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多邊組織,為了凸顯平等原則,成員國無論國家大小,都只擁有一個席位,由此獲得一個投票權。但作為聯合國創始國的蘇聯,自聯合國成立之日起,卻同時保有3個席位。
1943年11月,美英蘇領導人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決定在戰后成立聯合國。
1944年8月至10月間,蘇英美代表齊聚美國華盛頓郊區的敦巴頓橡樹園,具體討論戰后成立國際安全組織事宜。在席位問題上,蘇聯表示自己是邦聯制國家,由多個主權國家組合而成,如果不能讓其境內的16個加盟共和國獨自加入聯合國,就是不尊重這16個國家主權。但在美英看來,蘇聯顯然有著極其強大的中央權力,充其量是披著邦聯制外衣的聯邦制國家,蘇聯無非是想多要幾個席位,加強在聯合國的話語權,因此美英予以拒絕。
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表示,聯合國至少要接納兩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作為創始會員國。因為“各蘇維埃共和國已經實現了對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控制”。并提出可仿效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作為英國自治領有單獨的投票權的先例,給予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個加盟共和國席位。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同屬于東斯拉夫民族,這一點是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無法企及的。
面對蘇聯的要求,英國考慮的是,如果蘇聯的要求得到滿足,英國正好可以借此讓自己名下的許多自治領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而美國也想讓自家后花園的拉美國家成為聯合國創始國。為換取蘇聯支持,英美都同意了蘇聯的要求。于是在美英蘇的利益交換和博弈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而實際上,這兩個國家1991年才成為獨立國家。(摘自《文史博覽》 碧落清遙/文)