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瑋 閆敏歆

本報訊 9月28日至10月10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大展甄選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發現的書法范本58件,進行58組主題創作,含題跋、臨帖、創作、解題。這些范本的年代始于商止于唐,涵蓋篆、隸、楷三種字體及其演進中的過渡狀態,連點成線、以線帶面地呈現了千年書法的演進歷程,學者書家據此尋繹闡發,多角度展現不同載體出土書跡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展覽突出“浸入式感受、體驗式書寫、主題性創作”的創作理念,強化“經典意識、時代精神”,通過古代經典與當代創作相映照,闡釋新中國考古發現文字遺跡對當代書法的楷范意義,拓展中國書法發展內蘊,展示中華文明歷史厚度、精神高度和時代氣度。《新中國新發現書法大系》同期出版,鐵凝、李屹共同揭彩。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本次所展出的58件(組)古代書跡,補充了以往我們所熟識的法碑、法帖。對它的解讀和價值的利用,中國書法家協會組織專家從三個方面入手:一者,題跋。能題跋者必為在史學、文學、考古學、文字學、書法藝術諸方面有造詣之士。因此,以一批卓有成就的老先生為主體。二者,臨寫。臨寫是基礎。要在“古人書各各不同中”得諸家之長,在“出入于千數百家而自成一體”中獲得真意,臨,是必然途徑。以中青年為主體是為了激勵一代書家做扎實真功夫。三者,創作。解題、題跋、臨寫,其終極價值在創作。承續傳統當體現于創新。所以,本次展覽的第三部分展現了書法家們的新作。基于對新中國新出土的書法碑帖的認識和感悟在新時代的創新,體現了當代書家的追求,也表明了他們守正創新的藝術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