓患兒穿質地寬松、柔軟的衣物,并經常給患兒更換衣物,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發生風險;如果患兒皮疹處伴有明顯紅疹、瘙癢等癥狀,應嚴格遵醫囑采用鎮靜止癢劑等進行局部治療。皮疹初期,可以將爐甘石洗劑涂抹在皮疹處,待皰疹增加或破潰后,將0.5%碘伏涂抹在患處進行消毒。如果皮疹出現在患兒的臀部,家長應及時清理其大小便,再用清水清洗其臀部并晾干,確保該部位皮膚干燥清潔。同時,皮疹可導致患兒出現瘙癢等不適癥狀,由于難以忍受,患兒會用手抓撓皮疹處,導致皮疹被抓破,感染風險升高,因此家長需要剪短患兒的指甲,必要時可以包裹其雙手,避免抓撓皮疹處導致病情嚴重。
患兒受疼痛、發熱等癥狀影響,食欲會明顯下降,此時,家長需要給患兒喂一些清淡食物或者半流質食物,避免其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夏季患病易導致電解質紊亂、脫水,為了有效預防這種情況,家長應多給患兒飲溫開水,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家長可以從以下3 個階段加強對患兒的飲食護理:
(1)發病初期。因為患兒口腔疼、畏食,所以飲食以牛奶、豆漿、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則,維持基本的營養需求。為了進食時減少疼痛,避免食物過燙、過涼,避免味道過咸、過酸。另外,用吸管進食有助于減少食物和口腔黏膜的接觸,有助于減輕疼痛。
(2)熱退期。口腔疼痛減輕,主要選擇泥糊狀食物,如牛奶香蕉糊,牛奶中蛋白質含量豐富,香蕉容易制成糊狀,且能夠提供維生素和熱能,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3)恢復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營養要豐富。例如:可以將少量碎豆腐、蘑菇等加入雞蛋羹中。通常情況下,10 天左右便可恢復至正常飲食。
(1)預防接種:EV71 滅活疫苗(腸道病毒71 型滅活疫苗)可用于6 月齡至5 歲兒童,可預防EV71 感染所致的重癥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每次2 劑,間隔1 個月,鼓勵在12 月齡前完成接種。5 歲以上的兒童多數已通過自然感染具有免疫力,不推薦接種EV71 滅活疫苗。
(2)隔離期:患病后需要在家中隔離,直到相關癥狀消失,通常情況下需要隔離2 周。
及時就醫: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居家休息期間,家長要時刻關注病患兒的身體狀況,查看病患兒是否有高燒、發冷、精神不振、肢體顫抖抽搐等癥狀,視情況及時就醫。
(3)家庭預防:孩子要加強對手部衛生的關注,逐漸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飯前便后都要洗手,可采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家長也需要注意手部衛生,與兒童接觸前,以及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都要洗手。
總之,小兒手足口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做好日常護理工作,才能有效改善患兒預后,促進患兒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