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李海霞,馬雨玲,郭 清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護理部,寧夏 銀川 7500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1],由于其并發癥多、致殘率高且需終身服藥等特點,糖尿病患者除做好臨床治療外,居家健康管理也是影響其療效的重要因素[2]。但有研究表明,多數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缺乏居家自我管理知識,實施醫護人員參與的居家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3]?!盎ヂ摼W+護理服務”是一種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主的新型護理模式[4]。美國、日本等國家“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較早,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5]。我國“互聯網+護理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2019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全國6個省市試點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6],2021年銀川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也提出讓“互聯網+”更好地賦能衛生健康服務。本研究以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調查,并分析了其影響因素,旨在為銀川地區“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實踐依據。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2022年1-3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銀川地區金鳳區、西夏區、興慶三區內543例確診為糖尿病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年齡18~82歲。
1.1.2納入標準 (1)主要疾病診斷為糖尿病,且符合內科學(第9版)診斷標準;(2)居住地在銀川市區;(3)日常交流無障礙;(4)有使用網絡的能力和條件;(5)在知情同意情況下自愿加入本研究。
1.1.3排除標準 (1)患有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等;(2)存在嚴重語言溝通障礙或聽力障礙。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2.1.1一般情況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學資料、糖尿病患病基本特征及治療情況等。
1.2.1.2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調查表 在文獻研究基礎上參照《寧夏回族自治區“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清單》編制,主要包含慢性病個案管理和健康促進、常見臨床護理、專科/專項護理、中醫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6個維度共42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分為“非常需要”“比較需要”“一般”“不需要”“非常不需要”,依次計5~1分,總分為42~210分,得分越高表示需求度越高。采用專家判斷法進行效度檢驗,邀請3名主任護師、4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對問卷各條目進行多輪審議和預調查后測得該量表Cronbach′α 總系數為0.88,內容效度為0.84。
1.2.2資料收集與質量控制 利用問卷星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取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使用統一指導語言解釋調查目的、意義及填寫方式[7]。邀請調查對象掃碼填寫問卷,每個微信號限填寫1次,防止重復填寫,剔除問卷填寫時間小于5 min、前后回答矛盾的問卷。共回收問卷582份,剔除無效問卷39份,有效問卷54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0%。


表1 自變量賦值情況
2.1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情況 14.55%(79/543)的糖尿病患者知曉“互聯網+護理服務”。是否需要推廣“互聯網+護理服務”中非常需要90例(16.57%),比較需要84例(15.47%),一般150例(27.62%),不太需要114例(20.99%),不需要105例(19.34%)。需求率為32.04%(174/543)。需求項目排前5位依次為日常生活能力指導[(3.37±1.15)分]、用藥指導[(3.25±1.19)分]、血糖監測[(3.18±1.20)分]、生命體征監測[(3.14±1.22)分]、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管理[(2.88±1.30)分]。見表2。各維度需求得分分別為慢病個案管理(2.53±1.17)分、常見臨床護理(2.20±1.15)分、??谱o理(1.63±1.05)分、中醫護理(1.87±1.27)分、康復護理(2.00±1.20)分、安寧療護(2.61±1.15)分。

表2 各項目需求得分情況(n=543)
2.2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患病年限、職業、月收入需求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單因素分析(n=543)
2.3多因素分析 患病年限、文化程度、月收入是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多因素分析
3.1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水平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水平較低,與陳醒等[8]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距,可能與銀川地區發展相對落后、“互聯網+護理服務”普及推行較晚、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知曉率低有關。提示銀川地區在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前應從糖尿病患者認知層面出發,加大“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宣傳力度,以認知推動行動落實。同時,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互聯網+護理服務”法律規范及監管體制,提升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認同感,繼而促使其積極參與到“互聯網+護理服務”中來[9-10]。另外,由表4可見,文化程度、患病年限、月收入是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而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年限短、文化程度及月收入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水平較低。
3.2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內容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日常生活能力指導、用藥指導、血糖監測、生命體征監測、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管理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糖尿病患者需日常飲食習慣的管控和血糖的監測,且糖尿病患者多為老年人,掌握的知識不足以進行實踐和操作,因此,迫切需要醫護人員協助和指導;(2)糖尿病治療藥物種類繁多,藥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同,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迫切需要醫護人員通過“互聯網+護理服務”提供用藥指導;(3)糖尿病患者需進行血糖監測,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功能的衰退、行動不便、記憶力衰退等原因[11]常不能做到按時監測血糖,易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有醫護人員的監測和治療指導;(4)糖尿病患者后期常并發多種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眼等臟器的病變,因此,需要進行常見并發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但三級醫院存在看病難、排隊長等問題[12],加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就醫體驗,因此,迫切需要提供在線常見基礎疾病的健康管理等功能。
3.3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3.3.1患病年限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病年限較長的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較大,與王妮娜等[12]研究結果類似,其原因可能為隨著患病年限增長,患者自理能力、活動能力、健康狀況均會不同程度下降[13]。因此,對居家照護服務的需求升高。其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老年人更擔心因自身身體狀況給子女造成或增加負擔,對醫護人員上門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的需求更高,與PICKLER等[14]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應進一步提高銀川地區老年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深入了解,后期在推廣過程中應讓更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學習使用該服務。
3.3.2文化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越高,與王藝蓉等[15]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知識面較廣、獲取信息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高有關[16]。提示后期在推廣該項服務時要兼顧不同學習能力的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根據其文化程度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對文化程度低的糖尿病患者應盡可能將操作界面、程序設計得簡單、易懂[17]。
3.3.3月收入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月收入越高的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越大,其原因可能與月收入高的糖尿病患者對支付“互聯網+護理服務”費用的經濟負擔較輕,且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有關。提示銀川地區在開展糖尿病患者“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前應主動與有關部門進行協調,建立合適合理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價格和相關醫保政策,減輕糖年病患者的長期經濟負擔,促進“互聯網+護理服務”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開展[18]。
綜上所述,銀川地區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水平偏低,文化程度、患病年限、月收入是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意愿的影響因素??舍槍Σ煌〕獭⑽幕潭群驮率杖氲奶悄虿』颊咛峁﹤€體化照護需求,開展系統、全方位的護理項目,規范“互聯網+護理服務”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使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