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華
(湘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 萍鄉 337016)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之一[1]。同時,水作為大自然的一種介質,可加速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傳播擴散,進而侵襲人類機體,造成嚴重的損傷,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2]。因此,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安全和充足是必不可少的。步入21 世紀后,隨著人們對健康、環境安全、水安全、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國家對其關注度和建設投入力度也在逐漸地加大,力求為人類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美麗的生存環境[3]。近幾年來我國各項政策逐漸向農村地區傾斜,尤其是水資源保護、水質檢測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以改善農村地區水質的情況,確保農村地區的人們生活飲用水安全、干凈[4]。為進一步保障人們的飲用水安全,避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仍需進一步對農村生活飲用水加大監測力度和保護程度[5,6]。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湘東地區2020 年1 月-2021年12 月農村生活飲用水進行微生物檢驗,結合檢測結果對該區水質情況進行相關性評價,分析水質污染程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選取湘東地區87 個檢測點抽取水樣300 份,分別于每年的豐水期、枯水期抽取水樣,隨后對采集的水樣進行保存備用。
1.2 方法 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的要求和標準對水樣進行檢測,記錄檢測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詳細地分析,檢測項目主要包含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三類。另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檢測出的數據進行歸類評價,其中水樣監測中若均未檢測出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則將其判定為微生物指標合格,而上述指標任何一項不符合,則將其判定為微生物指標不合格。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 22.0 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農村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指標合格情況 2021 年微生物檢測指標合格率高于2020 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20-2021 年農村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指標合格情況比較(n,%)
2.2 不同供水方式微生物水質檢測合格情況 2020年、2021 年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與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2020 年比較,2021 年的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偏高(P<0.05),而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偏低(P<0.05),見表2。

表2 2020-2021 年不同供水方式微生物水質檢測合格情況比較(n,%)
2.3 不同供水方式微生物各指標中項目合格情況2020 年、2021 年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的合格率均偏高;且2021 年集中式供水與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高于2020 年(P<0.05),見表3。

表3 2020-2021 年不同供水方式微生物各指標中項目合格情況比較(n,%)
近幾年有相關研究發現[7,8],絕大多數疾病的傳播媒介主要是通過水,其傳播速度較快,控制難度較高,并且水體污染會進一步加快疾病的傳播和蔓延。流行病學相關調查數據顯示[9,10],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存在地域差異,尤其是通過水體傳播的疾病,主要傳播地區集中在我國農村,且發生頻率較高、傳播速度較快、傳播范圍較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農村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是否安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目前,水質檢測方法主要是對水體中的各種微生物的種類、數量等進行檢測,若超過一定的標準,則表示該水體不適宜人們飲用[11,12]。基于此,為更好地保障農村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則需關注農村地區水質的情況,好的水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種傳染病的傳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本研究結果發現,2021 年微生物檢測指標合格率為68.67%,高于2020 年的64.00%(P<0.05);2020-2021 年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為66.45%,與一家一戶的供水相比,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為66.90%,二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2020 年比較,2021 年的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偏高(P<0.05),而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偏低(P<0.05);2020 年、2021 年集中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的合格率均偏高;且2021 年集中式供水與分散式供水的微生物檢驗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高于2020 年(P<0.05),說明湘東地區農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污染源是微生物污染,但是其污染程度較低,生活飲用水整體狀況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該地區飲用水主要污染源源自于地下水、河水、井水等,在飲用前均未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易導致水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污染水體[13]。其次,農村地區會圈養或者放養大量的家禽、牧畜等,各類家禽的糞便、尿液會流到生活飲用水中,糞便、尿液中存在的大量的細菌微生物等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使得水體中大腸菌含量較高,極易滋生細菌、病毒等,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14,15]。
此外,農村地區的生活廢水未經嚴格正規處理后便流入到河道、井水中,導致里面殘存的大量化學洗滌劑等會進一步污染水體,引發水體中微生物大量滋生,進而導致各類傳染病迅速爆發擴散,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16]。基于此,農村地區生活飲用水管理中仍需加大消毒、殺菌的措施和力度,定期進行水體微生物檢驗,評估水體質量,定期檢測水體中微生物指標檢測以及理化指標的合格與否,進而評判水體是否合格[17,18]。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水體的保護、監督,防止水源污染的發生,使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讓村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19]。國家也應該加大宣傳、幫扶力度以及建設改革,嚴厲打擊污染環境、污染水質的惡劣行為,制定懲罰機制和條款,增加人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呼吁整個人類積極保護水安全,愛護水資源[20]。
綜上所述,湘東地區生活飲用水水質整體狀況較好,微生物指標檢測良好,無嚴重的水體污染發生,但仍需政府、監管部門等加大力度對農村生活飲用水的管理和監督,提高水質,保障群眾生活用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