釗楠楠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二〇一臺,新疆 昌吉 831100)
截至2023 年7 月,中國擁有互聯網電視(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總用戶數達3.93億戶,提供200 余路直播頻道、80 余萬小時的點播內容。IPTV 的新媒體模式一方面匯集中央內容、本地特色內容,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近4 億用戶的寬帶網絡,真正落實中央媒體深度融合、三網融合的要求。本文聚焦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和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的監測監管目標[1],通過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設計出智能化監管系統,對IPTV 集成播控平臺和各級用戶終端進行常態化監測監管,切實維護IPTV 的播出安全、內容安全及傳輸安全。
隨著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新媒體行業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格局的進一步演變,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監聽監看催生新要求、新變化。在網絡視聽市場環境深刻調整過程中,有關主體更加聚焦主營主業,創作生產更加嚴肅、扎實、穩健。IPTV作為廣播電視在新媒體領域的重要延伸,其內容違規現象日益凸顯,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實際監看發現,IPTV 終端節目存在傳播未經管理部門批準引進的境外節目以及傳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禁播節目等違規現象。作為重要的廣播電視節目覆蓋方式,IPTV 傳播的內容必須是合規的正能量內容,相關播出機構和各級運營商要遵守播出管理規定,從講政治高度開展IPTV 業務,牢牢把握“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傳播黨的聲音、弘揚優秀價值觀上發揮積極作用。
部分用戶終端存在開設未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準的內容專區及預裝非法視聽App 或為非法視聽App 提供安裝和下載服務的情況。IPTV 屬于廣播電視業務的一種,是基于互聯網開展的有線電視業務,無論是在建設上還是管理上,必須遵守國家的政策法規,服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管理,從社會文化責任角度認識IPTV,提高內容的質量,不得向用戶提供未取得IPTV 內容服務許可的機構所推出的獨立App 或以該機構命名的平臺、專區。
智能電視“套娃收費”、不付費就不能看的亂象,不僅綁架了廣電普惠政策、侵犯了大眾享受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還讓電視終端操作變得復雜難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明確指出,要回應人民關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簡便看電視、高質量看電視”的迫切需求,解決電視“套娃收費”、電視終端操作復雜等反映強烈的問題,提升收看直播頻道的優先性、易懂性,提升并豐富視聽服務體驗,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視聽獲得感。只有讓電視服務回歸公共服務的本質,才能助推廣電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IPTV 不得傳播未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準的電視頻道,而違規私設電視頻道的問題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解決。IPTV 分平臺應加強自查,認真落實執行一個IPTV 傳輸系統只傳輸該系統所對接的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所傳送的節目內容,不私自接入其他節目源,應關閉未經批準的電視頻道。
為切實做到IPTV 可管可控,運營商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只負責內容傳輸,內容播控均由廣電IPTV 牌照方負責。為確保IPTV 安全播出,IPTV 必須使用專網傳輸,不得連接公網。部分運營商因經費或技術等原因,將IPTV 架設在公網上,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從意識形態領域、政治安全以及滿足人民群眾需求著手,對IPTV 播出內容進行嚴格把控,做到播出內容積極向上、版權合規合法,不僅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問題,也是融媒體時代的剛性要求。通過智能化監管系統替代人工監看,實現對各級運營商、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以及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所播的IPTV 節目的節目源以及節目版權的合規合法進行采集、處理和分析,確保IPTV 安全播出,十分必要。
本文提出的監管系統由硬件支撐層、數據接入層、分析處理層及人機交互層構成,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架構圖
硬件支撐層由服務器、數據庫、交換機以及防火墻等設施構成,通過集成監管系統所需的各類硬件,為整個系統提供運行基礎。
數據接入層主要負責各運營商的集成播控平臺及各級用戶終端的數據采集,主要對運營商的電子節目指南(Electrical Program Guide,EPG)信息、實時流媒體內容以及關鍵數據進行采集、提取,并存儲在數據庫中。
分析處理層主要通過語言處理、區塊鏈、圖像識別以及關鍵詞比對等技術,對數據接入層提取的數據進行內容分析比對。一是對頻道安全播出情況進行監測,判斷其是否存在停播、劣播及無伴音等異態;二是對平臺及前端播出的節目內容進行監測,判斷其是否存在違規頻道、違規節目及違規收費等情況。
人機交互層通過手機、大屏、計算機等顯示設備將監測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按照系統設定,將違規節目、標志性題目及評論等有關數據推送到人工研判,并對關鍵信息進行動態管理。
2.2.1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術通過實時情感分析、實時翻譯、句法分析及實時問答等實時處理算法,將人類的語音信號轉換為計算機可理解的文本信息,使計算機能夠理解用戶的語音指令。NLP 結合系統不斷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通過對節目文本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完成信息抽取工作,進而對IPTV 播控平臺及各級終端的大量音視頻節目進行識別、分析、處理,自動檢測、標記并提取不符合規定的節目內容。由于自然語言的多樣性和復雜性,NLP 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遭遇各種噪聲、干擾和攻擊,如口音、錯別字、語氣及敏感詞匯等。因此,提高NLP 技術的穩定性、可靠性是當前的研究重點。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對抗性訓練、遷移學習、數據增強等方法來提高NLP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應對不同環境的挑戰[2]。
2.2.2 區塊鏈技術
IPTV 節目內容版權保護有3 個特點:一是多方加密,即各級內容提供商、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以及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均可對IPTV 所播節目進行加密;二是多方審核,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要求,IPTV 集成播控總、分平臺均需對所播節目內容進行審核,即同一節目需要多方審核;三是版權方復雜,IPTV 所播節目來源可以是IPTV 集成播控總、分平臺和各級內容提供商,不同平臺所播節目的版權在實際監看中經常出現無法確認來源的情況,且各級運營商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代理商以及授權方,版權歸屬難以確定。
區塊鏈是點對點傳輸、分布式數據存儲、加密算法以及共識機制等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應用。常用的區塊鏈技術架構由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應用層、合約層及激勵層6 層組成。區塊鏈是通過塊與塊鏈接而形成的一種數據結構,具有可以追溯、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等特點,因此區塊鏈技術在IPTV數字版權保護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對于建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版權的“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體系[3]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有價值數據的流通、共享越發重要,區塊鏈技術在IPTV 監管中的作用也愈加凸顯,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基于密碼學等數字身份技術,對多方參與主體認證需求進行全面保障。二是結合多方位共識,背書節點確權信息登記以及具有唯一性的用戶數字簽名的版權資產確權機制[4],明確IPTV 節目內容的版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版權方復雜作品的確權難點,為后續的內容監管打下堅實基礎。確權機制不僅適用于版權歸屬的一系列變更以及授權,而且適用于審核記錄的確認。利用區塊鏈技術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IPTV 總、分平臺審核記錄的利用和確認,可以解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多方審核的問題。三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形成主、客體身份保護和版權資產的確權。
區塊鏈技術在廣播電視以及網絡視聽領域的應用,為更好推動IPTV 節目的制作與傳播、內容的審核與監管、節目內容的版權保護與激勵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助力[5]。
2.2.3 計算機視覺技術
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深度學習算法、卷積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等。深度學習算法是一種模仿人腦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多層次的神經元網絡結構,實現對大規模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卷積神經網絡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深度學習網絡,主要用于圖像識別和圖像分類。強化學習是一種通過試錯來學習的方法,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使計算機能夠自主選擇行動并獲得最大的獎勵。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通過目標識別、行為分析等功能,實現對IPTV 節目畫面的實時監控分析,進而實現違規節目檢測。
規模越大,責任越大;影響越廣,監管越強。本文提出的智能化監管系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區塊鏈技術及計算機視覺技術,可實現對IPTV 播出內容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及時發現并遏制違規節目和不良信息的傳播,通過技術手段有效推動了IPTV 監測監管,保障IPTV 安全播出,促進IPTV 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