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委書記 趙書政
洛陽市老城區以發展漢服經濟作為切入口,推動“漢服+古城”新模式,堅定走好新文旅產業發展之路,全力將洛邑古城打造成國際新文旅目的地。
夜晚的洛邑古城涼風習習,一眾素人走進100多平方米的漢服館。出來時搖身一變,裙帶翩翩、纖塵不染、脫去塵寰,站在彤彤宮燈搖曳的柵欄邊,在夜色璀璨的流光中低頭看花隱隱沒入草間,一不留神就走過了明清,夢回了盛唐。如今,這樣的景象在古城隨處可見,“三步一娘娘,五步一公主,十步還有一個皇阿瑪”,身著“漢服”,留影紅墻綠瓦下,定格繽紛落英中,成為不少本地和外地游客的選擇。
今年以來,老城區切實落實省委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文旅市場實現“爆發式”增長,截至8月底,累計接待游客2120.66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153.85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90.7%、221.26%。目前,老城區以發展漢服經濟作為切入口,推動“漢服+古城”新模式,堅定走好新文旅產業發展之路,全力將洛邑古城打造成國際新文旅目的地。
老城區圍繞唐代新潭、宋代文峰塔、金元城墻等地標,融合唐、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運用“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區一景”的設計手法,塑造穿越式場景,再現古城古韻。
景區主要以古典商鋪為主的古建筑街群,集聚傳統音樂、傳統美術及手工藝、傳統醫藥、曲藝民俗等非遺百態,引入高水旺、孔相卿等一批大師級非遺傳承代表人,呈現唐三彩、唐白瓷、汝陽劉毛筆等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
2022 年“五一”假期,老城區抓住電視劇《風起洛陽》熱播契機,對園區進行風貌改造,將劇中經典場景植入洛邑古城,打造了燈獅畫橋、香羅幔天、隋唐集市等20個漢服打卡點,搭建了文峰暮鼓、新潭晚舟等10 余處互動場景。隨著《河南衛視》七夕、中秋、元宵奇妙游在園區實地取景拍攝,洛邑古城一躍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在風鈴巷、宮燈巷、燈籠墻拍照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漢服+古城”的打卡方式迅速“出圈”,老城區迅速將洛邑古城主導業態由非遺調整為漢服相關產業。
為持續做大漢服產業,老城區對漢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目前,洛陽市20~40 歲漢服消費者占比超過60%,其中20~30歲漢服消費者占比36.3%。“90后”成為漢服市場的消費主體,新生消費力量“00后”占比日益增長,女性消費者是絕對核心群體,占比約70%。
老城區牢牢抓住主流消費群體追求個性、愿意為興趣買單、為體驗付費的心理需求和消費趨勢,不斷創新優化漢服業態內容。圍繞“夢里隋唐、盡在洛邑”定位,緊追國潮熱點與風尚,吸引培育漢服商家,豐富中國24 個朝代的漢服形制,擴展華夏56 個民族服飾款式,已初步形成集漢服租賃、攝影、妝造、跟拍等于一體的漢服經濟產業集群,配套業態布局打造“漢服圈”熱門網紅打卡點。在此基礎上,推出“夢唐閣”“洛邑古城之白龍殿試”等大型沉浸式體驗項目,創作“心畫·神都洛邑”“洛神賦”“樓蘭謠”等沉浸式演出劇目,推動古城全域漢服“角色扮演”,加快“漢服+演藝”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漢服經營市場主體也由68家激增至1200余家,僅“五一”期間,洛邑古城周邊漢服市場銷售規模達到日均3000余萬元。
依托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旅游特色,老城區打造沉浸式全景演藝,洛邑古城3D燈光秀表演以及洛陽市首個水幕電影《三生三世牡丹情》,推出“洛邑仙君”等演藝IP,編排詩畫微舞劇《洛神賦》、唐風樂舞《樓蘭謠》《雙面》《拂月影胡旋》,祈福禮樂《國風華頌》等隋唐特色演藝,策劃舉辦了“夢里隋唐、盡在洛邑”漢服街拍攝影大賽、神都洛邑·秋華雅菊大賞等活動,促進線上引流與線下體驗良性互動,有效形成和保持了文旅市場熱度。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老城區推出了“神都洛邑·璀夜傾城”牡丹花燈、“夢里隋唐·絲路風情”新疆非遺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動,游客接待總量約158萬余人次,較2019年客流量增長約172%,拉動全市消費177億元,形成了“一域帶全域”的消費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漢服+古城”呈現破圈之勢后,老城區持續舉辦漢服相關活動助推漢服熱潮,相繼在全網發布了神都洛邑·最美漢服大賞、老城新春廟會、“夢里隋唐、盡在洛邑”漢服文化節、大型漢服集體婚典等活動,抖音洛邑古城相關話題播放量達到13.3億次,洛邑古城“漢服熱”持續火爆,并帶動天堂、明堂、應天門、九洲池等景區陸續出現漢服熱潮,有力推動洛陽成為全國漢服勝地。
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老城區以洛邑古城為核心,持續加大周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實施小石橋生態停車場、南關臨時停車場、六中臨時停車場項目,規劃建設停車位500余個,極大緩解了古城區域停車難問題。開通古城線上商城小程序,推出古城版“神都行”公交卡,完善線上預約入園系統,加強古城智慧旅游景區信息化建設,促進古城文旅服務內容多元化,全面提升文旅服務保障能力。
對標淄博,老城區自上而下開展志愿服務,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33名縣級領導每天一人脫離原崗,全程全力全權全責處理牡丹文化節相關事務,帶動全區6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1000 余人開展旅游咨詢、充電、茶水、醫藥、應急等十余類志愿服務,服務人數超8000 人次。
老城區還以“不翻湯”等特色小吃統一定價、漢服市場秩序整頓為切入點,出臺游客服務、秩序保障、安全生產、交通保障等13項工作預案,持續開展文化旅游市場專項整治、文明旅游提升行動、“護欄行動”,全面加強洛邑古城、十字街等景區周邊交通疏導,調整洛邑古城亮燈時間延長至凌晨2 時,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停車場免費開放,引導本地車輛繞行景區以外道路或公共交通出行,對外地游客輕微交通違法不予處罰,增強游客舒適度和體驗感。
漢服“既叫好又叫座”的背后,是古韻城市與青年一代的“雙向奔赴”,源自洛陽這座城市血脈里流淌的文化自信。
老城區將把持續發展漢服經濟作為實施“文旅強區”戰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依托“洛邑古城”龍頭IP,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通過漢服與古城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漢服+古城”文化制高點。全面加快洛邑古城一期續建,整合古城歷史大院空間資源,啟動打造“洛邑古城”IP系列文創產品,謀劃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以北片區業態布局,推動洛邑古城與隋唐宮城聯動發展。另一方面,結合“五大片區”功能布局,打造“食尚老城、樂宿老城、暢行老城、漫游老城、嗨購老城、潮玩老城”,推動洛邑古城創建國家4A級景區,從“網紅”走向“長紅”,走好新文旅產業發展之路,加快建設國際新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