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花
(貴州黔美測繪工程院 貴州貴陽 550000)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建,各種類型的設施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如何使工程項目的進度安排更加經濟合理,如何準確、快速地對工程量大小與費用進行計算,是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難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高效率和準確的土石方量計算方法[1]。因此,選擇合適的地形數據采集與土石方量計算方法十分重要。
水準儀測量法、全站儀測量法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測量法作為傳統的土石方測量方法在生成一直得到廣泛的應用。水準儀法首先將整個測區劃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緊密相連的方格網,然后對方格網的4 個角點的高程用水準儀進行高程值的測量,最后通過設計的標高值用格網法對土方量進行計算[2]。這種方法的適用性較為單一,如果測區不符合方格網的結構布設,水準儀法就不一定適用,且該方法費時、費力。全站儀法儀器操作簡單,適用于測量面積不大且通視情況良好的區域,但如果通視條件不好,采用全站儀法就會比較繁復,且發揮不出相應的效率。GNSS 法是目前挖填土石方測量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其不受距離和通視條件限制,且測量速度較全站儀有所提高。然而,當測區中GNSS信號受到影響,或人工無法到達測區時,該方法就無法順利完成。綜上所述,這3 種傳統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形的影響,導致挖填土石的效率不高、人力成本較高。如何找到高效、安全且低成本的挖填石土方測量方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3]。
利用無人機機動靈活和快速高效的特點,可大大提高數據獲取效率,降低對攝影環境的依賴,利用無人機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取高分辨率的影像。無人機的應用已在工程的各個環節中起到越來越重要作用。國內外眾多學者已對使用無人機技術進行挖填土石方量測量開始試驗,由于該方法不需要接觸被測目標且不受場地障礙影響,大大降低野外人工現場采集作業人力成本與土石方量計算管理成本,可快速獲取測區的地形模型,為測量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無人機影像三維建模技術是基于計算機視覺原理的一種三維建模技術。具體步驟如下:(1)從給定影像中自動檢測出可靠且充分密集的連接點,利用連接點對大量影像進行自動重定向;(2)根據重定向結果進行投影重建,標定相機位置等信息;(3)通過CMVS(Cluster Multi-View Stereo)、PMVS(Patch-based Multi-View Stereo)等算法進行密集匹配;(4)從點云通過構建三角網格模型得到目標三維模型。首先通過使用定位定向系統(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或GNSS 差分系統進行精確定位,以提供每一張影像POS信息,再結合基于影像的自動空三加密、影像密集匹配、紋理映射最后生成模型等系列步驟,完成整個三維重建過程。在自動空三加密中應用到影像連接點匹配、影像匹配粗差檢測以及影像區域網平差3 個步驟,下面將對相關技術進行介紹。
目前,在影像連接點匹配中較為常用的尺度不變特征轉換(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匹配算法。SIFT特征匹配算法與影像間的大小和影像之間是否進行旋轉無關,其是通過物體上的一些局部外觀的興趣點來進行匹配的[4],對光線、噪聲、微視角改變具有相當高的容忍度。這些特性使其顯著度較高,而且擷取也相對容易,在樣本龐大特征數據庫中,比較容易辨識物體且誤認率較低。對于影像中的對象有部分被遮蔽的使用SIFT特征描述監測率也較高,有時只需要有3 個以上的SIFT 物體特征就可以計算出位置和方位。
SIFT 特征點匹配的具體方法如下。(1)構建尺度空間:高斯卷積和圖像金字塔。(2)檢測尺度空間的極值點,在DOG尺度空間本層以及上下兩層26個領域中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剔除對比度低的關鍵點與不穩定點的邊緣響應點。(3)計算關鍵點主方向。(4)生成128 維的關鍵點描述子。(5)SIFT 匹配:通過計算待匹配的兩特征點間的歐氏距離作為匹配測度。
檢測方法如圖1所示,具體流程如下。

圖1 粗差剔除與自由網構建流程
(1)采用RANCSAC(隨機采樣點一致性)的方法,基于5 點法相對定向模型(共面條件)進行粗差檢測。(2)基于雙模型的粗差點檢測。對于雙模型間的三度重疊點,采用空間前方交會計算點殘差,剔除殘差大的粗糙點。(3)基于雙模型的相對定向可靠性檢測。不斷選擇相互間具有足夠連接的3 張影像,依次在影像間兩兩進行相對定向,計算相對定向線元素和旋轉矩陣。如果相對定向正確,3 個線元素向量應共面,3 個旋轉矩陣相乘為單位陣。
半全局匹配(Semi-Global Matching)是一種雙向密集匹配算法。通過對每個像素點的視差進行選取,進而形成了一個視差地圖,然后以此為基礎設置一個全局能量函數,該函數與視差地圖相關,并且使該能量函數最小化,從而達到求解每個像素最優視差的目的。半全局算法嘗試使用影像上的多個方向上一維路徑進行約束,來建立一個全局的馬爾科夫能量方程,每個像素得到的最終匹配代價為所有路徑信息的疊加,每個像素的視差選擇均為簡單WTA(Winner Takes All)所決定的。
對于虛擬影像上的像素,綜合考慮以下條件,選擇在那張傾斜影像上獲取其灰度值:(1)該像素對應地面點到候選點傾斜影像的距離;(2)地面點到虛擬影像透視中心的光線與地面點到候選影像透視中心的光線間夾角。
減小高出地面豎直物體的重影效應的方法如下:(1)在平坦地區進行拼接;(2)采用待拼接的兩影像在接縫處密集匹配生成數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3)在傾斜影像和對應的下視影像間匹配直線特征,識別豎直地物進,而對其位置進行改正。
進行土石方量的計算是為求出地形表面的體積差,其主要是對現狀地形和給定的標高之間的差值。因此,通過無人機航測方式進行的挖填土石方量計算主要是使用無人機來獲取影像對研究區域構建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數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然后通過設計標高和導入ArcGIS 軟件中的DEM、DOM,選取需要計算土石方量的區域與DEM模型,對測區DEM數據和設計標高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得出土石方的填挖過程中挖填方量[5]。
通過將傾斜攝影的空中三角測量與基于密集匹配的自動建模技術于一體,首先,利用傾斜航空攝影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再進行野外像片控制點的量測,然后采用自動建模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生成測區的三維模型,技術路線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傾斜攝影建模流程
外業采集流程如下。(1)設計航帶。先對測區進行實地踏勘,然后根據情況選擇有起伏地形的工地進行試驗,按照《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CH/Z 3004-2010)中規范要求,對該項目進行外業航帶的設計。根據規范要求,該項目確定航飛高度為50 m,航向重疊度和旁向重疊度分別為75%和45%。(2)像控點布設。根據規范要求,該項目在測區四周與中間均勻布設了6個平高控制點,并保證控制點至少能在3張影像上同時找到。(3)航測參數設定。根據航飛現場情況,確定各項飛行參數,完成航測數據采集工作。
對采集完成的航測數據采用Smart3D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流程圖見圖3。無人機連接點模型如圖4 所示,特征高程點與DOM疊加確定測區范圍如圖5所示。

圖3 內業處理流程

圖4 無人機連接點模型

圖5 特征高程點與DOM疊加確定測區范圍
(1)將生成DEM數據導入ArcGIS軟件中,使用3D分析工具DEM 數據作為輸入數據選定一定標高作為挖填基準面,并進行挖方與填方的計算,分別計算出設計標高情況下的挖填方量[6]。
(2)使用實時動態測量(Real Time Kinematic,RTK)技術對研究區域內的地形特征點進行采集,得到研究區域的地形特征點的高程值,并將其數據采集結果導入Cass 7.0,再使用方格網法和三角網法以設定的標高作為挖填基準面,計算挖填方量。
(3)分別將傳統方法和無人機生成DEM方法進行挖填石土方量計算結果進行比較。
(4)傳統GNSS測量特征點使用方格網法和三角網法計算得到土石方量結果,并與無人機航測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對比結果表明:測區面積27 425.0 m2,兩種方案的挖方量相差結果為168.37 m3,占總挖方量的3%,填方量相差結果為1 078.36 m3,占總填方量的1.3%。
通過采用無人機航測技術來進行挖填土石方量計算并對其結果進行比較,對比結果表明:通過使用無人機航測技術使工程中的土石方量計算擁有了一些的優勢。(1)與傳統GNSS或RTK采集特征點進行土石方測量方法相比,無人機航測技術體現出靈活、機動,不需要接觸被測目標且不受場地障礙影響,無論是平緩還是陡峭地形均可進行。(2)數據采集更加迅速,該測區面積達27 425.0 m2,使用傳統RTK 特征點方法數據采集花費時間為4 h左右(時間長短因地形情況會有所變化),而無人機航測技術構建DEM方法僅需4 min完成外業數據采集,所以當測量面積較大或地形復雜時其優勢更加明顯,此方法減少了外業人員投入,減輕了外業的工作量,大大節約了生產的成本。(3)由于使用無人機采集數據,在獲得DEM 數據同時,此方法還獲取了影像數據,對準確劃定土石方量的計算范圍起到輔助作用,最終計算出更準確的結果。
通過采用無人機航測技術來進行挖填土石方量計算并對其結果進行比較,對比發現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誤差,并對兩者之間存在的差值進行了如下分析。(1)無人機所采集的照片均為地形特征點表面,而使用RTK 采集地形特征點時,當對中桿立于被測物體表面時,對中桿會存在一定下沉,使得算土方量時兩者之間出現了一定差值。(2)由于RTK 只是采集有地形特征變化的點對于平坦無地形變化的地區在1∶500測圖中為10~15 m 才一個點,而無人機進行空三加密后生成的DEM 通過相對航高和相機的焦距與影像分辨率所確定的地面采樣點間距要遠遠比傳統方法小,所以在使用傳統方法時將方格網或三角網的間距設的越接近無人機地面采樣點間距兩者之間差值也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