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朱國慶
摘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體育課程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展開,將課程性質充分體現出來,反映課程理念,確定課程目標。小學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需要從核心素養出發,根據教學特點及學生的學情,合理制定教學目標,進而良好地展開大單元教學,并做好教學評價,以便促進學生持續且良好地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學練賽
以新課標為背景,在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情,尤其是身體素質、學習需求、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并結合花樣跳繩課程內容,科學合理地制定綜合性的單元教學目標,以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設置“花樣跳繩組合與展示”教學的單元教學目標:
1.運動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花樣跳繩的主要動作要領,包括基本跳、多人長繩跳、2人1繩跳、雙搖跳、穿梭“8”字長繩配合跳;能夠做出2人合作搖繩和進出繩;能夠掌握5種以上花樣跳繩的技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出標準的跳繩動作,可以跟隨音樂節奏進行花樣跳繩;能夠掌握5種以上花樣跳繩專項體能練習方法,符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合格指標。
2.健康行為。要求學生能夠自己進行花樣形式跳繩,提高跳繩能力;讓學生可以將跳繩和生活結合在一起,比如危險自救、滑輪吊裝、捆綁拴編等,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能夠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注重自身安全,養成良好的安全鍛煉習慣。
3.體育品德。在持續的花樣跳繩學習、練習及比賽的過程中逐漸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和生活的態度;能夠逐漸領會體育精神,比如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奮發向上、勇于克服困難等。
以新課標為背景,根據“花樣跳繩組合與展示”課程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組合與展示”大單元教學方案,涵蓋多個主題教學活動,如:單人基本跳和開合跳;勾腳點地跳、正搖編花跳、雙搖跳繩、組合跳繩、一帶一單搖跳、2人1繩輔助跳、2人1繩依次跳、2人1繩同步跳等。在具體展開教學的過程中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花樣跳繩知識與技能學習中來[1]。之后運用游戲法或其他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技能練習,在掌握花樣跳繩技能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花樣跳繩比賽。
依據新課標,體育教學可以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在系統地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基于此,為了使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能夠緊緊圍繞學生,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促使他們能夠主動投入其中,在學習、練習及比賽中獲得良好體驗,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練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科學合理地開展體育運動,需要先從“學”開始,掌握運動技術,之后進行“練”,通過反復練習,熟練地掌握運動技巧。為此,優化設置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應當注重學練結合,讓學生在學習與練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技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成長環境不盡相同,性格、愛好、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也較大,教師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巧妙地設計花樣跳繩教學活動,顧及每個學生,避免“一刀切”。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觀察學生,準確把握學情,對學生合理分層,之后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合理設置分層目標,以便策劃和開展個性化的花樣跳繩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適應花樣跳繩教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獲得良好的學習和鍛煉體驗。
(二)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按照新課標要求,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需要根據學習目標、教學進度引導學生進行運動項目展示或比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基于此,在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應用“學、練、賽”,注重將“學”的單一練習和“練”的組合練習融入比賽中,采取先練后賽或邊練邊賽的方式,一方面不斷地激勵學生,使之認真專注地學習和練習,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改進比賽的形式,如個人賽、積分賽、小組賽、挑戰賽,既檢驗學生學習和練習成效,又對學習和練習予以延伸,從而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創新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新要求。此種情況下為了更好地開展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教師應當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結合課程內容及教學要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2]。比如利用微課教學、翻轉課堂、虛擬教學等,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參與興趣,進而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進行花樣跳繩學習、練習及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教學,使學生的思想認識、身體素質、各項能力、核心素養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單搖跳和開合跳的知識,直觀化地教授不同跳繩方法的動作及動作要領。在組織學生進行基本跳和開合跳練習的過程中,以播放音樂的方式來營造動感十足的課堂氛圍,之后組織學生進行開合跳和基本跳練習,獎勵達到老師要求標準的學生。最后采取抽簽的方式進行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花樣跳繩表演。在構建完善、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制定綜合性較強的評價指標,比如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課堂表現、體育運動能力等。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通過公平公正的評價,客觀反映學生花樣跳繩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認清自身的優缺點,進而在后續的學習中,注重彌補自身不足,不斷提高自身花樣跳繩水平。
(一)設計思路
1.內容設計
相對于傳統跳繩而言,花樣跳繩因為融合了音樂元素、舞蹈元素、健美操元素、武術元素等,使之不僅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還集力量、速度、靈敏度、耐力等為一體,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又因為在花樣跳繩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腦、手、腳、身、繩并用,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基于此,按照新課標要求,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學情,合理設計各個主題教學內容,將所有主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保證花樣跳繩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另外,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持續參與到花樣跳繩教學中來,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成長特點,設計適合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保證花樣跳繩與學生身體素質相匹配,能夠讓學生在花樣跳繩學習、練習及比賽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參加花樣跳繩的興趣。
2.教學方法
對任何學科教學而言,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為了促使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能夠順利展開,教師應當根據學情,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法可以直觀地教授學生跳繩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參與花樣跳繩比賽,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花樣跳繩學習情況,明確自身不足,進而在后續學習中有側重性地練習,逐步提高自身花樣跳繩水平。
(二)教學過程
1.“學、練、賽”一體化
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中實現“學、練、賽”一體化,需要教師能夠做好備課工作,詳細了解課程內容,同時注意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情,明確學生花樣跳繩學習需求,進而合理地設計“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活動[3]。具體的做法是:首先結合課程內容,利用多媒體來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此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跳繩知識學習。在此基礎上播放多媒體課件,以視頻的形式呈現花樣跳繩技能內容。為了避免跳繩技能學習比較枯燥、乏味,教師應當策劃和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學習和練習跳繩技能。最后播放花樣跳繩比賽,一方面讓學生對花樣跳繩比賽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教師結合視頻內容來詳細地講解花樣跳繩的比賽規則、內容等,進而指導學生掌握比賽戰術,以便學生能夠對花樣跳繩比賽更為熟悉,可以更好地參與比賽。
2.組合與展示設計
為了提高花樣跳繩教學效果,在具體進行基于“學、練、賽”的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可以將不同的跳繩技能組合在一起,比如開合跳、弓步跳、點地跳等單個技術的組合,讓不同人數組合均能進行花樣跳繩,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學生喜愛的背景音樂,以便在節奏感、韻律感較強的音樂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跳繩中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各個組合來設計花樣跳繩比賽活動或者表演活動,讓學生產生喜愛之情,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 高昕月.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家長,2022(3).
[2] 胡軍.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 新智慧,2022(35).
[3] 張躍宗,王文君,邢鑫,等.“學、練、賽”在《花樣跳繩》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以水平三(五年級)《花樣跳繩組合與展示》單元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2,41(10).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