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雙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鄉村成為了研究鄉村治理的新方向。數字鄉村的建設為實現全面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數字鄉村”概念提出后,西藏自治區做出積極反應,大力開展“數字鄉村”的建設工作。文章分析了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當地特點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加快當地數字鄉村建設的步伐。
關鍵字: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 ;建設模式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10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D422.6? ? ? 文章標識碼:A
在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數字技術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加快了農村農業以及農民現代化的進程。數字技術的蓬勃興起,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會。同時給鄉村治理現代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數字鄉村的建設是大勢所趨,農村地區正在積極的融入互聯網時代。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鄉村”的模式有助于提升農村地區的現代化水平,促進當地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以及組織的全方位改革與創新[1]。數字鄉村建設是指將數字技術運用于農村,構建符合當地發展情況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助力當地的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創新性發展,以此來實現全面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2]。2021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在林芝舉辦了西藏“數字鄉村”建設的系列活動。此系列活動意在增強當地群眾的數字素養,促進當地數字鄉村的建設,以此來構建西藏地區數字化的鄉村治理模式。
1?? 文獻綜述
關于國內數字鄉村建設模式的研究,李嬌娥(2021)[3]等人建議構造一個“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農民受益”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張城愷(2022)[4]等人將我國目前數字鄉村建設模式概括為多主體聯合發展模式、多部門協同推進模式、政策與技術聯動發展模式、政府與市場協調發展模式等多樣化發展模式。劉怡倩(2022)[5]主要介紹了兩種目前我國典型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河南鶴壁數字化改造提升模式和浙江德清數字綜合賦能模式。關于數字鄉村建設模式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對于出現的很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目前,西藏地區對于數字鄉村建設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數字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模式之間的關系中,其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實現路徑提出建議,但對于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設施展開不夠全面,對于建設模式的研究少之又少。為此,文章從基礎設施、數字經濟以及農業機械化現狀三個方面來研究目前數字鄉村建設模式。
2?? 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現狀及模式分析
2.1??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鑒顯示西藏自治區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301.08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戶130.29萬戶,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122.16萬戶,農村地區寬帶接入用戶25.93萬戶。建設5G基站3 083個,光纜線路近28萬km。同時在未來目標中指出,西藏自治區會積極融入“東數西算”的布局,打造拉薩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和核心節點,加快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教育、醫療、交通、物流、礦山等領域培育15個5G應用示范,力爭數字經濟規模增長10%,加速西藏數字“蝶變”[6]。2023年,西藏自治區主要鄉鎮全部接入大電網,郵政、寬帶和4G信號實現“村村通”。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通過新聞中心欄目每日發布西藏“三農”類政務信息,利用微信公眾號“西藏農牧”及時推送重要信息與工作動態,同時與西藏日報、西藏商報等新聞媒體建立聯系機制,加強宣傳報道。同時,“一網三平臺”建成運行,市場主體翻了一番。健全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打造“六新”數字屋脊。
2.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一方面,電子商務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2021年,西藏自治區積極組織電子商務進農村,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電商物流體系,建立當地特色產品線上銷售的體系,以此來推動西藏自治區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截至2023年4月23日,全區累計建成縣級電子公共服務中心27個,鄉級服務站231個,村級服務點704個,形成了初步的電商服務體系。同時,電子商務與當地的高原特色產品相結合,助力當地特色農牧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機遇[7]。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區的“旅游+”“文化+”“互聯網+”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集休閑、觀光、度假、康養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持續助力當地鄉村振興。2022年,西藏自治區試圖構建G318、G219T型區域旅游體系,創建5個特色旅游鄉鎮、10個特色旅游鄉村、20個精品旅游點,以此拉動當地經濟增長。2022年,西藏全區鄉村旅游接待851.88萬人次,實現收入9.81億元,直接帶動8.5萬農牧民群眾實現就業,具備旅游接待能力的鄉村旅游點達到321個。2023年1月至3月,全區接待海內外游客255.74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20.21億元[8]。
2.3?? 農業機械化現狀
2023年,西藏將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和耕地深松作業補助等惠農政策,完成耕地深松作業面積20萬hm2以上。持續推進高原農機適應性改進和推廣。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力爭新增創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2個。薩迦、邊壩、巴宜3個縣(區)入選“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主要糧食作物(青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9.8%,比2022年提高1.8個百分點[9]。過去5年,西藏農牧業信息化有序推進,初步形成全區“1+3+N”的農牧業信息化數字底座。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耕地深松遠程作業檢測等智能化裝備在西藏農業生產中開始應用,主要糧食作物(青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6.7個百分點。
2.4?? 西藏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分析
數字鄉村的建設關鍵在于多方部門聯合推進,協調各方涉農的資源。在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各部門的配合協調整合各方資源,同時,社會企業的助力、民眾的積極參與也極為重要。西藏自治區政府對于數字政府建設的號召積極響應,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構建相應的數字平臺,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并為當地群眾提供免費的培訓。將醫療、教育、管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等與互聯網結合,給傳統的治理模式提供了轉變的新思路。同時,政府部門結合當地企業完善相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開展數字培訓,敦促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數字鄉村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先進的農資設備極大地提高了農作效率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當地農牧民的收入。一系列線上政務服務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民眾對于數字鄉村的建設展示出積極的意愿。由此可見,西藏自治區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傾向于政府引導、多部門聯合推進、企業與政府合作參與運作、農民受益的模式。
3?? 西藏自治區建設數字鄉村面臨的機遇與存在的問題
3.1?? 西藏自治區建設數字鄉村面臨的機遇
自2017年起,國家圍繞數字鄉村建設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政策。此后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要加強農業農村數字系統建設[10],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將鄉村振興同數字鄉村建設緊密的聯系起來。這一系列指導政策表明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國情以及未來發展的政策,是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2021年,西藏自治區開展了“數字鄉村”建設系列活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推進當地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到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智慧農業。由此可見,當地政府對于數字鄉村建設非常重視,是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機遇。
3.2?? 西藏自治區建設數字鄉村存在的問題
從2021年起,西藏自治區正在穩步推進數字鄉村的建設。在數字經濟方面,西藏地區借助電子商務、直播賣貨等形式,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如青稞、牦牛產業,極大帶動了當地產業的飛速發展。同時,旅游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形式,極大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的建設模式主要是多部門協調發展。然而,在其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西藏部分地區由于偏遠貧窮,人口少,當地傳統基建成本高,使得當地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網絡覆蓋率不夠、信號差、費用高等問題,無法享受5G技術帶來的紅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地數字鄉村建設進程,不利于當地農業信息共享,造成資源分配以及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第二,當地農牧民受教育水平有限。在《西藏自治區年鑒2021》中指出,西藏地區男性和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是7年和6.04年,農牧區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顯著低于前文所述平均水平,部分地區還存在識字率較低的現象,對于數字化的理解程度與接受程度不高,同時,由于部分農牧區居民沒有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使得當地居民出現認知差距,這成為數字鄉村建設的較大阻礙[11]。 第三,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統和統籌機制。西藏地區數字鄉村的建設仍然處于各地區各自建設的狀態,并未協調聯動起來,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與指標評價體系。信息化交流也不夠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第四,缺乏數字人才。當地村干部適應傳統治理形式,對于新型數字化治理接受速度較慢,而且在當地缺乏信息化人才,僅靠當地村干部,無法熟練地操作數字平臺。尤其是當地農牧區,由于海拔較高,自然環境條件較差,以及工資、發展前景等方面的問題,難以留住人才。
4?? 西藏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改進策略
4.1?? 完善當地數字基礎設施、提高當地村民的數字素養
完善當地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寬帶進村”的落實,給每位村民接觸互聯網的機會。同時,加強當地村民的數字化培訓,培養當地居民的數字意識,積極加強數字化設備的使用,彌合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同時,可以開發界面簡單、容易操作的小程序以及App,加入藏漢雙語引導來發布信息,代替當地宣傳欄,逐步引導當地村民認識到數字技術的發展與便利。提升當地居民對于建設數字鄉村的認同感,提高文化素質,從而提高數字素養。同時,村干部是連接政府與當地村民的紐帶,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加強對村干部的數字培訓以及考核機制。
4.2?? 大力推進當地產業數字化發展
數字鄉村的建設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方面,通過現代化的農機以及牧區養殖技術,可以提高當地經濟生產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數字鄉村建設中“數商興農”也可以為當地特色農產品提供銷路,抓住“數字機遇”,大力發展當地極具高原特色的產品,通過各個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此外,要加快“智慧農業”和“智慧牧業”的建設,在加快當地農牧業發展的同時,拓展其產業鏈,對于農牧產品進行精細加工,生產優質產品,提高其附加值。
4.3?? 完善數字鄉村建設機制
數字鄉村的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僅僅依靠政府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吸引其它社會資本注入農村。但在這一過程中,僅僅完善相關的政策體系,吸引社會資本,并未給農村提供相應的便利條件,吸引社會力量的注入。政府在其中要發揮主導牽頭的作用,定期開展相關交流會議,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政府應當建立一個雙向互動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在此平臺上,可以基本滿足群眾的需求,居民也可以通過此平臺與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實現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
4.4?? 加大對于數字化人才的培養
在數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數字平臺前期的建設與后期的維護都離不開人才,同時,在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人才的加持。一方面,對于村干部而言,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和西部志愿者的積極作用,積極吸引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力量,他們對于數字化的接納程度較強。同時,對于現有的村干部加強管理與培訓。另一方面,在專業人才的吸納與培養方面。協同當地院校培養本土人才,對于當地有志返鄉進行數字化工作的青年,進行針對性地集中培訓。積極開展人才下鄉活動,完善各種激勵制度和政策,吸引各領域的人才投身到數字鄉村的建設中,留住人才。
5??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鄉村的建設是大勢所趨。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的步伐,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生產效率,建設農村地區現代化治理體系,推動城鄉均衡發展,助力西藏地區共同富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瑞云.數字商務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J].廣東蠶業,2023,57(05):131-134.
[2]蔡瑩.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現狀及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3):137-139.
[3]李姣娥,牛萌婕,李清清,王志平.云南省數字鄉村建設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20(20):84-85.
[4]張城愷,楊麗麗,張彥軍.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模式及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24):18-19+31.
[5]劉怡倩.數字鄉村的建設模式、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08):4-6.
[6]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
[7]中國西藏新聞網.鄉村電商 貨通八方[EB/OL].(2023-04-23)[2023-04-23].http://www.xzxw.com/.
[8]代玲,賀建明.大美高原迎客來[N]. 經濟日報,2023-06-17(8).
[9]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今年將完成耕地深松作業面積20萬畝以上[EB/OL].(2023-03-29)[2023-03-29].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03/t20230329_348463.html.
[10]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9-02-19)[2019-02-19].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trs=1.
[11]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