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欣悅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全民健身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城市公共健身設施的不足和健身服務的不便已成為制約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來提高全民健身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成為了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本文旨在探討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的設計與實施,具有以下意義:(1)為城市公共健身設施的不足和健身服務的不便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提高全民健身的參與度和滿意度;(2)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3)探索智能互聯網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實現全民健身的必要手段和途徑。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政府就開始倡導全民健身,提出“健康中國”戰略,逐步建設健身場館和設施,并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文件,推動全民健身的持續發展。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國家相繼實施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政策和計劃,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991-2000 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1-2010 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全面推進全民健身事業,并在政策法規、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競技體育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初步建立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顯著進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1)設施建設不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全國很多地方還存在公共健身設施缺乏、配套不完整、設施陳舊等問題;(2)服務質量不高:由于公共健身設施建設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健身服務質量不高,滿足不了民眾的多樣化需求;(3)運營模式不合理:公共健身設施的運營管理模式比較簡單,缺乏商業化運營,導致資源浪費、效益不高、難以做大做強;(4)人才競爭力弱: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缺乏高素質的健身教練和管理人才,制約了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著以下問題。(1)政策支持不夠:全民健身事業缺乏國家和地方政府長期持續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限制了其快速發展;(2)道德教育缺位:全民健身事業需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整體素質,但目前道德教育與全民健身事業并不相適應;(3)文化傳承不足:中國的傳統體育文化、武術文化等價值和精神需要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以激發全民愛好體育運動的熱情;(4)技術應用不足:在智能化、信息化環境下,全民健身事業需要加強技術應用,提高智能化健身設施的普及程度和利用率,以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新的推進模式和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互聯網技術逐漸應用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智能化健身設施:智能化健身設施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身體狀況、健身需求和健身習慣,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健身方案和輔助服務。健身軟件和APP:健身軟件和APP 結合智能化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在線課程、健身計劃、健身管理和數據跟蹤等服務,滿足用戶的健身需求。健身虛擬現實技術:健身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設備和軟件的配合,將用戶帶入虛擬的健身場景中,提供更加真實、豐富的健身體驗。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智能化健康監測設備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相結合,能夠為用戶提供身體數據監測、運動評估、身體健康建議等個性化的數據服務。

表1 智能健身設備使用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智能手環、智能手表和智能健身器材的使用人數較多,使用頻率也較高,市民對其的滿意度也比較高。
智能互聯網技術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相互融合,能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具體來說:智能化健身設施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相融合,能夠提供在線健身管理和競賽服務,實現健身設施資源的高效利用。健身軟件和APP,能夠為全民提供線上學習環境、在線社群互動和線上健身教學,同時可以通過用戶反饋和數據分析來不斷優化服務體驗。健身虛擬現實技術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相結合,能夠提高健身者對動態和靜態的協調性、反應速度和專注力等身體素質的培養,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大的健身空間,以及創新的、豐富的健身方案。智能化健康監測設備結合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能夠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健身數據服務,根據健身指標、身體數據等信息,制定更加科學和高效的健身計劃、安排和控制身體指標。
智能互聯網技術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應用,有以下影響。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智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健身計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健身體驗。促進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創新:智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動了健身產業的技術發展和業態創新。拓寬健身服務領域:智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健身服務的范疇從傳統的線下場地拓展至線上,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捷的健身方式。促進健身產業的發展:智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健身企業的營銷能力和經營效益,促進健身產業的發展,并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應符合以下基本原則。以用戶為中心:建立用戶合作共建、互聯互通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優質、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體驗。打通信息孤島:通過整合現有的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孤島,進行全局數據共享和開放,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高質量的、全方位的健身服務。打造共享經濟:通過共享健身場地、設備、教練等資源,實現健身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全民健身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推動創新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不斷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創新和發展,提高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表2 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的設計
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的實施需要按照上述階段進行,其重點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技術支持:要保證平臺的技術高效、穩定、安全,可以考慮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服務提升: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需要不斷升級服務內容和技術體系,在平臺上提供優質的健身課程和競賽活動等服務;合作共建:建立志愿者服務站點,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吸引更多參與者加入健身群體,同時通過合作,整合產業資源,提供更優質的健身服務;風險控制:要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安全體系,加強對數據的保護,防范黑客攻擊和數據泄露等風險。
總之,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應通過多領域、多渠道、多維度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運營經驗,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和創新,促進全民健康和社會發展。
某地區基于智能互聯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始于2018年,旨在為當地市民提供全方位、高質量、可持續的健身服務。該項目由政府主導,與多家企業和機構合作共建,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了一個涵蓋健身場地、設備、教練、課程、競賽等方面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規劃階段:明確健身公共服務平臺的定位和目標,制定全面的信息化規劃和布局,確定平臺的技術架構和功能設置,明確平臺建設的投入和成本,明確平臺發展的目標和任務;(2)建設階段:設計和開發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身資源庫和大數據平臺,招募志愿者,設立服務站點,建設全民健身信息安全體系,制定平臺使用規則和管理制度;(3)推廣階段:開展宣傳推廣活動,擴大服務范圍和覆蓋面,拓展用戶群體,培育用戶粘性,拓展平臺合作伙伴,整合產業資源;(4)運營階段:制定運營策略和服務標準,升級服務內容和技術體系,開展用戶調研和數據分析,推進平臺的商業化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實施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服務覆蓋面廣:目前,該平臺已經覆蓋了當地市區和周邊縣市,共有近百個服務站點和數千名志愿者參與其中,為數萬名市民提供健身服務;(2)服務內容豐富:該平臺提供了多種健身課程和競賽活動,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瑜伽、游泳、馬拉松等,滿足了市民不同的健身需求;(3)服務質量高:該平臺的教練團隊由專業的健身教練和運動員組成,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健身指導和服務,同時平臺的技術支持和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升級;(4)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的實施,不僅促進了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和創新,也提高了市民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該案例的建設模式和實施效果值得肯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府主導、多方共建的模式,充分發揮了各方的優勢和資源,實現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全面覆蓋和高效利用;(2)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了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同時也為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3)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安全體系,加強對數據的保護和管理,有效防范了信息泄露和黑客攻擊等風險;(4)實施效果顯著,為當地市民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可持續的健身服務,也為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表3 案例評價
總體而言,該案例的建設模式、技術支持、服務內容、服務質量、社會效益、數據安全、可持續性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通過該案例,可以看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建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資源和優勢,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采用智能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提高服務的滿意度和用戶體驗。此外,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安全體系,可以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黑客攻擊等風險,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和隱私。最后,制定運營策略和服務標準,推進平臺的商業化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可以實現平臺的長期發展和持續創新。
本文主要探討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分析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建設模式、技術支持、服務內容、社會效益、數據安全、實施效果、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等方面。通過案例分析和綜合評價,發現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科學合理的建設模式、豐富多樣的服務內容、高效優質的服務質量、顯著的社會效益、優秀的數據安全和可持續性等優點,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示范性,是一項成功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案例。
未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展望:加強技術支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進一步加強技術支持,采用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技術手段,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拓展服務內容: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推出更多元化、專業化的健身課程和活動,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健身指導和服務的專業性和個性化,提高服務的滿意度和用戶體驗;推進商業化運營: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進一步推進商業化運營,制定運營策略和服務標準,實現平臺的長期發展和持續創新;加強數據安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安全體系,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黑客攻擊等風險,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和隱私。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個性化的健身服務,促進全民健康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