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走出人類世
——探索我們與自然之關系的根本性變革

2023-11-02 00:37:54編譯苦山
世界科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生物人類

編譯 苦山

我們面臨著彼此關聯的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自然資源和健康危機,而在其中,社會、機構和公民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他們對自然的價值觀發揮了關鍵作用。本文探討了如何重新構建人與自然的關系。它審視了對人類與其他生命形式和生態系統的深度連接進行整體性的理解如何可能引出保護自然的新動機,并加速我們在地球提供的有限條件下過上和諧生活所需的社會轉型。

加速進入人類世

人口的規模和人類經濟技術活動的強度對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氣層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們改變了氣候,改變了大氣、海洋和土壤的化學組成,也改變了地貌。與此同時,我們以犧牲其他生命形式為代價進行擴張。這些變化正在侵蝕我們所知的、地球維系生命的能力——我們與一些人認為的“安全邊界”的距離近得令人擔憂,甚至已跨過了它。

變化的規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約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提出新的概念來描述我們當下所處的地質時期。他們認為,我們不再生活在全新世,而是生活在“靈生代”“靈知圈”“同質世”,以及最近提出的“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中。

雖然“人類世”一詞相對較新,但其背后指向的問題早已確立。早在1662年的西方世界,英國作家兼園藝家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就強調了保護地球及其植被、土壤、水和空氣的必要性。此外,在19世紀,就已有人描述了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也就是“溫室效應”。在伊夫林發表論點的300年后,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了著作《寂靜的春天》(1962),這本書引發了公眾和政界對工業活動對環境之危害的認識。數年后,羅馬俱樂部發表的《增長的極限》(1972)指出,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資源過度使用和全球人口及福利崩潰的情況。這樣的估計與近來的觀察結果是一致的。

盡管存在這些早期擔憂,人類仍舊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步入人類世。特別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十年也被稱為“大加速”),人類引發全球變化的程度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對自然棲息地的摧毀、對生態系統的廣泛破壞以及動植物的滅絕已經被科學文獻證實,不存在任何疑問。當前的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地球化學流的大幅度改變也是同樣。科學家們不斷地重復著這一信息。然而,僅僅知曉不足以敦促人們采取行動。大加速仍在繼續(見圖1)。

圖1 全球生物多樣性條紋圖

圖2 “河流”的多種理解框架

圖3 哪一張圖最能描述你與大自然的關系

變化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科學家警告說,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可能會導致許多生命形式在21世紀末消失。最近的一項估計顯示了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在哺乳動物總生物量中,人類占36%,我們蓄養的家畜占60%,野生哺乳動物僅占4%。地球正在經歷異常迅速的生物多樣性喪失:75%的陸地和66%的海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改變”。生物多樣性的迅速下降也與氣候變化密不可分。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以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話來說:“它們有著共同的潛在驅動因素,它們相互作用,并可能產生級聯和復雜的影響,影響人們的高質量生活、妨礙社會目標。”

據估計,人類活動已導致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2℃,導致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多。這已經超出了自然和人類系統的適應能力,并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生存、健康、水、糧食和能源安全日益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隨著全球變暖幅度預計將在短期內超出工業化前水平1.5℃,多種氣候危害和對生態系統及人類的風險都將不可避免地增加。近來,憂心忡忡的科學家們再次就前所未有的氣候緊急情況發出警告,并重申了采取行動的迫切需要。

“大加速”的核心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包括技術科學的進步以及生活水平和預期壽命的提高。這使得人類這一物種在開發自然和大幅度增加人口方面具有了難以置信的高效率。雖然人口的增加曾經是環境壓力的主要驅動因素,但在千禧年之交時,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如今,消費的增加是驅動全球環境影響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面對地球遭受的累積壓力,由于地理、文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富裕程度不同,各國在歷史上以及眼下承擔的責任分配不均。西方國家的歷史特征是殖民、挪用和商品化。從歷史上看,這些國家也排放了最多的溫室氣體,這主要是由于化石資源推動的工業革命。此外,1970年至2017年間,全球廢棄物料中的74%是由高收入國家產生的。2015年,在全球范圍內,收入最高的10%人口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兩倍多。這指向了“氣候正義”的問題:最大的污染者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可能是最小的,而最貧窮、造成污染最少的人很可能是最容易受影響的。從本質上講,“一個相對較小而富裕的群體對大多數資源索取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也因此對貧困人口面臨的最嚴重的生存威脅負有責任。”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在人類世面臨的挑戰沒有簡單、快速的解決方案。這些挑戰是系統性的,與個人、社會及機構如何看待和對待自然有關。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探討人類世的人類與自然建立了何種關系,以及這些關系應當發生何種轉變,從而推動世界步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時代。

演變中的制度思維

對自然的開發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人類發明出了技能、知識和技術,來抵御與克服自然的力量及威脅。在依賴自然的過程中,人類也認識到了一個基本的利益沖突。隨著人類文明的擴張和發展,我們需要更多的空間和資源,其他物種要么被馴化,要么被消滅。然而,從過去到現在,仍然存在一些社會和文化,它們對自然的疏離和商品化并沒有達到同樣的程度。

在西方世界,19世紀和20世紀期間,環境意識逐漸變為制度化的環境保護。雖然早在1569年,瑞士就成立了自然保護區,但直到1872年,美國國會才將黃石地區定為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緊隨其后。20世紀,隨著多邊體系的誕生,專注環境保護的國際機構開始出現。例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立于194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成立于1961年。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宣言》提出后,聯合國環境署(UNEP)成立。

環境保護是對由人類擴張造成的自然改變和破壞的第一個制度性響應。如今,保護仍然是環境治理的基石,但它的優勢同樣也是它的局限所在:它從人類、人類中心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從生物或生態中心的角度來考慮保護“純粹”的自然。因此,如果人類的健康、生存或福祉被認為處于危險之中,環保政策往往難以自證其政治合理性。與此同時,環境保護的歷史中存在大量侵犯人權的案例,世界各地都報道過以海洋和陸地保護的名義強行驅逐、遷移原住民和當地社群的事件。

布倫特蘭委員會及其1987年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通過強調自然對人類的工具價值來重新考慮環境保護問題。根據這份報告,鑒于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資源,它因此是全球公地的一部分。例如,雨林應該得到保護,因為它們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有著大量仍未發現的藥物。布倫特蘭報告以及隨后的地球峰會和《里約宣言》標志著人類世制度思維的轉折點。主導思想從保護自然免受人類傷害轉變為保護自然以促進人類發展。這一變化使得在生物多樣性和總體可持續發展方面制定更加雄心勃勃的國際政策成為可能(前者如《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的愛知目標,后者則數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后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尤為矚目)。近來,IPBES對這種思維方式提出了挑戰,該組織認為,為了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政策制定需要強調超越市場價值的、自然的廣泛價值。

自1973年以來,歐盟已經通過了8次環境行動計劃(EAP),制定了多年期目標和大量環境方面的共同體現行法。目前,歐盟的政策對保護和恢復重新展現了關注。例如,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規定“每年應為自然方面的支出預留至少200億歐元”,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預計將取得積極成果。同樣,新的歐盟《自然恢復法》對大規模自然恢復所設定的法律要求也可能帶來重要而積極的結果。盡管這些進展鼓舞人心,但形勢極為嚴峻且具有挑戰性:雖然歐洲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有了先進的立法,但目前,歐洲還遠遠沒有達到其保護、保存、恢復和維護自然的目標。

上述兩項政策舉措都強調了生態系統和其他物種必須提供的各種服務,從而證明保護和恢復的正當性。然而,它們沒有提及自然的任何內在價值。同樣,《歐洲綠色新政》將自然視為一種資本形式(新政的目標在于“保護、保存和增強歐盟的自然資本”),同時承認自然資本超越了經濟資源,延伸到與健康和安全相關的生態系統服務。歐盟第8次環境行動計劃承認,需要進行系統性變革,以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幸福經濟模式。然而,它仍然將這種變革的目標定義為確保作為“健康的資源基礎”的自然,從中得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保護自然以促進人類發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會遭遇弱可持續性問題。換句話說,自然被視作一種可以被其他資本形式替代和交易的資本形式。在這種理解下,向可持續性的轉變被委托給市場,經濟邏輯則成為環境政策的主要依據。例如,如果生物技術實驗室里的藥物發現使傳統的生物勘探變得過時,那么按照這種邏輯,雨林的價值將會降低,因為對其藥用資源的需求會減少。這也意味著,自然中不為人類利益提供商品和服務的“非生產性”部分不被視為“資本”,而是落入“多余的生物多樣性”這一類別,這種多樣性很可能仍然不受保護。

這種方法的隱患在“包容性財富指數”的例子中體現得極為明顯。盡管在1992年至2014年期間,人均自然資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損失,但同期的人均包容性財富總值仍然呈現出積極的趨勢。這表明該方法存在嚴重缺陷,指向了如今越來越多人承認的弱可持續性。

這場辯論遠非新鮮事,但卻非常關鍵。《生物多樣性公約》(1992)就已試圖通過同時提及其他物種的內在價值和它們對人類的價值來解決弱可持續性的局限性。公約在序言中明確列出了(生物多樣性的諸種價值),它們可以是社會和文化層面的,但不一定是經濟層面的。然而,當以人類利益為由來證明環境目標和行動的合理性時,它們就納入了功利主義的邏輯中,因而,如果直接開發自然資源可以獲得更高的利益,它們就可以被輕易擱置。此外,這種價值評估主要是為了抵消“癥狀”,而非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退化及喪失本身的根本原因采取行動。

2022年7月2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認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的環境為一項人權。雖然這項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可以作為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同樣,歐盟內部正在討論企業對環境損害的責任、“生態滅絕”這一概念以及歐盟法律對其的承認。

有些批評的聲音更進一步,呼吁對環境和生態挑戰給出更多的制度性應對。一些人主張立法賦予其他非人類生命形式以權利,甚至呼吁為自然制定一部《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全球自然權利聯盟(GARN)由世界各地的數百個組織構成,它們主張為自然賦予合法權利,并為人類社會創設相應的法律義務。這些運動植根于強可持續性和深層生態學的思想,即,相信自然、生態系統、非人類和人類物種及個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內在價值。

將自然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寫入法律,可能是一個有助于實現保護和保存的策略。然而,僅僅宣布這些權利是不夠的,除非得到與之相應的、政治價值觀和實際執行手段方面的變革。現代社會的政策是由人類制定、為人類服務的,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理由在我們的政治文化中是脆弱的。這一事實反映了更深的文化層次,即認為自然與人類彼此對立,這些層次可以說是西方世界的特征。只要人類和自然的關系被認為是“我們和它們”的問題,我們就會被繼續困在“大加速”中。

現實并非“我們和它們”

“人類世”這個概念本身就引發了一些論述:關于它自身,關于為何需要走出它、如何走出它。正如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在2015年提出的那樣,對于那些關注氣候變化、生態退化以及最終的社會崩潰的人來說,通過重新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系來走出人類世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提議。然而,這也許無法引起普遍的共鳴,因為有些人從人類世和“大加速”中獲益太多,另一些人則獲益太少。

從環境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深層次轉型的必要性得到了廣泛認可。聯合國環境署強調了需要轉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在歐洲,第8次環境行動計劃正在提倡系統性變革。

科學和哲學的發展可以為進一步的制度和政治變革提供啟示。環境保護、弱可持續性和強可持續性都可以被看作走出人類世的第一步,但它們仍然反映了人類世的思維方式:一種在“我們”人類和“它們”非人類之間設定了明確邊界的二元思維。然而,這種思維方式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人類真的可以認為自己獨立于“非人類”嗎?科學家和學者都已描述過人類、其他物種和生態系統是如何以多種方式相互依存的。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個體性是一種幻覺。盡管特異性和唯一性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承認我們是相互聯系的。這種相互聯系始于人類的身體:人體已經是一個超個體,其中有數千種共生體(細菌、古菌和真菌等)在維持人類健康方面發揮著作用。

放大來看,所有生物體及其生態系統在物質和能量方面都是深度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的,例如,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這種聯系和依存通過生物圈的營養循環來實現。人類的健康、其他物種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是相互交織的,這一洞見被總結為“一個健康”概念。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和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甚至在他們的蓋婭假說中提出,地球可以被視為一個超有機體。盡管這一假說在科學上仍然存在爭議,但它引起了人們對生物圈中許多精密調節的循環和網絡的關注,以及對人類生存如何依賴于生態系統健康的關注。

哲學也許可以幫助我們跨越“我們”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給出有力的理由來保護自然及其生物多樣性。東方的哲學流派和宗教有著超越“我們和它們”這類二元性的悠久傳統,這可以從當代中國的“生態文明”概念,一路追溯到2000多年前寫就的道家經典。在更新近的觀點中,也有走出人類世、進入共生世的愿景,在共生世中,人類將基于自身與其他物種和整個生物圈的共生關系采取行動。我們現有的社會和經濟系統之所以繁榮至今,是因為它們建立了強大和穩定的模式來剝削其他物種和人類同胞。然而,被剝削的其他物種是我們的共生體。當我們傷害他人和環境時,我們也許終將禍及自身(表1)。

另一種類似的愿景是走出人類世、進入觸手思維的克蘇魯世(Chthulucene)。人類不是孤立地生活或行動,而是通過互動和關系——或者用比喻來說,是通過“觸手”來生活和行動的。唐娜·哈拉維(Donna Haraway)認為,“克蘇魯世”是這樣一個時代:其中的思考和行動總是由“我們與誰互動”以及“我們對誰負責”這些問題來定義的。在克蘇魯世,人們意識到人類生存只有一個選擇,用哈拉維的說法就是“與麻煩共存”:對我們的互動負責的麻煩、為多物種繁榮而努力的麻煩。

這樣的哲學觀念與IPBES最近發布的“價值評估”不謀而合。該評估建立在“自然的饋贈”這一概念之上,并承認存在多種合法的價值觀和自然評估實踐。具體來說,評估指出,人和社會都有多種不同方式來構建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河流為例,評估強調,人們可以認為自己生活在自然之外(在此理解下,河流因其提供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而受到重視);認為自己生活在河流形成的地貌中,并與其他河流地貌區域的物種共同生活;或是認為自己正作為自然生活(即河流被視為自身神圣的一部分)。

哲學家阿恩·內斯(Arne N?ss)——深層生態學的創始人之一——深受印度“不害”原則(意即非暴力)的影響。內斯提出,成熟人格的建立取決于能夠與他人感同身受——首先是家人,然后是其他人,但也包括動物和其他生靈。這就是內斯所說的“生態自我”,它不可與狹義的“自我”混淆。若果真如此,那么IPBES強調的“作為自然生活”和“生命框架”——也就是統一性和認同感——就是內斯所說的生態自我和成熟人格建立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我利益和關心他人之間的對立具有誤導性。此外,由于我們都相互依存,關心他人可能是對自己有益的。在這種觀點下,自我利益包含了對他人的關心。

那么,克服人類中心主義也就不等于擁抱它的對立面了。相反,它意味著關心和保護所有規模的超有機體內的共生關系,上至整顆星球。用內斯的話說:“通過感同身受,他們也許能看到自己的利益經由環境保護而得到滿足,通過真正的自愛,他們也許能體會到來自一個擴大和深化的自我的愛。”實證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研究顯示,互聯感與親環境和親社會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

走向系統性變革?

無論其科學地位如何,人類世與以往的地質時期都有所不同,因為其中最強烈的致變因素(人類)也具有自我意識和自覺變革的能力。

有意離開人類世或許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因為我們已無法退回人類尚非地球終極變革力量的狀態。目前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沒有解決的捷徑,我們必須在這些危機之中找到體面的路徑。與此同時,針對“扭轉大加速趨勢”、使我們在行星邊界內生活得更好的可能途徑,我們并不缺乏相關的知識。

我們并非注定要走向增長和崩潰的馬爾薩斯災難。然而,許多領域需要變革,包括解決過度消費、不平等、權力不均、既得利益和短期主義等問題。必須承認和質疑構成我們社會、經濟和制度基礎的思維模式和范式。在生物多樣性這個問題上,全球危機與政策制定中對自然的評價方式緊密相連:遺憾的是,盡管自然有著多樣化的價值,政策制定卻主要“優先考慮了狹隘的一小部分價值,為此犧牲了自然和社會”。

《歐洲綠色新政》以及歐盟對聯合國2030年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展示了對可持續性挑戰之系統性特點的認識,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和政策努力。然而,《歐洲綠色新政》的潛力尚未發揮完全。

文化、政治和經濟制度是共同產生的,本質上植根于社會心理模式和范式。這就是為什么變革必須“深挖”,在可持續性轉型和變革中又為什么需要深度創新和深度社會參與。雖然范式轉變是系統變革最強大的杠桿之一,但它們也是最受抵制和最難實現的。

本文探討了這樣一個觀點:各系統中需要轉變的一個基本信條是將自然視為與“我們”人類分離并對立的“它們”。這種心態可能使我們剝削自然、將自然外化和商品化,直至將它摧毀。盡管第8次環境行動計劃等政策呼吁系統性變革,但迄今為止,它們尚未對這一信條提出挑戰。

只要系統性挑戰和系統性變革處于可治理的范圍內,就需要所有治理權力發揮作用——包括政府、市場和民間社會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民間社會層面,許多社會和文化對于自然的商品化程度沒有那么高,生物圈的其他生命形式和要素也有著不同且更高的地位。重要的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的一些公民通過歸屬感、親屬關系、管理和尊重的方式與自然產生了關聯,這可以成為靈感來源。例如,源于拉丁美洲原住民組織的“美好生活”運動探索了另一種發展模式,以追求有尊嚴、有社會和自然責任感、沒有大規模消費和資本積累的生活。諸如“簡單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像充足或“足夠”之類的理念則意味著沒有經濟增長背景下的人類進步。同時,這些理念在實際的實踐中往往會面臨障礙。例如,即使自然權利被寫入了法律(如在玻利維亞)和憲法(如在厄瓜多爾),其落實仍然可能出現問題,因為機構和法院在實踐中反映這種發展的速度較慢。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在民間社會和市場的交界處,存在著“身為消費者的公民”這一特殊結構,從而免除了支撐經濟增長的“生產跑步機”的基本功能(在破壞環境方面)所應負的責任。由富裕社會和個人所支撐的消費水平、模式和生活方式也被認為是環境壓力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這方面的變革很可能也是必要的。在上述運動中,非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發展和繁榮。盡管如此,他們仍是少數。如果物質主義和大規模消費仍然主導著霸權話語和文化規范,那么試圖執行基于其他生活框架的政策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治理方面,這些挑戰要求我們在思考為何保護自然時接受更廣泛的理由,而非僅僅以人類為中心的功利主義論點。用IPBES的話來說,過度依賴“生活在自然之外”這一生命框架是生態系統大規模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背后的罪魁禍首。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在評估和評判行動以及推動政策方面,必須與其他框架(如生活在自然中、自然間和作為自然生活)更好地平衡。因此,甚至有人提議為自然的基本法律權利制定憲章。治理系統和政策工具需要發揮根本性的作用。根據IPBES的說法,治理系統和政策工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為系統變革創造有利條件:在決策制定中體現更多樣化的價值和世界觀;與更廣泛和更多樣化的參與者建立包容性知識共創倡議;將自然的價值在決策層面上制度化;承認在各個層次進行社會變革的必要性。

有數種政策工具可以支持這種變革。不過,這種治理上的轉變似乎不太可能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實現,也不可能獨立于政策制定方面的文化轉變實現。政策也許必須進入討論行為、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的未知領域。治理本身不僅要變得明智,還要變得真正地歡迎參與、體現共生和觸手思維。我們社會的治理方式需要符合那些目前被“拋在后面”的人類和非人類的需求和關注,并尊重地球的承載能力。為了完全實現《歐洲綠色新政》的雄心和第8次環境行動計劃的愿景,從“我們和它們”到“我們所有人”的觀念轉變是至關重要的。這一變化將在擴大責任感的基礎上創造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新動機。

也許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能否想象這樣一個世界,在其中,社會和經濟實踐與自然共生——而不僅僅將后者視作達到人類目的的手段?

資料來源EEA

猜你喜歡
生物人類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發現不明生物
科學大眾(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4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軍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28 11:42:50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99在线免费播放|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资源站|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婷婷色狠狠干|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人妻21p大胆| 国产精品9| 欧美色99|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精品人妻AV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va视频|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88av在线看|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一级福利视频| 91网站国产|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精品福利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欧美啪啪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一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级片|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热99精品视频|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综合婷婷|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日本a级免费|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流白浆视频|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欧美日韩91|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午夜片|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三级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综合成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