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杰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質量就業對于畢業生而言,事關其個體發展的切身利益和自身獲得感,是家庭幸福和諧的重要基石;高質量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也是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因;高質量就業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重要追求。從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石家莊學院、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保定學院、河北傳媒學院、河北外國語學院、燕京理工學院這八所轉型發展示范學校的就業質量報告分析,整體來看多數畢業生選擇在京津冀地區就業,服務所在區域經濟發展,就業單位以中小企業為主。關于就業質量的評價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去向、就業單位性質、行業、地域,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石家莊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專業對口率、工作穩定性、用人單位滿意度。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行業、地域、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專業相關度、職業期待吻合度、就業穩定性、用人單位滿意度。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單位性質、區域分布、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保定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地區、行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專業對口度、工作穩定性、社會貢獻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河北傳媒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地區、行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專業相關度、職業期待吻合度、就業穩定性及用人單位滿意度。河北外國語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就業地區、行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燕京理工學院重點考察去向落實率、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月收入、崗位適應性、區域貢獻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綜上可以看出,各個學校對就業質量的評價各有特色,各有側重。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就業導向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畢業生的就業特征不同,各個主體對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不同,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就業質量評價體系與評價標準在指標設計和權重賦值上應和普通本科高校存在明顯區別,比如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指標,從就業區域看普通本科院校傾向于考察就業區域分布在直轄市、地級市、縣城、鄉鎮基層的情況,而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傾向于考察就業區域分布在高校所在區域的情況;從就業單位性質看普通本科院校傾向于考察就業單位分布在科研院所、事業單位、行政單位或者國企的情況,而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業單位大多為地方中小企業。目前來看并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高校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這也就導致評價結果不能契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需要。
從統計結果看,部分高校采用自編的就業質量報告,部分高校采用與社會第三方合編的就業質量報告。兩類報告評價標準相差較大,且不同的社會第三方給出的評價標準也相差甚遠。比如部分高校只從畢業生的角度或只從學校角度評價就業質量,缺少一定的合理性。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是適應社會需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就業質量評價標準應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如學生、高校、用人單位、國家政策需求等。因此當前的就業質量評價存在評價標準單一、指標不完善、不能全面科學客觀地反映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從評價方法的角度來看,一方面目前的就業質量評價基本都是針對單項指標進行分析,缺少多維度綜合性的評價從而形成最終的整體就業質量。另一方面就業質量評價缺少可比性,無法進行同一院校、同一專業歷年就業質量的縱向對比、不同專業當年就業質量的橫向對比及同類院校間的橫向對比。這也就導致評價體系的使用者無法通過比較、分析畢業生的整體就業質量與變化趨勢。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以就業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此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標準應綜合考量校內校外因素,確定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學校因素和社會貢獻度四個維度。在專家訪談、問卷調查、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確定1個總目標,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29個三級指標。
畢業生滿意度反映了畢業生對自身就業狀況的感受,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畢業生滿意度是就業質量的重要體現。調研數據顯示,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更看重工作條件、發展前景、就業適配性及薪酬福利。
用人單位滿意度體現企業的用人需求,用人單位關于畢業生專業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可遷移技能的評價及工作穩定性將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反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堅持社會需求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的原則,以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結構,使得絕大多數畢業生都能學以致用。
學校因素方面,高校是學生培養的主體單位,畢業生就業質量服務學校招生和專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就業率和升學率作為衡量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另一方面就業公平性,包括女生就業率,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率也與就業質量密切相關。此外,學校為學生提供的課程設置及實踐安排、校企合作、就業創業指導等支持服務體系也會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
社會貢獻度方面服務地方經濟,助推社會發展,是高校的職責之一,體現著高校的社會價值。經濟發展貢獻度的調研評價,能夠讓高校更加充分了解自身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作用,并據此完善學校在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工作。此外,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拓寬基層就業空間、號召畢業生應征入伍、服務西部,讓畢業生有更多崗位選擇。因此政策性需求貢獻度也是衡量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
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在各層元素中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確定三級指標相對總目標的權重。設置總權重為1,各指標評價滿分為100分,將各指標的權重轉化為權數,得到各指標的最高分值。再將各指標的得分劃分為若干個評價等級,最高評價等級的得分即為該指標的最高分,其他等級得分依次遞減,最后將所有指標分值求和,便可得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業質量的最終得分。見表1。

表1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
根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可以看出,本地就業率、重點行業企業就業、服務西部等重點地區就業、征兵任務完成情況、基層項目就業、學校課程設置及實踐安排、校企合作情況、專業對口、人職匹配度、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對就業質量的影響較大。因此,從學校角度來說,一是要從學生入學之初通過專業認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形式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學生實習實踐,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引入用人單位參與學生實習實踐、專業設置;三是從思想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軍入伍,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從學生角度來說,要有清晰客觀的自我認知,了解動態變化的就業環境,明確求職目標,并將求職目標和生涯規劃落實到實際行動,積極開展求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