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榮
2016年以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累計引進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上海世外附屬海口學校、人大附中三亞學校等中小學幼兒園85所,提供優質學位超16萬個,極大地滿足了海南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的愿望。成績值得肯定,但與江蘇、浙江等教育強省相比,海南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作為來自浙江的校長,作為新當選的省人大代表,有責任和義務為海南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幾點建議如下。
一、以黨建為魂,引領學校堅定正確政治方向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堅持黨建引領是根本。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質量輕黨建的現象,黨的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創新乏力,不利于學校長遠發展。在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中,辦好中國特色教育,要始終把學校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放在首位,在中小學全面推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開展示范創建,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各級各類學校工作全過程,為海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此外,要加強各類國際學校黨建工作,讓國際學校教出的孩子有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確保學校教育符合自貿港方向,確保思想不走偏。
二、更新觀念、補齊短板,促進學校全面均衡發展
教育發展,觀念先行。近幾年海南基礎教育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海南基礎教育底子薄、基礎差、起點低的現狀沒有根本性改變,特別是與江浙等基礎教育發達地區相比,海南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一方面,從自貿港建設需要看,必須在教育上下更大力氣、花更多功夫,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補齊農村義務教育短板,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努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才能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另一方面,要使各類教育得到同步發展。海南的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相對落后,即使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海口,職業教育公辦民辦學校比例倒掛,特殊教育尚未達到一區一校的最基本要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學校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嚴重匱乏,海南小學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比例僅6.1%,初中僅25.7%,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不足,很多指標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探索試點取消中小學(幼兒園)書記校長行政職級,引導校長做名師、名校長,回歸教育本真
一所學校好不好,關鍵看校長。以黨的紅船精神發源地—浙江省嘉興市為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同樣,嘉興市在教育改革方面亦走在前列,在21世紀初就對中小學校長職級進行了改革,即去行政化,去官本位思想,校長不再跟行政級別掛鉤,鼓勵校長更多考慮學校發展和自身專業發展,更多考慮如何把學校辦得更好,即如何使自己成為名師、名校長,而不是追求行政級別,這樣的基礎教育發展也才更健康。對此,建議海南學習浙江做法,選擇部分市縣部分學校探索試點取消中小學(幼兒園)書記校長行政職級制,這樣既可以釋放一大批行政職級,也可讓校長書記回歸教育本真,實實在在辦學校,扎扎實實搞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
四、建立教師調劑中心,引育并舉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
從全國來看,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實行“縣(區)管校聘”管理后,出現城區好學校借機收攬人才、掏空農村師資薄弱學校以及教師如何流動、學校如何評價教師等新問題,對此各地作了很多探索。教師調劑中心相當于市縣范圍內的“教師蓄水池”“周轉池”,可以根據學校的需求對教師進行再優化、再分配,統籌配置區域內教師資源。一方面,這是落實“縣管”的有力抓手。讓市縣教育主管部門在準確把握全縣各學校師資水平基礎上,均衡搭配全縣優秀校長和教師資源,促進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均衡優化配置,促進農村學校優質均衡發展。另一方面,這是優化和提升海南教師隊伍整體質量的重要手段。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本科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為81.02%,海南2020年、2021年排名全國倒數第一(2022年數據未出),8個縣(市、區)義務教育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不足60%,加快建設一支高質量師資隊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建立教師調劑中心,對提升師資隊伍整體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校聘”實施過程中,通過出臺公開透明的競崗細則,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讓教師有危機意識,激活一池春水,激勵教師想辦法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升整體教育質量。
五、改革中考制度,將招生工作提前到暑假前完成
目前,海南中考是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錄取,從7月下旬開始,一直忙到9月1日開學,整個過程復雜且漫長,效率低、折磨人。浙江中考都是以地市為單位組織命題考試與閱卷,招生錄取則都以縣區為主體,6月中旬中考,6月下旬錄取,6月底學生到高中學校報到,從考試到錄取大約半個月時間,效率極高。對此,建議海南學習浙江做法,改革中考制度,實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分,分級管理錄取”的辦法,在假期前完成招生錄取工作,既可減輕家長的焦慮,杜絕暗箱操作,更可還老師們一個名副其實的假期。此外,浙江為了促進高中教育均衡化發展,高中招生實行區域內劃片招生,沒有一所學校可以面向全省招生,避免了搶生源大戰,也避免了中學一家獨大情況出現,其效果就是浙江每個縣都有一所重點中學,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比較分散,形成了基礎教育百花齊放的格局,值得海南學習借鑒。
六、將中小學職稱評定權逐步下放到學校進行
當前,海南省中級職稱評審集中在市縣組織部和人才局進行,高級職稱由省教育廳統一評審。浙江省以前是中級職稱評審權限在縣區教育局,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在地市教育局。從2016年開始,浙江把中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學校一級評審,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縣區教育局評審,從2018年開始再次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限,改為學校評審,教育局備案。在這個過程中,人社局負責核定職改崗位并下發到教育局,教育局負責給學校定級定崗(如一級重點學校高級職稱占比40%至45%,二級學校30%等),學校則負責評聘工作。因為學校最了解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水平、工作態度與業績等最有發言權,建議海南借鑒浙江做法,在一些學校先行試點,把教師職改工作下放到學校,既可減政放權、節約行政資源,還可提高職稱評定效率,調動教師積極性,這也是最科學、最合理的做法。
七、教師編制實行數字化、動態化管理
編制是教師隊伍的穩定器,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以前海南的教師編制是三年核一次編,很不合理。在2021年教師節座談會上,我向時任省長馮飛提出,希望一年一核編,馮省長認為意見合理,當場表態可以改革,當年省委編辦就發文實施教育系統一年一核編。這是一個重要改變,解決了學校的大問題,在此表示感謝,但還有改革空間,比如目前學校編制是2021年底給的,滯后一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教師引進和正常教學安排。在此再次呼吁,對學校編制實行數字化、動態化管理,利用大數據,根據各校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各校編制數量,特別是可以把生源嚴重不足、編制富余學校的編制及時調整到生源充足且師資緊張的學校,及時解決編制供需矛盾,提高教師工作穩定性和工作積極性,促進海南基礎教育健康發展。
八、加大鄉村薄弱學校扶持力度,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當前,城鎮學校教育資源相對緊張,教育“農村包圍城市”現象愈演愈烈,比如海口市每年的招生季就像打仗一樣,一些名優校門庭若市,為了滿足家長需求只能擴班再擴班。相反,鄉村中小學門可羅雀,學生寥寥無幾。據了解,我省鄉村小學教學點數量偏多,部分完全小學規模偏小,近1/4的完全小學學生數量不足100人,有的教學點甚至出現師生比例倒掛現象。如何解決城市學位不足和鄉村薄弱學校問題,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個難題。一方面,可通過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委托管理、結對幫扶等措施,不斷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讓老百姓愿意讓自己的子女留在家門口上學,緩解城市學校學位緊缺壓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鄉村學校布局優化調整,因地制宜推進撤點并校,同時,新建、改擴建一批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和九年一貫制學校,解決“撤點并校”后面臨的學生接送和寄宿問題。
九、穩妥有序推進民辦義務教育機構規范化發展,減輕老百姓過重的經濟負擔
海南老百姓收入不高,但由于歷史原因,海南民辦義務教育占比一直偏高,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經濟負擔。據了解,2022年海南民辦義務教育占比從上年近12%降至3.63%,但這只是計算口徑原因,實際比例仍然較高,比如海口市2022年民辦義務教育占比與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實際在民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比例達14%左右。根據國家要求,省域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不得超過5%,建議在大力發展公辦教育基礎上,通過轉公一批、淘汰一批、優化一批等方式,引導民辦義務教育機構回歸公益屬性,減輕老百姓過重的教育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