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 北京市育英學校
李慧芳 北京教育學院
曹昔 北京市育英學校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了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要素構成,其中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教育部,2022)。在語言知識教學中,語法教學是重難點之一,直接影響語言理解與表達的準確性與得體性?!墩n標》指出,語法知識是“形式一意義一使用”的統一體,與語音、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緊密相連(教育部,2022)。然而,筆者在教學觀察中發現,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仍存在機械講授語法規則、忽視語法運用的問題,致使許多語法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缺少學習語法的興趣,學習效果不佳。鑒于此,教師應明確語法學習目標,更新語法教學思路。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因此,筆者嘗試將語法教學融入單元主題教學,以一節初中英語語法課為例,探究如何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目標語法的形式及其表意功能,在夯實語言知識的同時探究主題意義。
《課標》指出,教師要以語篇研讀為邏輯起點開展有效教學設計(教育部,2022)。而語法教學也不是孤立展開的,教師要將語法學習納入單元設計框架,引導學生在語篇中學習語法知識,從而深入理解語法的表意功能。
本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英語》(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本單元的主題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的“公共秩序與法律法規,個人信息安全與國家安全意”子主題內容,圍繞“規章制度”(Rules)這一話題展開。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為:學生能夠通過教材聽說、閱讀文本獲取與校規、家規相關信息,學習這一話題下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時能夠正確看待建立規則的意義和目的,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家庭及學校環境,理性解決問題。在本單元中,語法教學為教材Section A 中Grammar Focus 板塊的內容,包括3a、3b 以及3c 三個部分。其中,3a 部分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圖標提示,為學校圖書館制定規章制度,旨在練習祈使句的否定形式;3b 部分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詞,寫出有關規章制度的問答,旨在練習have to 和can 的一般疑問句提問形式及回答;3c部分的活動是讓學生為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制定一些有趣的規章制度,旨在激發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熱情,實現學以致用。
筆者授課班級學生有五年小學和一年初中預備年級的英語學習經歷,能夠使用do something、don’t do something、must do something、can / can’t do something等句式來描述規則,但是不能準確使用“be +形容詞”的結構來表達否定意義,由此產生諸如“Don’t late for class!”的語言錯誤。此外,學生也很少使用情態動詞短語have to 來表達規則。在描述具體規則內容方面,學生已經能夠使用一定高頻詞匯,但欠缺與單元話題有關的詞匯及表達儲備,導致無法用英文表達他們所熟知的校園規則。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前測時還發現,學生能夠用簡單的英文或者中文表達教室、課堂、食堂或體育館等場所的不同規則,但沒有分類整理這些規則的意識。
通過此前對Section A 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的規則內容如下:
●Don’t arrive late for class. You must be on time.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 You must eat in the dining hall.
●You ca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or hallways, but you can listen to it outside or in the music room.
●You can’t fight with your classmates.
●We always have to wear the school uniform.
●We have to be quiet in the library.
可見,實際生活中的規則要遠遠多于教材給出的內容,因此教師補充了一個視頻“Rules of the classroom”幫助學生拓展學習以下規則:
●Raise your hand and wait to speak! That’s the respectful way.
●Walk in school! Don’t run or skip! You might trip over (被絆倒) a chair.
●Be nice! Don’t be mean to them!
●Keep your hands and feet to yourself. Don’t touch your neighbor’s space!
●Clean up all the time! Please don’t leave a mess!
上述拓展內容豐富了學生與單元主題有關的語言積累。此外,視頻中反復提到“Make us safe and happy”,也能引導學生體會制定規則的目的和意義。
基于以上教學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本節語法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在本節語法課結束時,學生能夠:
(1)使用祈使句和情態動詞及短語 can / can’t、must / have to 描述學校的校規;
(2)合理地表達校規存在的目的以及看待規則的態度;
(3)認同規則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遵守規則。
本節語法課包含四個教學步驟,旨在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解語法規則的同時,恰當運用語法規則表達意義,進而探究單元主題,真正實現語法知識“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在上節課學習的有關規則的表達,讓學生歸納句型結構,選擇其中一條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規則并說明其原因。學生梳理教材內容后發現,之前學習的語篇內容中都包含“Don’t listen to music in classroom.”或者類似的規則,因此很多學生認為這條規則最重要。但有些學生也認為這條規則不重要,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出了依據,以下是學生的課堂隨機回答展示:
Last winter vacation I went to Hawaii to study for a week. In their classes, students often use iPads or computers to do tasks and homework, so a lot of them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in break time or after class. Compared to us Chinese students, they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more. Also, they are allowed to wear headphones, so they might listen to music during class time. I think that they made this rule to make sure everyone studies in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not bring our computers or cell phones to school or in class, so this rule is not necessary for us.
基于此,教師創設真實情境,給學生布置了本課的產出任務:
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America is coming to visit our school. Let’s make a poster of our school rules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better.
[設計意圖]
首先,教師讓學生復習本單元已學的有關規則的表達來梳理語言結構,隨后讓學生思考制定規則的目的和意義,從而引導他們關注語言結構及其背后的語用功能。
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教師在學生完成產出任務前,播放了一則補充視頻材料“Rules of the classroom”。學生觀看視頻,學習更多描述校規的表達。然后教師將這些表達整理出來,請學生集體朗讀,引導他們進一步內化所學目標語言。
[設計意圖]
教師基于前期的學情分析補充與單元主題有關的教學材料,為本課的產出任務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持。該活動以多模態的形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內化表達規則的語法知識的同時,拓展了對校規內容和意義的認識,有助于深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
在前期鋪墊的基礎上,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共同完成本課的產出任務,即制定3—5 條英文校規,并繪制一份海報,介紹這些規則。各小組分別討論并合作完成海報的設計,在此過程中他們相互分享觀點,強化了語言運用?;顒雍螅處熣埜鹘M將海報展示在黑板上,并一一向全班匯報,然后請學生在了解不同小組創設的規則基礎上,共同思考制定校規的目的。學生充分認識到,學校的學生人數多、校園面積大,制定校規維護美好、安全的校園環境,從而滲透了對規章制度的認同及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
[設計意圖]
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的方式遷移運用本節課的目標語言。在本環節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主題產出任務,啟發學生充分運用教材和補充材料的語言知識以及自己對校規的理解,與小組同學共同討論并商定3—5 條校規,準確運用目標語法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規則的認知,達成理解規則、遵守規則的意識,從而在語言學習中落實了主題意義探究的育人目標。
本節課后,教師布置了兩項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語法知識,探究主題意義。
課后作業1(必做):請根據課上小組匯報交流的內容,選擇一個學校場館制定規則,將規則貼到相應的場館。
課后作業2(選做):請閱讀補充材料“Reasons for following rules at school”,并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獲取了更多校規的表達方式,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完成課后作業1 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課后作業2 讓英語學習能力稍強或對規則制定感興趣的同學能夠思考制定校規的原因,深層次理解校規。
本節語法課突破了傳統的語法教學過于關注規則講解和單純操練的模式,而讓學生在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語境中充分理解并恰當運用語法規則完成任務。同時,本節課也滲透了對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使學生意識到規則對營造美好的社會環境意義重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遵守。
本課強調語法教學是單元整體教學的一部分,因此筆者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時就重點加入了對語法教學的設計,在分析并打磨單元教學方案時納入了對語法板塊的設計。在第一次備課時,筆者研讀了單元整體教學內容,設定了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語法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在試講后,筆者又重新研讀教材,深入分析教材活動設計意圖,基于教材活動創設真實情境,對教材活動進行了適當調整,以引導學生將語法學習聚焦在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和語用功能上。筆者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及教學活動設計如表所示。
但與此同時,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筆者對所補充的視頻材料研讀還不夠充分,部分語言對學生來說理解時稍有難度,需要給出一定提示。此外,筆者列舉了教材和補充材料中的規則后,只設計了集體朗讀活動,而如果能帶領生一起分析制定這些規則的目的并將其分類,就更容易讓學生對規則形成結構化的理解。
后續筆者在教學改進中對規則進行了如下分類:
●Raise your hand and wait to speak! That’s the respectful way. (Show respect)
●Walk in school! Don’t run or skip! You might trip over (被絆倒) a chair. (Keep safe)
●Be nice! Don’t be mean to them! (Good relationship)
●Keep your hands and feet to yourself. Don’t touch your neighbor’s space! (Good relationship)
●Clean up all the time! Please don’t leave a mess!(Show responsibility)
語法能力是語言實踐能力的前提。《課標》指出語法知識是“形式一意義一使用”的統一,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教育部,2022)。在推動單元整體教學的背景下,語法教學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應被納入單元整體設計中,以單元教學目標統領語法課的目標及活動設計。本文以一節初中英語語法課嘗試探索在語法教學中探究主題意義的路徑,教師要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和學情基礎上,靈活調整教材內容,通過創設真實語境、設計真實任務,引導學生在語法學習中將話題學習延伸至主題意義探究,突出語法學習的語用價值,使語法學習指向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