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舒珩
(海軍軍醫大學,上海 200433)
革命文化是整個中華文化發展的主要核心,是全國人民為之奮斗的重要思想,更是整個中華民族執著追求的精神支柱。革命文化有利于推進我黨建設和改革,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想要更好實現偉大中國夢,就必須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引導中華民族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和改革。革命文化是我黨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內涵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必須要弘揚和傳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具有獨具特色的精神價值,所以必須將其進行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對我黨而言就是強大的精神支柱,是強黨興黨的寶貴財富,是建造全民豐富精神世界的深厚源泉。革命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其不僅是我黨政治文化的初始,更是治軍強軍的精神保障,只有將其深入每位戰士的內心,才能培養出勇敢忠誠、無私奉獻的革命英雄,才能使其將革命文化發揚傳承[1]。與此同時,革命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精神資源,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信念,是其最重要的理論武器,革命文化為整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基礎。
革命文化為我黨精神方向和行動目標都提供了重要支撐,基于馬克思理論指導下,中國文化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2]。革命文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優秀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隨著中國革命的不斷推進,革命文化必須將自身文化進行優化轉型升級[3]。從“長征精神”到“延安精神”,革命文化正在陸續發生改變,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革命文化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根基,其對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為整個社會主義文化奠定堅實基礎。革命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最堅定的文化底色和精神支柱,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迎來了新的發展前景,堅持革命文化的精神價值,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構革命文化的正確價值觀,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必須將革命文化作為重要的精神支撐,只有用革命文化精神價值引導人民,才能實現全民復興、幸福的目標[4]。革命文化是現階段我黨實現民族復興的根基,是歷史不斷發展的精神產物,其精神價值是永遠存在的,新時期,作為新時代發展中的重要一員,要牢記革命文化精神價值,明確前進方向和目標,要求每一個中華兒女不僅要回歸革命文化的初心、踐行使命的正確價值觀,更要把革命文化作為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撐。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其作為我黨政治文化的根本源頭,是治黨興黨的重要精神鈣質,是黨永遠煥發生機、活力的寶貴資源[5]。全面從嚴治黨的重點在于提升黨的政治建設,促進整個黨文化教育和諧發展,革命文化的重要政治功能是凈化心靈、鼓舞精神。提升整個黨的文化政治工作是治黨興黨的重要內容,因而,必須強化每位黨員對革命文化的記憶,一旦英雄先烈被曲解,將會使革命文化失去其相應引導性。對于英雄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心生敬畏之心,積極回應黨的紅色記憶情懷。
革命文化是治黨興黨的重要精神鈣質,一旦黨舍棄其文化,就會缺少精神支撐,在無數生死考驗和利用誘惑面前,黨員干部必須堅定不移地選擇和堅定革命文化,永遠保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永遠堅定不移地選擇崇高的革命精神,滋養心靈、提升品德、樹立正確信念[6]。“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笔蔷哂袆潟r代意義的偉大奇跡,是我黨堅定理想信念的最突出表現。敢于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治黨興黨的根本保障,只有解決好信念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每位黨員干部的精神境界[7]。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接班人,一定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信念的標準,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將革命文化當作我黨信仰教育的思想寶庫。
革命文化能夠正確引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其不僅是全民族的精神標識,更是育民的精神財富。傳承革命文化能夠實現中國價值,創造中國力量。將革命文化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培養更多的時代新人。革命文化可以實現育人的目標,因而,黨中央反復強調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且多次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參觀,親自感受革命文化的獨特魅力。弘揚革命文化重要的方式有“參觀革命博物館”“探訪紅色革命圣地”等等,黨中央多次提倡進行全社會的革命文化宣傳,發揚革命英雄精神,從而激勵人民群眾勇敢前進[8]。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革命文化積極作用,借助其不斷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因而,必須不斷汲取我黨養分,加強革命文化傳承和弘揚,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從小做起,真正將革命文化深入人心、沁人心扉,激勵每個中國公民都擁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正向引導青少年。積極發揮其教育功能,引導人民自覺學習革命文化,積極抵制錯誤思想,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睿智的性格,永遠心懷正能量。想要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一定要發揚全體中華兒女革命精神,凝聚信心、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發揮整個中華民族的決心和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歷史根基,只有培養出優秀的文化根基才能確保整個民族得以健康、長遠發展。在新時代,穩固的革命文化能夠確保國家始終纏著現代化治理方向穩步發展,其是我國歷史文化中珍貴的遺產,想要實現革命文化精神大力弘揚的目標,必須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傳承黨的紅色基因并建立起牢固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也是我們對黨的集體記憶,只有喚醒黨的集體記憶才能夠在新的時代彰顯出它的價值,才能促進黨現代化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紅色基因則作為我國黨的精神血脈,只有將革命精神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心靈深處才能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人民群眾責任感與使命感[9]。文化自信是我國人民最基本的自信,想要更好地將革命文化進行傳承,就一定要建立起堅固的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革命文化得以完整傳承。
記憶是革命斗爭存在的基本要素,不僅能掌控人們的記憶,還能夠掌控人們的行為。革命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將這種“集體記憶”作為我國傳承文化的途徑,能夠確保我國紅色基因得以傳承下去。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將革命文化傳承下去,傳承革命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通過語言的方式將革命文化撰寫成歌謠、小說或影視作品,還可以通過文本的方式將革命文化編寫為文字檔案。革命先烈們用滿腔的熱血澆灌革命勝利之花,用血肉身軀鐫刻我國永恒革命文化,因此革命文化的精神是我國黨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
所以,在新時代必須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才能確保革命文化得以傳承。弘揚革命文化就要大力提倡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我國為加強對革命英雄姓名、肖像、聲譽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黨的革命文化光輝史跡傳承下去。
革命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其經濟發展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弘揚革命文化重點在于對紅色基因的傳承,換句話說就是傳承英雄先烈的敢于探索、不懈奮斗、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紅色基因是我黨長遠發展的精神力量,是我黨精神體系的主要載體,其是我黨最關鍵、最核心的重要內容。在弘揚革命文化過程中,一定要將紅色基因牢牢印刻在每個群眾的心中,激勵、鼓舞中華人民為社會主義革命而奮斗終身。與此同時,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黨員修養和素質,自覺成為堅定信念的踐行者。傳承紅色基因一定要正確認識我黨的執政高度和深度,發揚紅色基因的偉大理想信念力量,堅持用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基因作為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教育的形象教材,可以通過積極開發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提供重要力量。所以必須要堅持紅色血脈相傳,利用黨的豐功偉績進行引導,指引人民前進的方向,同時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革命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對堅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堅定文化自信是現階段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競爭力的重要任務,不僅關乎國家的興衰,還會影響民族精神的傳承,文化自信的發展需要革命文化的支持,一旦沒有革命文化的滋養,文化自信將會無法進一步發展,革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主要發展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能夠打破優秀傳統文化束縛,將思想進行有效的篩選,取其精華,堅定的革命文化理想信念可以打破一切封建,可以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革命文化的核心內涵在于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新時代發展之下,必須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積極發揚英雄先烈們的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即將迎接挑戰、戰勝困難。
革命文化對推進我黨進行自我革新和改革具有較強的動力。新時代,需要黨不斷進行自我強化、自我完善、自我改革、自我提升。堅持從根本上自我革命進而保持激昂的革命精神,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點在于用嚴格的自我改革和創新進行治黨管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指的是借助優秀的革命精神引導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革命,再通過創新和改革,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偉大中國夢。社會的創新和改革要求國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努力奮斗,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共同富裕、堅持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始終放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做到一切為了人民,進而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傳承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要堅定不移地將實現共同富裕與發展生產力的解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促進我國人民全面、自由發展。對實現這一目標的執著信念源于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革命信念,始終堅持我黨牢固執政的基本要求。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是由民族精神經過不斷發展轉化而來的,只有擁有堅固的精神根基,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長盛發展。因而,用優秀的革命精神對我黨和全體人民群眾進行武裝,已經成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和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