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霞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想要發展文化自信,要積極應用媒體融合優勢,打造更具時代氣息的傳播載體,同時也能夠讓文化的傳播獲得更多動力源泉,實現更高質量更多渠道的快速傳播。高校又是國家文化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應該積極貫徹國家文化自信戰略方針,積極尋求多元的文化自信增強方式,進一步優化校園的教學成效,讓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價值,為國家培育與時俱進的時代人才。
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規劃下,文化的建設工作也被提上建設日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深遠,尤其在國家教育事業中更是要提高文化自信增強的重視程度,從學生抓起,將文化浸染,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也為學生在社會上的,綜合競爭能力做好鋪墊。總的來說,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必須根植于高校建設工作中,深刻落實促進形成文化的繁榮興盛[1]。
在高校建設工作中,深刻落實文化自信,首要一個重要意義便是對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價值。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載體,對國家的事業建設尤為關鍵,而且,文化的精髓傳承,也有賴于高校學生的進一步發揚與創新。除此之外,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文化凝聚力,文化自信的加強工作,還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優秀文明文化傳統,并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規范自身行為,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優秀人才,充分肩負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讓文化的力量和精神成為前進的動力與明燈。
文化的價值便在于其潛移默化的渲染作用,通過文化自信的加強,能夠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促進其正向發展,形成良好的發展眼光,并將自身的歷史使命正確認識并積極承擔起來。而且對于當代的青年學生而言,必須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正確認識不同文化的差異與價值,同時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加深了解,產生深層的情感認同,從而形成優秀文化傳承與發揚的自覺意識,尤其在全球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學生更是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在學校的培養基礎之上,積極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落實文化理念,規范自身行為,提升精神品格,用自身獨有的文化自信屹立于時代發展的態勢之下。與此同時,高校也要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精神引導,將學生的錯誤文化理念進行糾正,促進其正確認知國家文化價值,并形成堅定的文化傳播信念。
廣義上說,融媒體主要是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相較于傳統媒體形式而言,融媒體既兼具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也融合了新興媒體的新型價值。對信息的傳遞與發揚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文化的發展方面,更是能夠充分發揮融媒體的優勢價值,充分提高文化的傳播力度,豐富文化傳播的內容和路徑,同時形成更高的文化傳遞成效,最終在國家和全球范圍內形成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力,也讓文化自信增強工作,獲得前所未有的提示。而在當下融媒體的背景優勢下,高校的文化自信增強工作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提供了更新穎的發展思路。其中,最大的一個發展機遇便是融媒體,對文化形式的傳遞方法和路徑。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大多通過紙質媒體,或傳統媒體的傳遞與推廣,無論是普及還是形成深刻認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新興的融媒體,進行文化自信增強工作,能夠將原有的文化傳遞方式進行優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而且融媒體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在傳播過程中能夠更為及時也更為廣泛,沖破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讓文化得以實現跨時空交流與傳播,同時也讓學校的文化自信形成重要的傳播矩陣。除此以外,高校還可以充分結合融媒體發展機遇,將文化自信的增強路徑擴大至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將文化理念融入新媒體的傳播路徑之中,不僅能夠更好地擴大文化自信的宣傳范圍,同時也能增強文化的影響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涌入社會,這也給高校的辦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要求。而想要在市場洪流中得以立足,深刻發揚立德樹人的教育功效,讓高校具有自身獨特的競爭實力,就必須充分注重文化自信的增強工作,文化自信可以作為高校獨特競爭力的重要關鍵。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各種新媒體技術不斷涌現,也給了文化傳遞的獨特路徑,形成個性化雙向傳播的新機遇,而且,高校還可以充分結合融媒體的信息技術優勢,考量受眾群體的喜好,從而針對性地設計文化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讓所有高校學生群體能夠充分結合自身學習興趣,主動接受文化教育。而且,相較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形式而言,融媒體的新型傳播方式也能夠開拓文化傳遞的路徑,讓文化自信得到新一代學生群體的認知與接受,積極學習體會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除此以外,文化自信的增強也能夠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類認知多元化的需求,在高校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個性化的發展機遇,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成才。
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想要充分夯實文化自信,做好培育與傳遞工作就要充分建設網絡陣地,通過融媒體矩陣形式,形成文化的傳播路徑,從而提高文化傳播價值。而且在文化自信的平臺建設過程中,高校也要積極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將重心從傳統媒體之上,漸漸過渡到融媒體。并且盡量發揮新型媒體的重要價值,讓文化自信的傳遞和發展,獲得新型媒體技術的動力與促進作用。學校通過打造自身的融媒體平臺矩陣,暢通文化傳遞路徑和傳遞內容,讓文化的綜合價值得以彰顯和發揮。而且學校還可以積極進行優質文化的建設和重點培育工作,將具有優秀傳承價值的文化內容,通過學生易于接受且樂于參與的形式開展宣傳和推廣,讓融媒體矩陣為每一次的文化傳遞活動營造更為暢通的傳播路徑,同時也為學生打造更為高效高質的文化生活環境氛圍,讓融媒體矩陣平臺成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根基和渠道。同時還可以通過融媒體進行文化自信的進一步夯實,讓文化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充分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3]。
除了在媒體矩陣上面做足功夫以外,高校還要緊抓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化自信深刻地融入,并形成積極的教育價值,利用新型教學技術,實現文化自信的靈活新穎式教學,從而讓文化得以高效傳遞,讓學生形成文化意識理念,同時也對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以認知了解。具體來說,當下各大高校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會運用慕課的教學模式來擴大文化自信的教學價值。首先,高校需要優化信息共享的平臺,通過完善線上教育平臺將精品課程資源進行數據共享,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自信建設品牌,這也是高校與高校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碰撞。而且在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結合區域文化優勢,開展文化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促進地區文化價值得以全面高效的展現。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形式的文化選修課,供學生進行選擇增強學生的文化事業,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另外,在進行慕課教學時,教師還應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以慕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強化課堂互動環節,并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形成思維碰撞的火花,啟迪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創造能力。
文化自信的融入,還可以通過微課教學的形式,在學生與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普及。微課主要是一種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利用教學設備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改革和優化,尤其在文化自信的增強方面,教師尤其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將文化自信相關知識內容,錄成微課視頻供學生線上或線下,反復觀看研究,從而形成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文化自信的教育融合中,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素材相互關聯,深入挖掘形成合理且貼合實際的內在聯系。利用時下流行趨勢的短視頻形式,制作趣味十足的文化小視頻,并且通過線上渠道進行傳播和推廣。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潛移默化地得到文化自信的渲染與教育。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將文化自信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以微課形式,促進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時也能強化文化自信的傳遞成效,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后續學生發展做好鋪墊工作[4]。
融媒體雖然具有積極的傳播價值,但也為校園文化帶來了新的挑戰與難度。由于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影響巨大。為此高校必須做好文化自信增強工作中的網絡監督工作,讓網絡環境得以凈化,為學生營造良好健康的思想厚度,同時也讓文化傳遞在融媒體的技術優勢下,獲得更大的傳遞價值和傳遞成效,為高校學生的自我發展與時代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充分認識到融媒體對于當下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影響價值。不斷優化文化自信活動形式,以正向的文化活動內容,秉持辯證的判斷理念,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吸收,對網上的負面信息加以屏蔽,從而保持精神世界的升華與純真。而且還要積極鼓勵所有學生抵制不良文化,讓文化自信傳遞重獲一片凈土[5]。
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發展速度的加快,文化成了高校的重要競爭實力。必須充分承擔起文化傳遞的使命與價值,讓校園文化實現個性化發展。同時積極引入融媒體的傳播路徑,讓時代發展為文化自信的增強貢獻應有的價值,也讓文化自信成為學生重要品質的一個亮點,為學生綜合發展全面提升做好文化鋪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