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黃金周落幕,各交通部門交出了8天成績單。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黃金周8天,民航累計運輸旅客1708.5萬人次,日均運輸旅客213.6萬人次。另據民航局披露,日均較2019年國慶假期(日均189.7萬人次)增長12.6%。
盡管多項指標超過疫情前,但仍未達到節前的預期。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機票價格在節前突然跳水,有的航線價格降幅高達80%,節后機票價格更是普遍走低。
反觀鐵路的表現,國鐵集團披露8天假期,鐵路共發送旅客1.41億人次,總人次超過2019年國慶運輸期人次,日均發送1763.6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長158.0%??梢?,鐵路已經完全走出了疫情的陰霾,恢復正向發展勢頭。
民航與高鐵的這場PK令人深思,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鄒建軍教授指出,機票價格跳水背后,既有市場需求的轉移問題,也有服務營銷策略的不適應性問題。
民航的需求遇冷,與高鐵沖擊有一定的關系。高鐵對民航市場的影響一直備受關注。據興業證券分析,從2013年到2021年,高鐵的市場份額從不到10%增長到了近30%,民航市場份額雖然也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不及高鐵,從2014年到2019年,高鐵的增速一直高于民航。
今年的情況同樣表明,高鐵正延續崛起的勢頭,熱度高過了民航,由此看來,未來高鐵還會搶占更多的民航市場。
9月中旬,同程數據顯示,假期出行的機票價格均價較五一假期上漲了13%,攜程數據也指出,十一假期國內機票人均客單價較暑期客單價還上漲了兩成。在此情況下,面對越來越貴的機票,消費者干脆用腳投票。這也導致十一假期出現異常的機票價格大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