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麗 趙薇
(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 上海 200051)
在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發展戰略下,作為亞洲體育用品品牌的主要來源地,中國當前已是全球第二大運動健身市場,是近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隨著健身運動的增加,運動損傷也不斷增長,運動護具可以保護運動者,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運動護具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特別是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線上銷售需求的增加,線上運動護具市場,即運動護具網絡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22 年的中國運動護具網絡市場規模為24.29 億元,相較2018 年增長了71.38%,年均增長14.1%;但是與此同時,很多中小運動護具企業出現了利潤下降甚至倒閉現象。因此,在新發展格局下,研究運動護具行業網絡市場結構的變化,對于運動護具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有文獻對運動護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先進技術和傳感器來監測和提升運動員的表現和安全性電子運動護具、運動護具的材料與設計、運動護具的功能、運動護具分類和運動護具標準解讀等方面。鮮有研究從市場結構角度對運動護具行業進行研究。對于運動護具行業的市場結構分析,有利于揭示運動護具市場的競爭格局,對于企業運營和管理決策,行業健康發展,政府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基于京東、淘寶等主要線上購買平臺數據,對于中國運動護具產品的網絡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和制約因素進行了研究。
本文選取淘系、京東兩大主要銷售平臺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詳見表1),結果顯示,運動護具兩大平臺市場規模增速較快,從2018 年的14.29 億元增加到2022 年的24.49 億元。其中,2019年運動護具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最大,為55.21%;2020、2021 年的增速最低,甚至為負,可能與疫情影響相關;2022 年運動護具行業市場規模開始較大幅度增長,已經增至24.49 億元,相較2021 年市場規模增長30.73%。

表1 2021-2022 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規模
美國學者貝恩、梅森、謝勒等在20 世紀30 年代建立了“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簡稱 SCP)的哈佛學派分析框架,認為市場結構決定企業在市場中的行為,而市場行為又決定了企業運行的市場績效。盡管此分析在框架上和績效間的關系已遭到了芝加哥學派的強烈挑戰,但是其市場結構的分析仍然是市場理論分析的基礎。市場結構包括了賣方間、買方間、買賣雙方之間的市場聯系,是指構成市場各主體間的內在聯系方式及其特征,主要由4 個因素決定,包括總體市場特征、市場集中度、進入及退出壁壘、產業差異化,反映了市場的競爭程度和壟斷情況,對規范市場行為和提高市場績效至關重要。
本文將以國內運動護具行業為主要研究對象,使用行業集中率(CRn)和赫芬達爾·赫爾希曼指數(HHI),從產品差異化和市場集中度兩個方面綜合分析我國運動護具行業的市場結構。
(1)市場結構情況。
①銷售品類結構
運動護具市場中不同品類產品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詳見表2)。按照總銷售額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由高到低分別為運動護膝/髕骨帶、運動護腰、運動護腕、健身手套/助力帶、運動護踝、運動護肘/護臂。

表2 2022 年運動護具品類的淘系、京東平臺銷售額及排名
②產品材質
在產品材質銷售額中(詳見表3),含氯丁橡膠類產品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情況更為出色,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含EVA 產品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表3 2022 京東平臺不同材質運動護具銷售情況
③防護等級
在防護等級銷售額中(詳見表4),綜合防護等級的銷售額占比最高,達到47.08%。其次是專業防護等級,銷售額占比為40.09%。

表4 2022 京東平臺不同防護等級運動護具銷售情況
④運動項目
在各運動項目的銷售額中(詳見表5),跑步、籃球和健身項目的銷售額占比較高,分別為21%、21%和20%。

表5 2022 京東平臺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護具銷售情況
⑤產地來源
從運動護具的產地來源看(詳見表6),江蘇制造的運動護具在國內市場中占比較高,而德國制造的運動護具在進口運動護具占比較高。

表6 京東平臺不同產地的運動護具銷售占比情況
(2)品牌競爭情況。
在進行數據分析前,首先對數據進行了充分地清洗和處理,以避免因為數據差異帶來的影響和誤判。在進行品牌市場分析時,我們注意到京東和淘系平臺對于運動護具的品類分類存在差異,例如,淘寶將運動護膝和髕骨帶歸為同一類別,而京東則分別歸類。因此,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我們將京東平臺的這兩個品類數據合并,以便與淘寶進行對比分析。此外,由于京東可能有自己獨立的品類,而淘系沒有相應品類,因此我們只能將其歸為“其他”品類進行分析。
從市場占有率角度來看(詳見圖1),李寧、保而防、勞拉之星、LP 等品牌表現較為出色。其中,李寧在所有品類中的市場占有率均排名第一;保而防在運動護肘/護臂、運動護踝和運動護膝/髕骨帶品類中表現優異,均排名第二;勞拉之星品牌則在運動護腰和健身手套/助力帶品牌類中表現出色,市占率均排名第二;LP 品牌則在運動護膝/髕骨帶和運動護肘/護臂品類中排名均為第三。

圖1 2022 年運動護具各品類中品牌市場占有率的條形統計圖
市場集中度是衡量行業市場結構的重要指標,其反應了企業數量和規模的差異,進而定量評估市場勢力的強度。對于市場集中度的分析,本文使用行業集中率(CRn)和赫芬達爾·赫爾希曼系數(HHI)進行測算。
(1)行業集中率(CRn)。
依據經濟學家貝恩得出的研究結論:市場集中度分為六大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極高寡占型市場(CR4≥85%)、高集中寡占型市場(75%≤CR4<85%,CR8≥85%)、中(上)集中寡占型市場(50%≤CR4<75%,75%≤CR8<85%)、中(下)集中寡占型市場(35%≤CR4<50%,45%≤CR8<75%)、低集中寡占型市場(30% ≤CR4<35%,40%≤CR8<45%)、原子型市場(CR4<30%,CR8<40%)。本文根據貝恩的分類方法分析中國運動護具行業銷售集中度(詳見表7),結果顯示:2018-2022 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2021 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類型為低集中寡占型市場,少數主導企業與大量規模較小的企業共存,疫情的影響可能導致規模較小的企業倒閉,因此導致市場集中度提高。除此之外,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類型均屬于原子型市場,說明中國運動護具行業競爭程度較為激烈。

表7 2018-2022 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集中度
(2)赫芬達爾·赫爾希曼指數。
赫芬達爾·赫爾希曼指數(HHI)用于反映運動護具行業內企業規模的分布情況和離散程度。0 ≤HHI ≤1,參見表8,HHI 指數的值越小,競爭強度越大;相反,HHI 指數的值越大,就越接近壟斷,競爭強度越小。

表8 以HHI 指數為基準的市場結構分類
由表9 可知,以HHI 指數為基準的市場結構分類與CRn的計算結果一致。我國運動護具行業在2018-2020 年以及2022 年屬于競爭型Ⅱ型,2021 年,屬于寡占型市場結構,這可能是由于疫情期間許多中小型運動護具企業受到了沖擊,導致市場份額被大型企業所占據,從而增加了市場的集中度。綜上所述,貝恩的分類方法和以HHI 指數為基準的市場結構分類都揭示了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的特征和競爭情況。兩種方法的分析結果相一致,都表明行業的競爭程度較高。

表9 2018-2022 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赫芬達爾指數(HHI)
目前我國運動護具發展制約因素主要集中在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品牌影響力較弱、高水平人才短缺和下游應用市場聯系不緊密四個方面。
國內運動護具制造技術與國外品牌相比存在技術差距,創新不足,科技含量較低,競爭劣勢顯著。多數企業沒有獨立研發部門。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的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體育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企業主要以來料加工和模仿為主,造成產品缺乏特色,主打低檔次產品,導致低端供給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足。生產工藝水平和自動化程度低,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品牌定位不準確、特色不明顯,產品同質競爭激烈,部分企業庫存量居高不下。
市場競爭的實質是品牌的競爭,消費者對體育產品的需求從質量化和品質化轉化為個性化、特性化、多元化,越來越受到品牌的驅動,傾向于購買值得信賴的品牌。我國是體育用品生產大國但不是品牌強國。中小品牌占主導地位,高端品牌和名牌產品匱乏,國際品牌主導我國中高檔市場。國內運動護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較弱,根據《2023 全球體育用品行業報告》的市場研究數據,有16%對品牌支出不足5%。部分企業未充分重視品牌建設,依賴大規模商品生產來快速占領市場份額,缺乏多元化推廣、適當的營銷策略以及高效的營銷能力,導致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遠低于國際品牌,競爭劣勢顯著。
運動護具產業缺少熟悉國際市場的高水平營銷人才、設計研發和管理人才。缺乏高水平營銷人才導致品牌推廣不足,影響銷售。專業設計研發人才短缺致使產品科技含量低且以模仿為主,核心產品缺失,無法彰顯個性,產品始終以低端為主。管理人才的缺乏致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不高,未實現品牌集團化經營,競爭力不強。
大眾對運動護具了解有限,普及率不高,可通過科研和戰略合作提高認知度。品牌與國家隊或者專業的運動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增加關注度,提升滲透率和知名度。例如,斯坦格與國家籃球隊和登山隊合作,為運動員和教練提供專業護具。企業重視產品知識宣傳和品牌培養,有利于提升運動護具行業的地位。
通過對近5 年的中國運動護具線上銷售數據進行分析,近5年中國運動護具行業的網絡市場規模在20 億左右,其中運動護膝/髕骨帶、運動護腰、運動護腕銷售品類的市場占有率較高;李寧、保而防、勞拉之星、LP 等品牌表現較為出色;銷售占比較高的材質以針織運動護具為主,其次是氯丁橡膠;銷售防護等級占比較高的是綜合防護等級和專業防護等級運動護具;用于跑步、籃球和健身的運動項目的護具銷售占比較高。
中國運動護具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整體呈現原子型或低集中寡占型市場結構,運動護具市場呈現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趨勢。護具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但是也存在企業規模小、市場勢力弱、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品牌影響力較弱、產品的差異化不顯著,高水平人才短缺、下游應用市場聯系不緊密、低端供給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足、核心競爭優勢不顯著的問題。
未來幾年,運動護具行業將面臨兩極分化趨勢和激烈競爭,創新能力成為影響競爭關鍵的因素之一。行業需加強研發、品牌推廣、人才培養、與下游市場的緊密合作、資金籌措、國際技術合作、品牌文化建設和銷售渠道布局。護具制造企業規模較小,其自主創新能力相對不足,可以通過內部研發、合作研發、委外研發以及技術并購等方式提升創新能力。重點推廣市場占有率較高的運動護膝/髕骨帶、運動護腰、運動護腕產品,提高知名度和銷售量;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展跨界合作、利用新媒體渠道進行產品宣傳和推廣,以提高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