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詹姆斯·喬伊斯的第一部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從童年至青年的人生經歷與他作為藝術家的心靈和思想的發展過程。本文試圖剖析《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這部作品的意象,從象征主義角度對小說進行研究,考察詹姆斯·喬伊斯以神話故事、水、鳥和女人為意象,揭露愛爾蘭人在歷史語境中遭遇的心理危機以及他們現代個體與民族覺醒的過程。如本文中涉及的意象鳥,一開始是以一種充滿恐懼的形象出現,隨后鳥的飛離象征著主人公的成長;而女性形象在文章中以多個身份體現,這些身份錯綜復雜,共同體現了家庭、民族和宗教的象征意義。作品刻畫出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活在自己的世界,感受不到外界的浮華世事的形象。他憑借其孤獨的靈魂,用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世界和藝術。
【關鍵詞】象征;《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詹姆斯·喬伊斯
【中圖分類號】I10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7-0033-04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詹姆斯·喬伊斯的第一部小說,出版于1916年,作品的主人公是斯蒂芬·迪達勒斯。這部小說被認為是詹姆斯·喬伊斯的半自傳,反映了他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經歷以及他作為藝術家的靈魂、情感和意識形態的發展。
對《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象征主義的運用的研究在國內學者中尚屬罕見。本文從象征主義的角度出發,主要分析了鳥、水等意象在詹姆斯·喬伊斯的《青年藝術家肖像》一書中的作用,并探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小說中反映的現實問題。
一、象征和象征主義
(一)象征的定義
象征的使用是首先基于事物之間的一定關系,再借助具體的形象,表達一些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文學創作的常用技巧之一,通常用來表示抽象或不可見事物: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思想、品質或特征。它通常被用來贊美美好的事物,但有時也可以用來諷刺丑惡的事物。黑格爾在《美學》中論述:“象征首先是一種符號。但是坦白地說,意義和表達之間的關系完全是拼湊而成的一種任意構圖。”恰當地運用象征主義可以使作品的主題多層次、多維度,同時還可以揭示作者的思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的命運。
(二)象征主義的定義
19世紀末,《象征主義宣言》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象征主義的誕生。后來,王爾德把象征主義引入英格蘭。但研究者們并沒有給出象征主義的確切定義。莫雷亞斯(1886)總結象征主義是這樣的:就思想而言,它像永遠不能與外表相符的華麗長袍。在藝術中,自然的場景、行動的人等一切具體的形象都不能表現自己,而這些感性的形象卻表現自己與第一想法的秘密關系[1]。象征主義強調詩人的主體性,即極端的理想主義和強調關于主觀感受的心。象征主義巧妙地運用客觀具體的事物來傳達抽象的思想和哲學,使之可視化[4]。
(三)研究背景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詹姆斯·喬伊斯的一部杰出的意識流小說。茅盾是國內第一個介紹詹姆斯·喬伊斯的學者。
1922年詹姆斯·喬伊斯來到中國,然后茅盾發表了一篇簡短的文章,介紹了詹姆斯·喬伊斯的意識流作品——《尤利西斯》。這是對詹姆斯·喬伊斯最早的介紹。20世紀80年代是詹姆斯·喬伊斯作品翻譯與研究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對詹姆斯·喬伊斯作品的試探性研究開始出現。1983年,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黃玉石先生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譯本。自該譯本出版以來,對詹姆斯·喬伊斯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各種研究也開始大量出現了。本文將從象征主義的角度出發,討論詹姆斯·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在中外文學史上的進步意義。
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簡介
(一)《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寫作背景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藝術家的形象,從童年到青年的成長經歷。詹姆斯·喬伊斯的父親是一位狂熱的民族主義者。雖然年輕的詹姆斯·喬伊斯看到和聽到了很多,但他并沒有加入,也不打算加入。詹姆斯·喬伊斯在學校成績很好,并被保留為神職人員。但是詹姆斯·喬伊斯厭惡宗教教義并拒絕了成為神職人員,轉而成為一名作家。同時,他覺得愛爾蘭是一個狹隘和孤立的國家,他寧愿成為一個流亡者。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在1904年毅然離去開始了流亡生活。
通過《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這部作品,不難看出其中意識流的獨特象征和奇妙運用,這都體現了詹姆斯·喬伊斯的原創性[5]。
(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主要內容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也是一部關于一個孩子在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中的成長小說。小說描述了斯蒂芬·迪達勒斯是都柏林的一個年輕人,試圖擺脫來自家庭、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束縛繼而追求藝術的真諦美的故事。
小說主要由兩條敘事線索組成:一條是主人公的成長過程,一條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這個簡單的故事共分為五章,每一章都與主人公人生的五個重要時期相關。這部小說是詹姆斯·喬伊斯從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轉型的實驗性作品,所以它兼具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特點。這部作品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具有這樣的特點。
在敘事技巧和語言風格上,這本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為詹姆斯·喬伊斯后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小說共分五章:第一章描述斯蒂芬·迪達勒斯的出生和成長。第二章描述了他的少年經歷和逐漸嶄露頭角,對女人的追求使他去妓院尋求快感。第三章主要描述了斯蒂芬·迪達勒斯頻繁出入妓院,但他的心里變得更加矛盾和尖銳。他知道自己的罪有多深,但又拒絕悔改。有一天,他聽到了關于死亡、審判、地獄和天堂的布道。他開始害怕起來。他痛恨自己,痛恨得要命。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去教堂向神父懺悔他的罪過,終于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最后一個章節描述了斯蒂芬·迪達勒斯的愿望和他刻苦的實踐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后來,他得到了一個當牧師的大好機會。總之,年輕藝術家的畫像不僅是他的表象,也是他的靈魂。
三、《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象征
(一)神話的象征意義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取材于一個希臘神話故事,故事中的迪達勒斯是一個技藝熟練的工匠,為米洛斯國王建造了一座迷宮來容納怪物。為了向世人隱藏迷宮的秘密,國王命令人把迪達勒斯和他的兒子伊卡洛斯囚禁在迷宮里。但是,聰明的迪達勒斯制作了魔法蠟翅膀,這樣他就可以和他的兒子飛離這里。詹姆斯·喬伊斯借助這一神話故事來突出作品的主題,一方面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名字“迪達勒斯”正是主人公的姓,從而引出小說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可以把神話中人物的命運和主人公的成長過程緊密地聯系起來。小說里也表現出了主人公對自己名字真正意義的思考。在第一章,斯蒂芬·迪達勒斯的伙伴問他:“你叫什么名字?”[3]斯蒂芬·迪達勒斯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其實斯蒂芬·迪達勒斯不知如何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在第四章中,當斯蒂芬·迪達勒斯心情沮喪地漫步在海邊時,他聽到了同學們取笑他的名字,而這個奇怪的名字成了他人生命運的預言。
(二)水的象征意義
在這部作品中,水是主要意象,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盡管水在小說中采用不同的東西替代,但它總是代表著“陰森、冰冷、令人不快”的情緒。在教會學校,斯蒂芬·迪達勒斯受到了排擠,他被同學扔進一個臟兮兮的方形水池里。“那池子里的水又冷又黏!”此外,還看到一只大老鼠跳進了漂浮的渣滓里。起來后,他的濕衣服使他渾身戰栗,最終病倒在床上。在潛意識的夢境中,斯蒂芬·迪達勒斯看到了海浪,并看到了黑色的波浪落下,沒有月亮的夜晚變得昏暗。水在那里傾聽他悲傷的抱怨。在愛爾蘭獨立運動之父帕內爾去世的影響之下,他回憶起圣誕晚餐的開場,并在家庭中引發了激烈的謾罵以及不愉快的宗教和政治辯論。在他的潛意識里,展示了英雄帕內爾對海水的恐懼,以及他自己對宗教的不滿。
在上面的例子中,水代表一種“骯臟的東西”。但在小說的最后,斯蒂芬·迪達勒斯在海邊遇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的出現給了他極大的精神鼓舞。他突然在她背后轉過身,開始朝她和海灘走去。“向前,向前,向前,他朝著海灘走去。他對著大海瘋狂地歌唱,他激動地呼喊著,仿佛在呼喚他的生命的到來。他從幻覺中醒來后,突然停下來,轉身向海灘跑去。”因此,水在這里又象征著斯蒂芬·迪達勒斯的“動蕩的內心世界和他所向往的廣闊、神秘、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三)鳥的象征意義
對斯蒂芬·迪達勒斯來說,鳥類首先以恐怖的形象出現。在書中,一個欺負他的惡霸被命名為“蒼鷺”,并描述他的臉“看起來像一只鳥”。在這里,作者借用鳥傳達出斯蒂芬·迪達勒斯對周圍環境倍感疏離并充滿敵意,也暗示著主人公后來“飛走了”。隨著情節的推進和主人公的成長,鳥的含義也在變化著,從一開始的恐懼到后面的自由和美麗。詹姆斯·喬伊斯用鳥的形象來影射斯蒂芬·迪達勒斯的精神覺醒。在第四章,鳥的象征意義不再是被頻頻提及的恐懼,而是變成了對自由的認可和對新生活的象征。通過鳥的形象,主人公不再迷茫,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前進的道路并且充滿信心。此時的斯蒂芬·迪達勒斯就像神話故事中的那個工匠一樣展翅飛向自由的彼岸,遠離愛爾蘭的枷鎖和壓迫,開始了他自己的追逐之路。
然而,在本章的最后,當男主角獨自在沙灘上散步冥想時,遇到的那個女孩觸發了斯蒂芬·迪達勒斯對靈魂的直接洞察。“她那雙光著的長腿,纖細得像一只鶴,看起來很純潔……她的胸脯柔軟而纖細,像鳥的胸脯,柔軟而纖細有黑色羽毛的鴿子的胸脯。她美麗的長發散發著少女的純真,而她臉有一種神奇的塵世之美。”眼前的像鴿子一樣的女孩讓斯蒂芬·迪達勒斯立刻想起了自己的理想和事業,仿佛他聽到了來自藝術的呼喚,呼喚他的加入;同時也仿佛出現了一種聲音呼喚著他離開愛爾蘭,去尋求藝術的自由和藝術的美。
(四)女人的象征意義
女性也是一個經常出現并發揮重要角色作用的形象。一個女人可以利用她在“他者”心中的形象來形成她自己的優勢,甚至可以獲得她自己的特性[2]。
母親和家庭教師是在斯蒂芬·迪達勒斯小時候陪伴他的兩個女性形象。他的母親為他創造了一個充滿愛的內心世界。他尿床時,母親為他鋪上油紙。她送他去寄宿學校,并含淚告別。當兒子從學校回來時,母親幫他擦洗脖子和耳朵。一方面,她照顧著兒子的生活。另一方面,她也象征著受教會之苦的勞苦大眾。當斯蒂芬·迪達勒斯放棄愛爾蘭教會,實際上是對他母親的拒絕。而家庭教師丹特,雖然很聰明,但她隨波逐流地接受了宗教。她完全忠于教會并且深深地被遮蔽了雙眼。因此,她無法看清當時愛爾蘭教會和英國政權之間勾結的殘忍真相。
艾琳,斯蒂芬·迪達勒斯兒時的伴侶,也是他想娶的女人。書上說她是純潔而美麗的,但由于她是清教徒而遭到了斯蒂芬·迪達勒斯家族強烈的反對和阻止。
上述三位女性都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地推動了斯蒂芬·迪達勒斯思想的覺醒。但是,最終真正引導他精神頓悟的女人是海邊的涉水女孩。這位女孩就像藝術化身的天使,指引著他,讓他明白了自己的初心。最終,他決心離開愛爾蘭去追求藝術自由。
四、社會意義和現實主義
(一)社會意義
在20世紀初,許多歐洲國家進入了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政治和經濟動亂頻繁發生,各種丑惡的事情在歐洲各地發生。愛爾蘭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被席卷,并陷入政治和經濟危機的暴亂時期。現代作家經常用復雜的手法來呈現他們的作品意圖。作為一名偉大的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就廣泛地使用象征來表達文章的主題。此外,詹姆斯·喬伊斯是一個對自己的創作有高度責任感的作家。通過他的作品,詹姆斯·喬伊斯想要給百姓帶來啟示和警醒,使眾人生活在這個國家也可以變得善良、熱心和有愛心。
(二)現實主義
詹姆斯·喬伊斯有選擇地、批判性地吸收了現實主義的精華,用客觀、具體、鮮明的形象來反映主觀、抽象和模糊的意識。他也運用了主體性與現代性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及用客觀、真實與印象相結合的手法處理小說的素材,呈現出斯蒂芬·迪達勒斯成長過程中千變萬化的感官印象。小說的結構大致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以便構建主人公性格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它不斷打破有序的時間,給人一種混亂中又有序、既清晰又模糊的感覺。詹姆斯·喬伊斯的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對時間問題的處理也充分體現出了他意識流的現實主義寫作特點。
在作品的第三章中,詹姆斯·喬伊斯生動地描繪了年輕藝術家的自我意識以及他道德犯罪后的退避與懺悔。斯蒂芬·迪達勒斯從冷漠到內疚、恐懼和懺悔的轉變揭示了他日益嚴重的精神危機和他在擺脫危機、尋求精神解放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通過極具現實主義的描寫手法,詹姆斯·喬伊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矛盾和痛苦的年輕藝術家的靈魂。只有熬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才能迎來新生命的第一縷曙光。
五、總結
作者大量運用各種意象表達象征的意義,真正意圖并不是描述這些簡單的畫面,而是描繪作者想要擺脫束縛的內心聲音和他想要獲得自由的想法。與此同時,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在書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這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帶給讀者的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不再只是一種純粹的描述,而是一種讓讀者有意識的跟隨。在小說中,詹姆斯·喬伊斯不僅運用了“意識流”,運用了符號、隱喻、心靈獨白等傳統手法來描述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的成長過程。而整部小說又象征著作者詹姆斯·喬伊斯本人,揭示了他渴望“逃離”,想要擁有自由的翅膀,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
參考文獻:
[1]René Wellek. A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M].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ress,2009.
[2]Simone de Beauvior.The Ethics of Ambiguity[M].New York:Citadel Press, 1967.
[3]詹姆斯·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M].徐曉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6.
[4]唐俊紅,張莉.從葉芝的象征主義手法解讀其貴族之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23-27.
[5]王德勇,羅伯良,周治權.文藝理論概念淺釋[M].天津:廊坊師專印刷廠,1982:222-224.
作者簡介:
李迎慧(1999.2-),女,漢族,山東德州人,遼寧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