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有一件事時不時會困擾我,我也常常因為這件事傷心。每次跟老師或者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在第一時間提醒我:“那你想想,你自己有沒有哪里做得不好?”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受害者”,可被爸爸媽媽這么一說,我就不想爭辯了。久而久之,我會產生一種錯覺:難道跟別人有不愉快,發生矛盾的時候,有問題的一定是我嗎?
一個不敢跟父母聊心事的女生

圖/視覺中國
初中的時候,可能因為我是轉學生,班里有個同學總是有意無意地欺負我。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他們總是跟我說:“那是因為你的成績不夠好,你成績好了,他就不敢欺負你了。”我努力學習,成績有所進步,但他欺負得更厲害了:經過我的課桌的時候,會故意把我的書本碰掉;出操的時候,會故意把我往墻壁上撞……我繼續跟爸爸媽媽說,于是他們去找班主任,但作用也不大。但我知道爸爸媽媽已經開始理解我的處境了,不是成績提升了就能改變被欺負的狀況。所以后來我提出要在家自學兩個月,他們雖然不支持,但也沒有反對。在這點上,我特別感謝爸爸媽媽,他們沒有固執地認為是我的問題,在我堅持不懈的溝通下,他們選擇相信我。
劉海洋浙江工業大學
孩子的人際關系出現問題,做父母的一般會讓他先思考,是不是他這邊出現了什么問題,以前我覺得很合理。我希望孩子能擁有愉快的學習生活,試圖讓孩子改變自己,這是我能做到的,因為我不可能去教育別人的孩子。但我沒想到,我們的試圖改變,讓孩子覺得這是他的錯誤,才導致了和別人的矛盾。我和他爸爸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希望他能開心,但我們的做法有問題。我們應該第一時間支持他,等情緒過了再想辦法。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逼孩子去上學,當他提出要在家待一段時間后,我們也把自己的擔心藏了起來,最后還是支持他的選擇。回頭看,這是我不后悔的決定。
劉海洋媽媽
看了你的問題,我細想了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不太確定我的情況是否和你一樣。在父母批評我的時候,我只要開口為自己辯解,父母就會把這個行為定義為“頂嘴”。小時候,我還沒有這么多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但我理解頂嘴是不懂事,是不乖巧,是不應該有的行為。所以,后來我就慢慢“閉嘴”了,只說開心的事,不說不好的事情,以快樂的情緒維持著我和父母的關系。漸漸地,我覺得這樣挺好,可能我也沒遇到過特別嚴重的事情,所以開開心心說笑之后,不開心的事情也就過去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快樂使我和父母之間的情感濃度增加,所以外界的“小問題”都不能實質性地影響到我的心情。
費菲菲陜西師范大學
如果不是菲菲提起“頂嘴”這個詞,我都不記得在她小時候我還說過這句話。我現在聽到人家說孩子頂嘴,也沒覺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這是父母很平常的一句話,就是說一個孩子不聽話,還要和大人對著干。我倒沒覺得這是孩子不懂事、不乖巧的表現。小孩頂嘴很正常,父母要求孩子聽話也很正常。
費菲菲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