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丘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馬聚林
內丘縣政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縣級政協特點,謀劃實施聚心、聚智、聚力行動,踔厲奮發、團結協作,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促進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實施“聚心”行動,夯實政協之基。提高“學”的質量,在真學實學、全面深學上下功夫。完善以縣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引領,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集體學習、專題培訓和觀摩學習相配套的學習制度體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思想上扣好履職第一粒扣子。濃厚“講”的氛圍,在創新方式、提升效果上下功夫。班子成員帶頭到包聯鄉鎮、委員企業開展宣講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磅礴偉力。開展“委員講堂”活動,10余名委員走上講臺當“主角”,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招商選資、碳捕集與碳利用等主題進行解讀,展示了委員好風采,樹立了政協新形象。加大“用”的落實,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h政協黨組堅決貫徹向縣委請示報告制度,實施政協及機關兩級黨組、1 個支部+7 個履職界別黨小組、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一體化運行機制,將住縣市政協委員編入縣相關界別委員履職黨小組,實現黨建與履職深度融合,做到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實施委員亮牌承諾制度,187 名委員公開亮相,接受全縣人民群眾監督,進一步畫好了凝心聚力“同心圓”。
實施“聚智”行動,傳播政協之音。擴大“政協代言人”影響。在建立健全鄉鎮(園區、社區)委員協商室和政協聯絡組的基礎上,聘任16 名專委會兼職副主任,25名民情觀察員、特邀監督員和民主資政員,積極邀請他們參與各類協商會議和活動,發揮各類“政協代言人”作用。依托經濟、教育、衛生、農業等界別建立13 個“委員工作室”示范點,各委員工作室以特色優勢聯系服務廣大群眾,成為委員發光發熱的新平臺、履職盡責的新舞臺、展示風采的新窗口和溝通交流的新渠道。濃厚“書香政協”氛圍。“書香政協”啟動儀式采用網絡直播形式,社會反響強烈,公眾參與5 萬余人次。成立9 個委員讀書班,開辦“悅讀之星”“委員學習黨的二十大”專欄,組織開展“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大力倡導“書香禮包”等,委員引領界別群眾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蔚然成風。鞏固“金秋助學圓夢行”成果。連續舉辦兩季助學活動,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參與捐資助學,累計助力32名生活困難學生圓夢大學,充分展示政協委員奉獻社會的時代風采。
實施“聚力”行動,彰顯政協之為。錨定營商環境企業發展履職靶心持續發力。落實省委書記倪岳峰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組織委員企業、重點部門就營商環境、園區提檔升級等內容面對面專題協商,形成20條意見建議供縣委決策參考。策劃“白鹿山”公用品牌統領山區旅游業發展,協調舉辦5·18 網上招商推介特色小鎮發布會,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一對一致信,號召經濟界及在外委員積極為招商選資作貢獻,搜集有效招商信息50 余條,簽約億元項目3個。深化“三聯三送”服務機制。縣政協領導和委室主任聯系企業、聯系鄉鎮、聯系社區,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構建“黨組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委員爭著干”良好格局,收集委員和基層群眾微心愿100 余個,協調解決包聯企業問題50 余件。創新“三有三貼近”(即履職有方向、協商有陣地、監督有空間,履職貼近組織、貼近基層、貼近生活)委員履職載體,以黨建為支點引領基層協商,創建基層履職平臺,在10 社區9 鄉鎮1 園區均建立委員協商室,緊盯基層治理體系短板弱項,累計協商30 余次,解決群眾關注問題80 余個。開展全員“大走訪、大調研、微協商”。圍繞招商選資、中醫藥產業發展、文旅融合及鄉村振興、教育強縣、文明城市創建等內容,每月一主題,累計調研20 余次,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0 篇,提出有價值意見建議200 余條,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發揮了智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