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磊
(國網上海松江供電公司,上海 201600)
隨著人們的用電需求不斷提升,用電量也已是今非昔比,而伴隨著用電量的攀升,數字化的數據不斷地涌現,線損的指標也逐漸浮出水面,作為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參考,線損能反映出電網內方方面面、從大到小的問題[1],更能依此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用電安全,故平時用電檢查的工作更不能疏漏,需要在常規化的工作中總結降低線損的措施。
用電檢查作為電網用電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能,其工作范疇主要針對用電戶的用電安全進行現場的檢查,同時為其實際的用電情況進行評估,是涵蓋了檢查、計量、管理于一體的工作[2],在日常的用電檢查工作中,包含了日常的臺區巡視與檢查、計量設備的檢查與排查、功率因素的檢查和違約用電、竊電的檢查等[3],是個兼容用戶與設備的崗位,而做好用電檢查工作既可以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又可以很好地了解臺區下的用電情況,從而針對性地排除可能產生線損的問題,降低線路損耗,提高電網的供電質量。
線損即線路損耗,簡單來看實際就是用電量與供電量的差值[4],臺區線損率為臺區線損電量與臺區供電量之比,而實際的線損理論上不高,但會有額外因素導致的問題反應在了線損中,所以降低線損的工作也可以概括為排除線損以外的因素,但現實中許多情況都會造成差值的增大[5]。本文將線損產生的原因主要歸于技術類問題及管理類問題,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此類問題影響到了用電量與供電量的數值才導致線損的產生。
技術類問題如臺區經濟運行率差、供電線路過長導致低電壓、用戶側三相不平衡、用戶側無功過不長等;也包含采集問題,如采集失敗導致用電量數據不準確或是采集器時間異常導致數據有延遲;還有計量問題,分為供電側存在變比、接線或表計問題或者售電測存在相應問題。
管理類問題如檔案問題造成的采集系統與現場情況不一致、系統歸檔延遲性、計量檔案錯誤等系統內部操作問題以及用戶側的竊電、私自移表更換臺區等。
任何影響到用電量與供電量的情況都會導致線損的產生,而用電檢查作為常規化的維護模式,規范化的管理與操作在治理線損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現場勘察中,用電檢查人員需把握相應臺區的供電情況,在工作中對臺區進行巡視可以有效地降低臺區線損率,對于臺區經濟運行率較低、供電線路過長的臺區,可在現場記錄相應數據并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目前隨著數字化轉型,表計信息、采集數據遠程化、可視化,對于臺區的巡視也可以更具備針對性,對于異常的臺區可通過采集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測,更可以有的放矢,提高用電檢查工作人員巡視的效率,明確異常臺區的問題,通過數據這一項可靠的信息,使用電檢查的日常工作事半功倍。
計量設備作為提供用電數據的一項重要元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幾乎所有采集的數據都依靠計量設備來進行讀取,任何一處細微的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數據采集的異常,用電檢查對于計量設備的驗收也有一套嚴格的規范要求。一是對于計量設備的型號、配置、表號、計量方式與接線方式進行核對,檢查基礎配置沒有問題;二是對二次側互感器的接線進行核對,不能存在接反、漏接的情況;三是檢查計量設備的綜合倍率是否負荷配置要求,有無發生系統內與現場變比關系不一致的情況;四是檢查計量裝置的整體結構與導通情況,聯合接線盒是否完好;五是檢查表計有無異常,如果存在異常情況要及時更換。其中任何一項內容都可能對線損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驗收計量設備的過程中,需逐項進行檢查,將可能造成數據不準確的情況排除,對于老舊的計量裝置需及時更新輪換,尤其對于計量裝置故障的情況,要及時更換減少電量損失,這樣才能為日后線損分析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而計量設備中的采集終端、集中器也要配合做好采集消缺的工作,對于采集數據異常或是采集不到的情況,勢必會對用電量數據造成影響。
功率因數作為就地補償提高供電質量的一項指標,可以通過它衡量用電設備的效率高低。功率因數越高,則對于線損的指標越好,說明用戶設備的利用率越高,因此用戶側的無功補償也可以作為降低線損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功率因數主要分為自然功率因數以及用戶側的功率因數。自然功率因數為電氣設備無補償正常運行態下的功率因數,主要有以下兩種辦法:一是通過將用戶的負荷控制在變壓器容量的經濟運行區間,以此提高變壓器的運行效率;二是對于變壓器的內部損耗進行優化,提升變壓器性能與質量,減少內部損耗。另外,用戶側的功率因數主要依靠用戶側增設無功功率補償的方式提升其功率因數,對于用戶側功率因數有相應的考核標準,對于不達標的用戶用電檢查人員應通知督促用戶進行整改,增設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同時可幫助用戶完成相應驗收工作,若用戶側補償過量產生了過補償的情況,會在網架內產生容性電流,反而會更嚴重地影響線損,故建議在柜中加入自動投切裝置,根據用戶的實際負荷實時調整,更好地優化電壓質量。
違約用電與竊電為超出計量范疇的用電行為,存在著極大的不可控性與危險性,對于電網的安全性與企業的經濟效益都有極大的影響,在日常工作中,對其的檢查也是重中之重。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違約用電和竊電的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在用電檢查過程中,不能僅對線路進行檢查,更要從根本上嚴厲打擊此類行為。首先,需要加強對于電力法的相關宣傳工作,在人們的根本意識上深化對于該行為的認知,了解相應的案例與結果,使用戶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能幫助用電檢查人員監督周邊的用戶,從側面增加工作效率;其次,對于計量裝置本身做好封印工作,防止私自打開表計的竊電與違約用電行為;最后,加大對于該行為的懲戒力度,增大事件的敏感度,避免用戶重蹈覆轍。

圖2 計量裝置

圖3 無功補償裝置
對于用電檢查人員需要增強相關的技術培訓,不能單純地墨守成規,在科技不斷進步的現代,工具更新迭代迅速,以往可能需要現場逐個排查的事情,如今可以全部用數據展現在眼前,所以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對于降低線損十分必要。首先,對于常態化的工作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查處違約用電、驗收計量設備進行相應的政策與規范的宣貫,要在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據,有跡可循,有法可依,加強自身服務意識,提升自我業務水平;其次,由于系統地不斷更新,對于線損的分析數據也在不斷地完善,對于系統的使用與分析技術也需要進行必要的培訓,不能僅僅了解皮毛,需要學以致用,規范流程,多樣化的工具與數據能夠有效提升用電檢查的工作效率;最后,需要提升用電檢查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在日常線損的監測中找到問題、發現問題,并能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避免電量的無故流失,維護電網安全經濟。
降低線損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許多方面,而用電檢查作為一項多樣化、功能性強的工作,在治理線損的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而用電檢查人員也需要加強對于線損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對用電戶要有針對性的管理,通過不斷提升,能夠在常態化的工作中降低線損,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優化電能質量。
綜上所述,線損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所以更應該重點關注常態化的用電檢查,其工作質量能直接影響線損的高低。在管理方面需要進一步將人員規范化,工具多樣化,流程嚴謹化,將發生線損的情況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技術方面加強技術指導與工作培訓,熟練運用系統監控數據才能讓目標更加清晰,邏輯更加縝密,有的放矢,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優化供電質量,降低線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