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2017級星友閆小響教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閆小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內科教授
采訪閆小響的念想已有三年。2020年2月9日,在接到科主任能否參加瑞金醫院赴武漢“抗疫”醫療消息的2分鐘內,閆小響就回復“沒問題”。十多個小時后,這位2017級星友、瑞金醫院心內科教授就隨隊出現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危重病房。閆小響在武漢抗疫救護整整50天,剛返滬我就對閆醫生做了簡單的視頻采訪,了解到他在危重病區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救助新冠重癥患者的一些細節,當時就心存一念,希望有機會到瑞金醫院當面采訪這位可敬的星友。
前不久,第十九屆上海衛生系統青年人才最高榮譽——銀蛇獎——入選者公布,閆小響榮膺二等獎。我聽聞這一消息即與閆醫生聯系,送上祝福的同時也希望完成三年之約。終于我們在9月初得以見面。見面后我才得知他還有更好的消息,就在幾周前他順利通過了今年國家基金委杰青項目的答辯。
無論是前幾年的國家優青、啟明星計劃、曙光計劃還是今年的銀蛇獎、國家杰青,這些榮譽獎項都與閆小響十幾年來潛心投入的急性心梗炎癥機制的研究有關。解密急性心肌梗死的產生機制及其預后這一關乎國民健康的關鍵問題在閆小響等臨床醫生專家的合力攻關下已見曙光。究竟有怎樣能耐的人才能逼近這個醫學領域的至難課題?在達到這一制高點之前他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閆小響1983年出生于江蘇徐州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勤勞樸實的小響父母的人生最大愿望就是自己的兩個孩子能上學讀書,即使吃不上飯也要供倆孩子上學。從記事起,閆小響暗自努力,希望自己不再過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和中國絕大多數的農村孩子一樣,閆小響從鄉村小學一步一步往上讀,學習上沒人幫襯,最大也是唯一的支撐就是父母鼓勵的眼神和言語,而他每次考試成績哪怕就提高了一分也會告訴父母。那時小響的人生小目標就是當個小學老師。為此他很努力,小學起就一直在快班。初中時考到縣中,農村學校中考的淘汰率很高,一個鄉里只有二十幾位學生能上縣中。勤奮苦讀進入縣中后,小響把自己的小目標提高到考入徐州師范,這樣可以當高中老師。那時的他和其他農村孩子一樣初中沒有離開過鄉里,高中沒有出過縣里。高中階段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快班水平,縣中快班意味著進一本沒有問題。這樣小響的目標又提高了一步。
高考時他的成績高出一本線好幾十分,便進了東南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選擇學醫也是受了父輩的影響,父親認為成為一名醫生、能治病救人是好事。入學第一年的學費是父親付的,那時小響父親已腦梗過三次,一年4 600元的學費已是傾盡家里所有。后來本科余下的學費都是靠助學貸款,這筆近2萬元的貸款直到閆小響工作后才還清。醫學本科五年除了一年實習外,小響做了四年家教補貼生活,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幫著家里干農活。上高中時父親幾次腦梗,讓閆小響選擇心血管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本科實習時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心血管內科,這一時期讓小響對已進入臨床的心臟病介入治療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
臨近畢業,小響選擇考研究生,并在2006年成為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沈衛峰教授的五年制碩博連讀研究生。沈老師是1980年代國內最早的一批出國留學者,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主攻介入治療,之后成為國內介入治療的領軍人物。研究生二年級時,在導師指導下閆小響作為第一作者在《動脈粥樣硬化》雜志發表文章,這是當時瑞金心內科影響因子最高的文章,按當時對博士生的考核要求,能有這樣一篇文章博士畢業已經沒有問題。彼時國內心內科的科研條件還不是很好,沈老師很鼓勵研究生們出國學習。在導師的鼓勵下,剛剛進入研三的閆小響申請到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就讀。慶應義塾大學是日本明治維新后最早設立的西學大學,也是全日本排名最靠前的私立學校之一。2009年下半年,得到基金委國家留學全額資助的閆小響在日本開始了為期四年的攻讀博士學位生涯。
盡管有基金委的資助,但閆小響在慶應大學求學的四年(2009—2013)很清苦,他在學校附近租房,走路10分鐘到實驗室,每天除了看文獻就是做實驗,幾乎不敢有任何額外的花銷。好在慶應大學經常有學術會議,參加會議也讓閆小響有機會一覽大學實驗室以外的日本。閆小響注意到,就工作投入而言,日本同學真的非常用功,白天臨床看病人,晚上做實驗,經常干到凌晨,第二天重復這樣的過程。在慶應大學,小響也遇到了貴人相助。他的日本導師福田惠一(慶應大學心內科主任)非常鼓勵學生做開放性探索,因此,這四年小響做了不少與專業有關的探究性課題,譬如他作為心內科醫生會經常參與內分泌代謝、呼吸科的課題研究,了解這些與心臟疾病之間的關聯,也學習到很多新技術和新知識。日復一日的耕耘,無數個通宵的夜晚,為他日后的科研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閆小響在進行冠脈介入手術
說起慶應大學這段留學經歷,小響心存感激:“我今天的科研基礎很大程度來自慶應大學的習得和積累。作為臨床醫生,我在那里得到了最重要的基礎研究的訓練。我的導師當時就敏銳地意識到心梗炎癥免疫機制的闡明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在當時國際上是很前沿的課題。”
帶領學生進行教學查房
心肌細胞壞死的同時就會伴有大量炎癥免疫細胞進入,形成炎癥免疫微環境,這一研究方向對急性心梗防控及預后非常有價值。“2009年至今我潛心于心梗炎癥免疫機制和治療靶點探索,這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也一直循著這樣的路徑做科研,盯著一個臨床現象的背后機制,嘗試通過研究來解釋其中的機理,在此基礎上可能形成一些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對臨床科研和醫療之間的關系,閆醫生有這樣的理解:“作為臨床醫生會在了解病人的情況后,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治療規范,也就是所謂的醫療指南。學醫的人容易跟著指南形成固化思維,一直這樣的話就難有發展。而如果自己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儲備,知道背后的原因和機制,那針對一些難治的疾病就會有新的理解和治療方案的開發。”閆醫生舉了心衰治療的例子,心衰治療從1990年代的無藥可用到現在已經有了標準的四聯用藥,其預后也有明顯改善,其背后得益于新的機制和靶點的發現,以及針對靶點開發的新藥。
回想慶應大學那段研究經歷,閆小響當時得知,心臟醫學界已對心梗炎癥有一定研究,但對這其中的因果關系及作用機制并沒有給出解析,這也激發了閆小響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動力。“我們從用小動物的心梗模型試圖全面解析心梗炎癥免疫的動態變化起步,不斷延伸形成了系列工作。在此基礎上發現了白介素17觸發心梗炎癥的機制,這也是我博士論文的內容之一。”這個工作后來在《美國心臟學會雜志》發表。
留日四年,閆小響也切身感受到日本人極致認真的做事風格。“他們做事極為認真,處處體現著極致的工匠精神。”譬如對要完成的手術,其標準絕對是要做到可復制、可傳承的。閆小響還注意到,年輕一代日本人越來越看重學習歐美人的創新精神,他們的成長路徑很清晰:博士畢業后到歐美待幾年,回來后做PI、帶團隊。這種學習歐美的創新精神但又葆有傳統工匠精神的混合發展模式引人思考。此外,閆小響還注意到日本的醫生和企業研發人員聯系非常緊密,甚至做到臨床醫生和企業研發兩種身份的無縫銜接。讓閆小響感受尤深的是:導師福田惠一教授不僅是臨床心內科主任,在大學擁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而且還擁有自己的公司,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
見賢思齊,閆小響覺得在國內依然有許多可以改進的方面,譬如醫生有很好想法,但與工程師合作可能會產生知識產權分歧,科研合作也經常會為文章作者排序有爭議。小響相信這些因考核機制帶來的弊端會隨著政策和考核導向的調整而趨好。
學成歸國,閆小響在瑞金心內科的全力支持下很快就開展了急性心梗炎癥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目前國內外關于心肌梗塞的常規治療措施是急診開通血流、置入支架,但因為缺血幾個小時大量的心肌細胞已經壞死,這一做法雖能挽救部分病人的心肌,但仍有近一半的缺血心肌會壞死,而通過解析炎癥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抗炎等免疫調節治療,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和改善預后。小響解釋道:“多種機制參與急性心梗的發生和發展,炎癥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如同高血壓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一樣。通過抗炎治療能改善部分心梗病人的預后。”最近幾年國際上臨床試驗也驗證了抗炎治療對于冠心病的治療效果。換句話說,急性心梗伴生的炎癥反應機制的闡明及采取的抗炎治療讓急性心梗病人看到了康復的曙光。閆小響告訴我:“也許以后心梗或冠心病患者除了目前標準治療外,還可能需要進行抗炎治療,國內外科學家仍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這一方案。”
2020年參加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新冠重癥救治工作
參加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回國后的十年,閆小響延續了在日本求學時滿負荷的狀態,白天做臨床,晚上和雙休日幾乎都泡在實驗室,疲憊到回房間倒頭就能睡著。正常情況下,他每年至少三個月門診,兩個月急診,其他時間不是在病房查房就是在做冠狀介入手術。排到手術,基本上每天早晨8點上臺,經常做到晚上11點。為減少X射線接觸,手術中的醫生全程穿著30斤重的鉛衣。臨床高壓下的閆小響在科研上也不敢松懈,2014年他發表在《循環研究》雜志的心梗炎癥文章再次刷新科室最好文章的記錄。2017年至2019年,閆小響迎來了自己臨床科研和事業進階的爆發期,閆小響先后在《循環研究》和《循環》雜志上發表了三篇文章;2017年他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重要榮譽——啟明星計劃。能拿到啟明星計劃對閆小響殊為不易,“當年整個交大只有幾個名額,真的是打破頭才能爭取到”。2018年他被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2019年閆小響拿到了國家優青計劃,同年底他再次被破格提拔為研究員、博導,2020年晉升教授。
談及事業上的進步,小響隨即提到了對自己有知遇和提攜之恩的三位貴人:沈衛峰、福田惠一和張瑞巖(現任瑞金心內科主任),并感激瑞金醫院這一大平臺對他的支持與幫助。“我回來之后張瑞巖主任在臨床上放手讓我做,在科研上給予多方支持,不遺余力提升我們團隊的學術影響力。瑞金實驗大平臺和整個醫院的支持不可或缺,是這些貴人、同道和瑞金的平臺成就了我。這個大平臺非常給力,在這個平臺上你只要努力做就會出結果。”
話題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的抗疫經歷,這是閆小響人生成長的重要一段。為了敘述的連貫性和記錄的可信度,接下來我較多地引用閆醫生的話。
在中國心臟大會做專題報告
“武漢疫情暴發初期,病毒毒株毒性很強,陸續有年輕醫生因感染去世的消息傳來,大家都很恐懼。但作為醫生,我們都明白不可能置身事外,特別是年輕的醫護人員,上前線搶救生命是早晚的事。我愛人也是醫生,我和家人有過交流,也做了隨時參加醫療隊的心理準備。當科主任發消息問到我時,我2分鐘就答復——沒問題。當天是2020年2月9日,剛過完元宵節。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征戰。雖然大家當時神情上沒什么變化,但內心是恐懼的,悲壯的,因為很可能就回不來了。”
“我們瑞金醫院組成的醫療隊一共130多位醫護人員,負責整個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房。到了那里是當天晚上,稍微訓練如何穿隔離衣就上陣了。當晚就收了28個病人,防護好自己的同時就馬上著手治病救人。現場很慘烈,危重病房一天死七八個病人很正常。我們每天花一小時的車程上班去查房,戴上兩三層口罩、穿防護服,一個流程下來十幾分鐘。病人很焦慮,會不斷和你說話。檢查50多個病人,身上會不斷冒汗,因為不斷跟病人講話就會低氧缺氧、頭痛、想吐,非常難受。我們還要時常給病人做穿刺,近距離接觸病人是很危險的,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
“我們在那里待了50天。剛去的一周很苦,我們住在沒有人打掃的三星級賓館。當時還很冷,不能開空調,而夜里就更冷了。后來有了油汀才稍微好一點。不上班時我們就在酒店練習穿隔離衣。剛開始時沒有什么吃的,就吃方便面,一周后錦江集團給我們送吃的。”
面前的閆小響神情平靜,思緒仿佛回到了2020年那個寒冷的春天。從敘述的只言片語間可以看出他當時面臨的危險和挺身而出的勇氣。
2020年3月7日上觀新聞推出了一篇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的報道,其中對閆小響在醫療隊中發揮的作用有這樣一段介紹:作為心血管專科醫生,閆小響積極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對合并心肌損傷、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重癥患者格外關注,多次冒著近距離直接接觸和暴露的風險,對危重患者進行深靜脈穿刺和胃管植入等有創操作,極大改善了患者的進食和營養支持。針對患者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心理,閆小響深入病房逐一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病人鼓勁。閆小響還利用臨床上碎片化時間查閱文獻,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和團隊一起開展了新冠肺炎臨床研究。
閆小響第二次沖鋒在抗疫前線是在2022年3月到5月。在這場“大上海保衛戰”中,閆小響整整兩個月穿著厚重的鉛衣、防護服為病人做手術,做了二三十例心梗病人手術。兩個月都吃住在醫院。時隔數月后,三亞發生疫情,招募有抗疫經驗的醫生,閆小響再次主動報名參加。“三亞這次去了20多天,當時天很熱,在一個很大的、條件并不好的體育館里,但我這次就從容很多。”
一個農家子弟,憑著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樸素追求,不放棄地一直在努力,在此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事業:給急性心梗患者帶來更多的康復可能。幸得貴人相助特別又遇到了瑞金醫院大平臺的支撐,他一再刷新自己的人生小目標,并在今年又兩度刷新紀錄:今年3月申報上海醫療衛生系統青年醫護人員最高獎銀蛇獎,并榮膺二等獎;好事成雙,今年6月底以“炎癥與急性心肌梗死”為題赴京參加國家杰青答辯(全國心血管系統僅3人),最新消息傳來他已入圍今年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名單。
那天在接受啟明星采訪時,獲獎的事都已塵埃落定。但我從閆小響的神態上沒有感覺到一點可以松下來的釋然,反而感覺到這位瑞金醫院的心內科醫生又在做新的功課了,目標還是進一步闡明急性心梗的炎癥機制,為臨床上挽救更多的心梗病人不懈努力。
江世亮采寫于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