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從2013年網絡劇《報告老板!》到2021年年底電影《揚名立萬》,劉循子墨的導演生涯,猶如片名一般經歷了“迭代升級”。他非導演專業科班出身,進入影視圈后從網絡劇拍起,做過制片、演員、編劇,在很多人眼中是擅長跨界的“六邊形戰士”。他執導的大銀幕處女作《揚名立萬》融合“民國+喜劇+懸疑”元素,有著借古喻今的深度表達,收獲9.26億元票房,是當年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
接受《綜藝報》專訪時,劉循子墨正忙于打磨新項目的劇本,故事背景從民國跳轉到現代都市,講述不一樣的職場故事。
“天馬行空”“見解獨到”“喜劇天賦”是外界賦予劉循子墨的標簽,但在他心中,“人物永遠是第一位的,也永遠是人物去推動故事的。電影中的一切鏡頭、技法、光影色彩,劇作中的一切美妙瞬間,都應該是人物本身賦予的,只是通過創造者的手實現出來。所以,傾聽角色很重要,一部電影的靈魂永遠應該在角色的眼神中去尋找。”
初涉影視圈 《報告老板!》網絡走紅
劉循子墨出身于藝術世家,父親是知名畫家劉詠閣。耳濡目染下,他6歲便開始學畫。2005年,劉循子墨考入中國傳媒大學美術系,彼時的夢想是做平面設計,“我從小并無導演夢,只是喜歡看電影,長大之后逐漸對導演職業產生了好奇,于是開始學習和嘗試。”劉循子墨說。
他活潑外向,大學期間常在戲劇影視文學系同學的作業中客串角色,“一來二去,大家覺得我演得還行,但我對演員職業只是感興趣,并不打算深耕。”直到大三時,學校開設了導演課,劉循子墨的兩個導演作業得到了老師認可,“算是種下了一顆(當導演的)小種子。”
大四畢業實習,他和攝影系的同學攢了一部45分鐘的短片《定福莊風云2》,正是這次玩票性質的拍攝,讓他獲得原土豆網制片總監、現為萬合天宜創始人之一的柏忠春的認可。畢業后,劉循子墨受邀加入土豆網,從事短片、創意廣告的制片工作。
土豆網的短片制作訓練,為劉循子墨后來的影視劇創作打下基礎:一方面快速造“梗”;另一方面,從受眾角度去創作,不排斥商業。劉循子墨也是在那時認識了已是網絡紅人的叫獸易小星,以及演員白客、小愛等人。2012年,這幫志趣相投的創作者加入由柏忠春、范鈞、叫獸易小星合伙創辦的萬合天宜,開始涉足網絡影視項目制作。
2013年,劉循子墨參演叫獸易小星執導的迷你劇《萬萬沒想到》,并負責美術設計相關工作。這部單集長度不足5分鐘的短劇,集合惡搞、自嘲、爆梗等元素,喜劇風格獨特,上線后受到大批觀眾追捧,成為當年的現象級網絡短劇。
萬合天宜乘勢而上,推出劉循子墨自導自演的網絡短劇《報告老板!》。故事講述一個天真、充滿夢想的老板,帶著制片、編劇、導演等,為了滿足廣告客戶的需求而翻拍、惡搞各種經典影視劇。這部短劇憑借無厘頭的風格和針砭時弊的諷刺效果,收獲大量關注。“從《報告老板!》開始,我才明白我需要的是什么,也找準了導演這個(職業)方向。”
轉戰大銀幕 《揚名立萬》嶄露頭角
近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在很多人看來,萬合天宜擅長的短平快內容創作與短視頻時代不謀而合。不過,萬合天宜并未深耕短視頻賽道,轉而尋求拍電影的機會。談及緣由,劉循子墨分享,“一是不想重復,二是創作者需要新的內容刺激。”
2018年,劉循子墨開始籌備電影版《報告老板!》,由他和老搭檔張本煜、柯達共同擔任編劇。當時項目已經建組,卻遭遇投資方中途撤資。導演處女作的擱淺讓他備受打擊,“回頭看,那段低谷期其實是磨煉心志的好機會,也讓我找到了真正想要表達的方向。”劉循子墨感慨。
“當時心里憋著一股勁兒,想證明給大家看,我可以做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日本“平成喜劇之王”三谷幸喜導演的電影《廣播時間》。故事發生在電臺,聲優、導演、編劇、經紀人、劇本作者齊聚一堂,在爭吵和討論中完成了一部廣播劇。劉循子墨突然靈感閃現——“一部廣播劇的誕生可以拍成電影,那么一部電影的誕生是不是也可以拍成電影?”
他邀來里八神、張本煜、柯達等老友一起寫劇本,每天開創作會,碰撞出許多火花,《揚名立萬》的故事也就是這么聊了出來——民國,抗戰結束后,一群電影人齊聚一堂討論劇本,目的是將一起驚天大案拍成電影;他們聚集的地方實則是兇案現場,不僅如此,現實中的“兇手”也來到了劇本會現場。影片將兇殺懸疑、無厘頭喜劇雜糅于一體,在層層反轉中,為觀眾提供豐富的觀影體驗。
在劉循子墨看來,學美術、做演員的經歷,對他后來的導演生涯大有助益。“美術基礎對拍攝形式、畫面、場景,甚至電影海報創意都有很大幫助。”從演員到導演的跨界則讓他能夠更好地理解演員的心態和想法,“我會把臺詞寫得通俗化、口語化,讓演員的表演更加輕松自然。”
新片聚焦職場小人物
《揚名立萬》的成功帶給劉循子墨更多自信,他慶幸于自己當初的堅持。對于今后導演生涯的規劃,他謙虛地稱,“希望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部電影做好。堅持創新,堅持把劇本做扎實。拍自己喜歡的內容,說自己想說的話。”
最近,劉循子墨執導的新電影項目立項。“這是一個關于職場的故事,會從不同角度探討職場話題。”劉循子墨透露,影片將以現實主義為基調,融合喜劇元素,“時代背景相較《揚名立萬》有很大變化,但主角依然是小人物。”
恐怖、驚悚、犯罪題材也是劉循子墨希望嘗試的方向,“我不會重復自己,拍一些迎合的東西。”新的故事、新的角度、新的表現形式,是他今后創作的重點。
劉循子墨的偶像是昆汀·塔倫蒂諾、蓋·里奇、埃德加·賴特等名導,他會仔細研究他們的劇本、臺詞、美術設計、攝影風格、表演節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拍出同樣優秀的作品。
從演員、編劇到導演,劉循子墨經歷了電影撤資的人生低谷,也迎來了電影處女作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高光時刻。當被問及對新導演的建議,他直言:“一些新導演存在某種誤區,要么總在研究觀眾的喜好,要么只在意自己的審美情趣。”
他認為,創作者和觀眾是平等的,看電影其實是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交流。“我的創作之路是從網絡劇開始的,每當上傳劇集的進度條接近100%時,我都會深吸一口氣,因為我知道,在(劇集)上線的一瞬間,觀眾的嬉笑怒罵都會盡收眼底。”那一刻,他領悟了創作者要真誠,“別跟觀眾耍心眼,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他看來,想象中的拍攝和實際執導電影差距巨大。作為新導演,首先應該了解自己,傾聽內心的表達。總結這些年的創作心得,劉循子墨動情地說:“我認為創作者,無論是導演、制片人,還是編劇、演員,都應珍視自己手中那份可以感染別人的力量——可以高估,可以低估,只是不要忽略,不要忘記。‘電影是能讓人敞開心扉的東西。我每次和伙伴們說到這句話時,都會感覺很親切,這也是我拍電影的意義。”
近幾年,跨界之風愈吹愈烈。馮小剛、王家衛先后涉足網絡劇拍攝,張藝謀也將執導電競題材網絡劇《英雄聯盟》。當被問及是否有意回歸網絡劇拍攝,10年前就曾拍過爆款的劉循子墨用興奮的口吻說:“當然有!”他希望可以兼顧電影、劇集創作,“我以前拍的網絡劇是由一個個小段落組成的,并無連續的劇情。現階段,我挺想拍那種6集、8集體量的短劇,律師題材、現實題材……可能會拍出挺有趣的東西。”
對話《揚名立萬》導演劉循子墨:個人表達和商業訴求可以雙贏
《綜藝報》:你從哪里獲得創作靈感?在創作中更注重哪些環節?
劉循子墨:身邊的人、事,以及社會新聞,都能激發我的創作靈感。對我來說,劇本是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用傘來比喻,劇本就是一部電影的傘架,是最重要的支撐。當然,演員的表演也很重要,它意味著影片最終的呈現效果。
《綜藝報》:張本煜、柯達等萬合天宜的演員多次參與你執導的作品,談談與他們合作的感受?
劉循子墨:在電影《揚名立萬》中,張本煜、柯達既是編劇,也是演員。他們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伙伴。創作中,我非常樂于聽取大家的意見,不會在乎導演的面子,一切為了項目。但我也致力于從最初就讓劇本盡善盡美,劇本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挺有成就感的。
《綜藝報》:你的劇本通常會磨很長時間?
劉循子墨:的確是,劇本不可能湊合,必須先過我自己這關,不能等到了現場再交給大家討論,那樣的話,我心里沒底。我是個比較缺少安全感的人,得提前做好所有準備工作。
《綜藝報》:你認為一個好導演,應該如何平衡個人表達和商業訴求?
劉循子墨:二者并不沖突,可以雙贏。從藝術角度來說,通過商業包裝讓電影獲得廣泛傳播,是件好事;從商業角度來說,不管是拍網絡劇,還是拍院線電影,都裹挾著我的自我表達,相信大家都能看到。至于如何平衡,如果創作者不抱有特別抵觸的情緒,這兩者會相處得很好。當下觀眾的鑒賞水平已經很高了,創作者應該努力兼顧觀眾和自我表達。
《綜藝報》:你會研究觀眾和市場嗎?
劉循子墨:拍《揚名立萬》的時候,研究得并不多。如果一開始就把市場和觀眾都想明白了,反而會被框得特別死,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綜藝報》:如何看待未來國產電影市場發展趨勢?
劉循子墨:今年,各種類型的新片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創作者的熱情回來了,觀眾的熱情也回來了。如今的觀眾已經不滿足于過往的觀影經驗,他們希望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新的題材、新的故事。相信這樣的市場環境,能夠激發創作者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