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宇凡 高紅云 張輝
(1、3.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大學教學質量評價中心 湖北 恩施 445000)
“共同體”(Community)一詞出于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Fernand Tonnes)1887 年出版的《共同體與社會》(Community and Society),指家庭、鄉村、城市等范圍內具有共同價值觀和傳統的人群。1893 年涂爾干(Emile Durkheim)用“機械團結”來解釋共同體,認為是代表著一個類型的集體,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將共同體的概念進一步模糊化,認為范圍可以延申,涵蓋家族共同體、鄰里共同體、人種共同體等,經過希勒里(G·A.Hillery)、貝爾(C·Bell)和紐柏(H·Newby)為代表的學者不斷延申共同體內涵,1981 年社會學者楊慶堃統計共同體定義已多達140 多種。尼斯貝(R·A·Nisbet)指出:共同體概念重要但越來越模糊,使用概念必須異常謹慎;費林(Fellin)表示,共同體應該是“有能力回應廣泛的成員需要,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的共同體”。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功能性的共同體概念越來越活躍,使得共同體的基本價值觀念在經濟發展、國家治理、民族認同領域等得以快速普及與發展。
習近平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打通了不同社會制度和價值理念間的隔膜,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增進各國人民友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和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外交方面,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復興中國夢方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這無疑給共同體概念賦予了中國特色的豐富內涵。國家“十四五”體育學發展規劃專家調研團隊認為:中國體育文化全球化傳播與世界體育共同體建設研究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話題。基于此,課題組采用CiteSpace 軟件深入分析體育共同體研究領域的時間線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等,進一步厘清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研究的熱點、共識與趨向。
利用中國知網(CNKI) 數據庫中所包含的學術期刊定制化檢索功能,輸入“體育&共同體”檢索,截至2022 年10 月25 日的所有相關文獻,獲取文獻記錄877 條,進一步剔除新聞報道、年會綜述、書評廣告等無關文獻,以及剔除與主題無關的文獻,最終保留805 條結果。其中,北大核心、CSSCI 等高質量期刊共有428 篇文獻。
文獻分析通常分為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CiteSpace 可進一步呈現文獻實質內容(共現、時區、聚類分析等)。首先按照文獻數據實際情況將CiteSpace 中Time Slicing(時間段)設置為2004-2022,Years Per Slice( 時間切片)設置為1 年,網絡節點 Links(關聯強度)設置為Cosine,閾值為TOP50,設定(c,cc,ccv) 值分別為(2,2,20) 、 (4,3,20) 、(4,3,20) 。
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發展速度等動態演進過程可通過統計年度發文數量的變化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了解。本文對自2004 年以來收錄到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進行計量統計。
由表1 可知,當前我國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文獻發展階段可根據發文數量的變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萌芽階段(2004-2006 年)、第二階段為低速發展階段(2007-2014 年)、第三階段為中速發展階段(2015-2019 年)、第四階段為高速發展階段(2020 年至今)。

表1 2004-2022 年度發文量變化趨勢統計表
在第一、第二階段,發文數量呈緩慢上升趨勢,此時的關注點主要為體育教師、學習共同體、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等方向,此時共同體第一次被放在了研究的主方向來進行研究。在中速發展階段,發文數量開始出現明顯上升,年發文量基本平均在56 篇左右。該領域的研究熱度開始穩步上升,并在2019 年到達了這一時間段的發文峰值,2019 年全年共發文83 篇,其中高水平期刊發文量首次在該階段占比過半。此時的研究熱點為:學習共同體、體育教師、一帶一路、體育外交等,并首次出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研究。
在2020 年,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當年的發文量為137 篇,首次破百。2020-2022 年3 年期間,共發文468 篇,平均每年156 篇左右,其中高水平期刊(北核、CSSCI)248 篇,平均每年發文83 篇左右,迎來了該領域研究的高速發展期,學界開始對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的單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尋找新的研究熱點。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要主題的研究共有33 篇,次要主題有34 篇。并在此時涌現了三個新的研究熱點:北京冬奧會、體育強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知識圖譜的分析中,研究領域的研究主題和研究熱點均能在關鍵詞的分析處理過程中得出,利用CiteSpace 軟件繪制的關鍵詞網絡共現圖片中,每一個關鍵詞都能形成一個節點,而節點的大小則代表詞頻出現率的高低,節點越大,出現率便越高。
在CiteSpace 上導入805 篇文獻的信息后,把年度發表文獻的時間切片為1 年,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繪制出關鍵詞網絡共現圖譜(見圖1)。基于關鍵詞網絡共現圖譜、關鍵詞頻次以及樣本文獻的屬性,對自2004-2022 年以來出現的高頻關鍵詞進行梳理篩選,發現了當前該領域所開展的研究可整理為5 個熱點領域:體育教育、體育文化、體育外交、體育政策、體育產業。

圖1 2004-2022 年研究關鍵詞網絡共現圖
通過整理這五個研究熱點的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大多數學者在研究具體內容上形成了以下五大共識:
(1)體育教育領域以體育教育共同體的打造形成作為主要方向,該方向主要包括體育教師的培養與繼續教育、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體育在高等教育的作用與思路、構建體育教師專業共同體等,致力于體育教育共同體的打造與完善,從而使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務于地方、中等教育系統中體育教學改革并進一步加強體育行業相關人才的培養工作;
(2)文化領域以體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關聯作為主要研究方向,該方向主要包括民族傳統體育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作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體育共同體的建立所起到的作用等,致力于促進筑造共有共享的傳統體育精神家園。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未來可持續發展、高水平發展,助力國家發展總體規劃向前穩步推進;
(3)體育產業研究主要聚焦新時代下我國體育行業的發展,該方面主要包括新階段體育思想的革新、精神的解讀、行業的發展。研究目的為在新時代更好地繼承與發展體育精神、布局好賽事在新時代的發展重點與革新領域,推動健康中國目標的高水平實現;
(4)體育外交這一研究領域主要研究體育外交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幫助,該方面主要研究在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外交的新思路、新戰略、新問題。致力于推動構建中國特色體育外交戰略體系、及時校正方向、服務于我國總體發展規劃與國家總體外交大局,使體育外交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項重要工具;
(5)體育政策相關研究要圍繞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與發展,該方向主要研究建設體育強國這一問題,通過研究體育強國思想與路徑的發展、傳統體育文化對國民身心面貌的影響等方面,推動建設高水平、高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
運用CiteSpace 軟件中的突現詞分析功能,分析學者對我國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研究的關注焦點以及時間變化趨勢,能夠了解到某一時期內某一領域的研究前沿。最終,得出2004-2022 年間我國該領域前10 個突現詞(見圖2)。

圖2 2004-2022 年我國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研究突現關鍵詞共現圖譜
“新時代、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文化自信”這4 個關鍵詞突現至2022 年仍在繼續,這將會是今后學界在該領域下的幾個主要關注點。結合圖2 關鍵詞圖分析來看,隨著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和體育強國戰略的逐步實現,體育產業、新時代、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文化自信這五個熱門研究領域仍會繼續保持,并且未來一段時期的體育學科研究趨向仍會是以這5 個關鍵詞所展開。
根據前文所述的體育學研究發文量統計、關鍵詞網絡共現圖譜、關鍵詞突現等方面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發現過去18 年間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研究領域有以下發展趨勢:
(1)研究文獻數量穩步增加。
從2004 年的4 篇到2022 年的179 篇已發表文獻,說明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正不斷深化發展,研究者在既有研究基礎之上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與研究。從表面的行為方式、文化、共同體逐漸延伸到如今的主場外交、民族團結、文化認同等研究熱點。
(2)研究方向呈多元化交叉融合趨勢。
過去18 年間,研究的熱點有教育、文化、外交、政策、產業5 大研究熱點,這說明本領域的研究從一開始便注重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研究,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3)研究目的呈具體明確化趨勢。
通過對研究熱點的進一步了解,發現體育教育共同體、體育外交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體育產業在新時代的發展建設、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與應用、體育強國政策的落地與實施這五個具體的研究目標是領域學者的主要關注話題。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環境和社會形勢復雜,必然對體育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共同體概念是21 世紀國際社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概念,時代的特殊性賦予體育必須進一步承擔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任務的使命,實現中國體育文化全球化傳播與世界體育共同體建設研究。研究認為,共同體視域下體育學研究的未來趨勢如下:
(1)彰顯時代主題,強化主流價值觀引導。
隨著北京冬奧會與杭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戰略再次向前邁進重大的一步,我國全民健身大戰略也隨之將會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未來的研究人員應聚焦群眾體育的路徑與引導研究,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與體育強國戰略的辯證性統一,保證全民健身戰略的落成,從而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凸顯問題意識,強調開放性對話。
體育領域的研究者在體育學科與外交、傳播等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研究時,要注重對于既有問題與新出現問題的統一關注,在研究過程中要保持開放、注重學習其他學科的相關研究,讓體育共同體領域研究更加貼近當下,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作出體育學科獨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